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白塔寺

杨大同

<p class="ql-block">自2020年重修白塔寺竣工后,续接疫情封控,一直未能如愿参观新貌。终于拖到初冬尚暖,天蓝叶黄,抽空漫步到西四白塔寺。参观、拍照、探寻历史典故,别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西四一带还保留着稀罕的胡同。从胡同看白塔,别具旧时味道。</p> <p class="ql-block">北京人口中的“白塔寺”,正名“妙应寺白塔”。</p><p class="ql-block">建于元代,比北海公园的白塔早了两个朝代,相差三四百年呢!再往前追踪历史,元朝前的辽代原址就有了一座名剎“永安寺”,旧古塔内藏有释迦牟尼舍利。一场火灾后,寺塔均毁。人们却发现佛塔残基处夜间屡见神光。</p><p class="ql-block">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称帝,在北京大兴土木建城元大都,同时予建一白塔雄踞都城,亲自选址在永安寺佛祖舍利宝地。他命人以塔基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各射箭一支,各方大约200米,划地为址建塔建寺。规模浩大,意将白塔建成“非巨丽无以显尊严,非雄壮无以威天下”,目的“冀神龙之扶护,资社稷之久长”。</p><p class="ql-block">1279年落成,赐名“大圣寿万安寺”,并多次高规格扩建,既为皇家家庙,又成举行皇家政治、宗教、祭祀活动的场所,最兴盛时期居然有七万僧侣汇聚!</p><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元朝的兴衰与白塔寺命运紧密相连。大圣寿万安寺既不长寿也不万安,冥冥中自有天意。1368年寺庙遭雷劈焚毁,所幸白塔幸存。同年,元王朝走到了尽头,结束了98年的统治,被明朝取代。</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看到的妙应寺建筑群基本是明朝模样,由明朝在原址逐渐修复,规模已大不如元代,缩小了许多。</p><p class="ql-block">清代也曾大修两次,康熙、乾隆都下了血本。该寺庙属藏传佛教,对团结汉、藏、蒙各民族有特别的意义。</p><p class="ql-block">1937年民国时修缮过一次,正值抗日战争前风调雨顺国力强盛之时。之后连年战争,民不聊生,庙堂之事无人问津。白塔寺蜕变成了民俗庙会聚众热闹之地。</p><p class="ql-block">1976年唐山地震白塔受到震损,政府及时修复,在地宫发现了释迦牟尼舍利20粒,乾隆手书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藏经,佛像,袈裟,珠宝,等镇塔之宝。</p><p class="ql-block">2019年最近的这次修复工程最大也最彻底。拆除了庙前的豆制品厂、商店,拆迁了百余户居民,重建了庙门、钟鼓楼,把多年藏在胡同深处的白塔寺洗尽铅华,展现华贵雍容。</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元年的铁香炉。上铸“妙应寺”。现在的白塔寺已无香火也无僧侣,完全成了历史文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大觉宝殿前的一对石狮子,元代,俯卧式,一雌一雄,相对而视,很是有趣。他们不是本地户,八十年代由东城麒麟碑胡同移来的。骑下的雕龙石座是清代文物,元代狮子倒坐在清代龙椅上,张冠李戴,有点意思。</p> <p class="ql-block">明代重修的元代三世佛。中为释迦牟尼,右为药师佛,左为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殿顶上雕有龙凤藻井。</p> <p class="ql-block">殿两侧排列十八诸天像,为明代铜铸鎏金造像,由拈花寺移来,代替已焚毁的元代十八罗汉。造型精致漂亮,各自神态不同,耐人端详。明代艺术造诣已经很高了。</p> <p class="ql-block">聪慧丰腴。尤其这双美手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正殿背面的鎏金铜铸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是明代文物。上有十一个面部,四十二只手臂,手内皆有眼,背板上雕有众多手掌,掌心皆有眼。观音菩萨真是手眼通天,面面俱到!</p> <p class="ql-block">殿后塔院</p> <p class="ql-block">塔院门楣上书∶勅建释迦舍利灵通宝塔</p> <p class="ql-block">殿宇一角</p> <p class="ql-block">又一座三世佛殿。又称“具六神通殿”,殿内有清代木雕三世佛。殿内黑漆横梁上有清乾隆御笔“具六神通”四字。我忽略了没能拍照。倒是殿內陈列了四副唐卡吸引我的注意。。</p> <p class="ql-block">这尊木雕菩萨面容平静含笑,真是慈善美丽!</p> <p class="ql-block">唐卡</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唐卡很少见,色彩淡雅,活泼灵动。</p> <p class="ql-block">塔座也宏伟</p> <p class="ql-block">塔高51米,是北京元代最高大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阿尼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白塔脚下的阿尼哥塑像,永远守护着白塔。塑像为尼泊尔赠送。阿尼哥被尼泊尔称为民族英雄,也是尼泊尔人的骄傲!</p><p class="ql-block">这位尼泊尔英雄更应该被中国人称为大师和英雄。</p><p class="ql-block">阿尼哥本是尼泊尔皇族后裔,自幼聪明好学天赋异禀。尼泊尔当时佛教文化发达,寺庙建筑辉煌。他17岁进藏建黄金塔,精通佛教建筑、绘画和雕塑。</p><p class="ql-block">27岁被藏族帝师推荐给忽必烈,进京建塔建寺,被认命为总设计师。他一生“建塔三(西藏、五台山、元大都)、寺九、祠祀二、道观一,若内外朝文物,礼殿之神位,官宇之仪器”。为中国庙堂建设殚精竭力40年,培养了众多能工巧匠。62岁殁于北京,塔葬于卢沟桥畔的宛平。</p><p class="ql-block">不到白塔寺,阿尼哥只是一个历史人物,到了白塔寺仰望宏伟白塔,阿尼哥人物逐渐丰满,令人敬佩感动!</p> <p class="ql-block">塔周红墙环绕,跟着人们顺时针绕塔三周祈福。</p> <p class="ql-block">和古楸树对话</p> <p class="ql-block">古木伴白塔,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厢房里的展览</p> <p class="ql-block">塔周出土的元代诗文罐</p> <p class="ql-block">白塔寺模型</p> <p class="ql-block">元世祖忽必烈–</p><p class="ql-block">中原汉民族首任外族统治者。蒙古人,骑射牧民好征战,曾横跨欧亚称雄世界。忽必烈虽能征善战,称帝后却能兼容并蓄,任用藏传佛教高僧为帝师,团结藏蒙汉各民族;启用汉人丞相,吸收儒家思想,反思大宋失败教训,农牧兼并发展,减赋兴邦,吸收外来文化,与世界文化贸易交流空前繁荣。所以有了尼泊尔的建筑大师阿尼哥和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忽必烈曾是一个胸襟开阔有一定文韬武略的领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