【共读一本书】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共读交流(一)

随心

<p class="ql-block">  阅读第二辑的124页到135页内容,我也感慨良多:中小学国文课本的编辑凝结着以叶老等编辑们的心血和智慧,这呕心沥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实在令我们钦佩。 </p><p class="ql-block"> 翻资料时,我发现《开明国语课本》是由叶圣陶编著,丰子恺插画,简单的文字,深刻的道理,易读易懂还有趣,课本的文字充满童真童趣,语言天然自然,让人能感觉到编书者和读书的孩子是平等的,教育和生活是在一起的。</p><p class="ql-block"> 正如编辑要旨中所说"要以儿童生活为中心取材从儿童周围开始,随着儿童生活的进展,逐渐扩大到广大的社会。尽量容纳儿童文学及日常生活上需要的各种文体。用词造句等方面也力求切合儿童的成长规律。”</p><p class="ql-block"> 叶老给孩子们编课本是着眼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他力求教材符合语文训练的规律和程序,并且要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像同仁们说的一样:叶老的学识、见地、工作态度和人品值得我们终身学习。</p><p class="ql-block"> 对王老师说的第三点中提到“我们教师往往引导学生更多地把精力浇灌在了对课文本身的学习上,而忽视了“以读促写”的教学方法。写作教学往往是用专门的课程来渗透,这无疑是浪费了课文的有利资源,所以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已有篇目开展写作教学”,我觉得说的特别对,我在对教材的利用上就存在好多不足,读了叶老的教材编辑要旨,我更是深刻地反思自己。</p><p class="ql-block"> 以往教学到九年级教材,我总是为了追进度,先讲文言文、诗词等中考必考的篇目,其余现代文,每单元挑一课精讲后,其余的只是一带而过,甚至只梳理字词,就结束,很少考虑到每单元的教材是如何精心安排配合的,教学的应试性和功利性太强,这是其一;其二讲相应文体的阅读,也喜欢自己找阅读,跳开教材,通俗的说抛开教材,自以为是的去应试教学了,这行为现在想想何止是浪费教材,真是“暴殄天物”;其三,作文教学缺少对教材的利用。</p><p class="ql-block"> 今后教学中,我将好好研读教材,有效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以趣激学,像叶老一样潜下心来,做个纯粹的语文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