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一个孩提时课本上令人神往的美丽海岛

马德亮

<p class="ql-block">读懂鼓浪屿的美经典线路推荐</p><p class="ql-block">音乐之旅</p><p class="ql-block">鼓浪屿管风琴艺术中心﹣﹣八卦楼(风琴博物馆)-﹣中国唱片博物馆(黄荣远堂)~海天堂构(南音)~厦门市音乐学校﹣﹣钢琴博物馆(菽庄花园)~鼓浪屿音乐厅(步行约3.5小时)</p><p class="ql-block">文化之旅</p><p class="ql-block">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重兴鼓浪屿三和宫摩崖题记一鼓浪屿工部局遗址一和记洋行仓库遗址﹣﹣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华侨文化展馆﹣﹣林巧稚纪念馆﹣﹣鼓浪屿摄影陈列馆﹣﹣马约翰纪念馆﹣﹣鼓浪屿国际刻字艺术馆﹣﹣百年菽庄(菽庄花园)-﹣鹭潮鼓浪屿美院(步行约5.5小时)</p><p class="ql-block">红色之旅</p><p class="ql-block">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旧址﹣﹣英华中学旧址﹣中共厦门中心市委联络站旧址﹣﹣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鼓浪屿红色教育主题馆)-﹣英雄园﹣﹣中共厦门市委(城工部)旧址﹣﹣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址(步行约3小时)</p><p class="ql-block">建筑之美</p><p class="ql-block">美国领事馆旧址﹣﹣宏宁医院旧址(最美转角)-﹣船屋-﹣汇丰银行公馆旧址﹣﹣八卦楼﹣﹣三一堂﹣﹣会审公堂旧址﹣﹣林屋﹣﹣伦敦差会姑娘楼﹣﹣黄家花园﹣﹣马约翰体育场﹣﹣英国领事公馆旧址﹣﹣海天堂构-﹣黄荣远堂﹣﹣天主堂﹣﹣协和堂﹣﹣日本领事馆旧址(步行约4小时)</p><p class="ql-block">自然之美皓月园﹣﹣大德记沙滩﹣﹣菽庄花园﹣﹣港仔后沙滩-﹣日光岩﹣﹣琴园﹣﹣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沙滩﹣﹣鼓浪石(步行约4.5小时)</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游览图。</p> <p class="ql-block">内厝澳码头</p> <p class="ql-block">海岛风光</p> <p class="ql-block">鼓浪石</p> <p class="ql-block">鼓浪别墅。</p> <p class="ql-block">卢戆章</p><p class="ql-block">(1854-1928)</p><p class="ql-block">卢慧章,厦门同安人,居住鼓浪屿,语言学家。1892年在厦门首创切音新字,开中国拼音字母之先河,并在推广京音统一语言、推行白话口语、使用简体汉字、提倡新式标点、实行横排横写等方面,贡献卓著,是中国语文现代化运动的先驱。</p> <p class="ql-block">「日光岩」</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得好:"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日光岩,又称龙头山,是鼓浪屿的最高峰。日光岩顶部有一直径40多米的巨石凌空屹立,浑然天成,为厦门的象征。登峰俯瞰,厦鼓风光一览无遗。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屯兵于此,现尚存水操台、龙头山寨门等古迹。在巨岩峭壁上见证了日光岩四百多年历史的摩崖石刻,保存着明清以来乃至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六十五段,是鼓浪屿多元文化的重要文物见证,更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坐落山麓的日光岩寺始建于明代,广有信众,闻名遐迩。弘一大师曾在此闭关八个月抄写经文,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p><p class="ql-block">化遗产。琴园位于英雄山上,面海的坡上,建有"英雄园",是为纪念1949年解放鼓浪屿时牺牲的人民解放军而建。在琴园的最高处观海听涛,缅怀先烈,致敬英雄。</p> <p class="ql-block">莲池澳沙滩</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处弯月般的沙滩,被茂密的防风林环抱着。沙滩浩大、平坦、洁净。在沙滩上,迎着轻拂的海风,耳听天籁般的潮音,感受空气的清新,令人神情陶醉、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琴园</p> <p class="ql-block">日光岩美丽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听涛崖</p> <p class="ql-block">听涛崖</p><p class="ql-block">又称安逊峭壁</p><p class="ql-block">是一块巨大的断崖,</p><p class="ql-block">刀削壁立,</p><p class="ql-block">拔地凌空。</p><p class="ql-block">站在听涛崖上看日落,</p><p class="ql-block">其感受非他处所能比拟,</p><p class="ql-block">是最佳海上日落观赏地。</p><p class="ql-block">听涛崖西侧500米处就是鼓浪石。</p> <p class="ql-block">英雄山</p> <p class="ql-block">琴园景区内的英雄山,原名"旗仔尾山",为纪念在解放厦门时英勇牺牲的烈士而易名。</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29军、31军对厦门岛和鼓浪屿发起进攻。指战员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逆风搏浪,渡海涉滩,浴血奋战两昼夜,17日上午11时许,厦门岛和鼓浪屿宣告解放。王兴芳等1000余名将士在解放厦门的战斗中英勇牺牲。</p> <p class="ql-block">英雄崖</p> <p class="ql-block">战斗简介</p><p class="ql-block">嵩屿战斗,国民党军为第55军20两大部解放军担任主攻任务为第91师272团23团一部配合战斗是从9月20日开始至9月25日结束冀屿是国民党军外围防御的主要阵地是保障鼓翼侧安全的重要屏障因此敌人顽强固守,与我反复争夺,经过4个日日夜夜的激烈战斗,歼敌235人,大部逃至鼓浪屿,解放军牺牲272团副参谋长张钦芝以下88人,伤1208人,失踪76人,是一次损失较大的击溃战</p><p class="ql-block">鼓浪屿战斗,国民党军为第29两85团86团战斗中汤恩伯又将厦门岛中部机动兵力的一部分调到鼓浪屿,使总兵力达S000余人,在1.84平方公里面积的弹丸之地,加大了防御兵力密度,解放军担任第一梯队的主要方向上是"济南第二团"并指挥272团2营,右翼为277团,在炮火支援下对守敌实施强攻,战斗是从10月15日开始,由于天气骤变刮起7-8级东北风,风大浪高,逆风前进,各木(机)帆船队虽在广大船工的奋勇拼搏,战狂风斗恶浪也无法保持航置战斗队形,有的被风吹回原岸,有的被海浪吞没,有的被国民党军炮火猛烈拦阻,伤亡惨重,仅有7个排登岛上岸,面对敌强我弱又无后续支援的严峻形势,登岛上岸的全体指战员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无所谓畏惧,敢于胜利,勇猛冲杀一直打到日晃岩,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大部壮烈牺牲"济南第二团"团长王兴芳同志率特务连一部,乘汽船于15日20时50分在距岸100米左右,不幸被敌炮火击中,身负重伤,因无法及时抢救而为国捐躯,时年37岁.战斗至16日奉命停止攻击,共牺牲367人(其中277团97人),伤426人,失踪411人,此次战斗虽在局部付出较大代价,但为赢得厦门战役全局歼敌47000人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无愧于"济南第二团"英雄称号,将水垂千史.</p><p class="ql-block">17日凌晨,91师判断鼓浪屿守敌可能撤逃,即令273团2营从鼓浪屿西北侧一举登陆成功,该营4连直插轮渡断敌退路,歼灭国民党军第29师副师长以下1428人(含15日16日歼敌数字),大部逃跑,解放鼓浪屿。</p> <p class="ql-block">喋血鼓岛</p><p class="ql-block">英雄山,原名旗尾山,与升旗山相呼应,山上树木苍翠,山体岩耸坡陡,山足一面浪击礁石,一面连接美华沙滩。居高临下,环视山海,近可扼内港航道,远能察海疆风云,易守难攻,兵家视为要地。</p><p class="ql-block">厦门越海登陆战斗中,鼓浪屿为我军首先攻击目标(方向),攻击部队登陆后,与守敌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殊死一战,成为整个战役最为悲壮一处。五百多名烈士长眠于此,人民自发地称此山为英雄山,英雄的气概丛此与山同在,与海共存。</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战斗简介</p><p class="ql-block">一、第31军91师加强93师一个团,由海沧、屿仔尾起渡,担任攻击鼓浪屿的战斗任务。二、第29军85、86师和31军92师,在我军强大炮兵火力支援下,从西、北、东北启航,采取多箭头,在厦门北部石湖山、高崎两侧30里正面登陆突破,夺取滩头阵地,然后向纵深发展。</p><p class="ql-block">三、将28军配置在大、小崎岛、莲河、围头沿海阵地,以炮火牵制金门守敌。</p> <p class="ql-block">功垂千秋</p><p class="ql-block">鼓浪屿战斗行动,对隐蔽我军登陆战斗总意图,调动敌机动兵力增援(使鼓浪屿守敌增至2个团5000余人);支援我军在厦门北半部的战斗行动,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此,登岛部队和船工,冒着敌人密集炮火拦阻,战强风,斗恶浪,前赴后继,顽强拼搏,付出了极大牺牲。长眠于此的英烈们成为战役胜利的第一功臣,成为鼓岛的守护神。</p><p class="ql-block">"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他们留在千秋万代人民心中:他们的声容笑貌、英雄气概、刚毅性格、无畏精神..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军战斗简介</p><p class="ql-block">汤恩伯以福建省长兼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厦门分署主任的身份驻守厦门,统一指挥刘汝明第八兵团、胡琏第十二兵团、李良荣第二十二兵团。防守厦门的为五十五军全部、一六六师、96军残部,独立第37师,总兵力三万余。其中二十九师两个团驻鼓浪屿。(战斗中增至2个团)</p><p class="ql-block">鼓浪屿的防御工事分为前沿阵地、纵深核心阵地,形成环形防御体系,另外有海军、空军协助防守。</p><p class="ql-block">其中前沿阵地敷设地雷、铁丝网、鹿柴、战壕;在旗尾山、浪荡山、康泰、兆和山一带从海面到岸边设置了五道屏障和工事:</p><p class="ql-block">一、在沿海岸约十米的海面上(退潮不到的地方),用53加仑的汽油桶,每隔十几米布一个用铁链串起来,水下以锚固定;</p><p class="ql-block">二、沿海退潮出现的淤泥上,插上一排2-3米高的树干、蒺藜等密密的一道鹿些;三、在沙滩上布设一道铁丝网和电网;</p><p class="ql-block">四、在原有的石砌海岸上,利用拆掉附件所有围墙的条石和日本墓地的墓石,把堤岸加高至1丈5尺,形成一道厚墙,同时留下枪眼。石墙后留下一条宽0.85米的壕沟,后面再以沙包或铁桶装沙叠成一道沙包墙,壕沟上用从老百姓家中强行拆下来的门桥加盖,上面又堆上几层沙包,筑成一个长条形的大地堡,并有壕沟与滩头各个碉堡相联接;</p> <p class="ql-block">西林</p> <p class="ql-block">西林瞰青别墅。</p> <p class="ql-block">鼓浪屿好八连。</p> <p class="ql-block">前言 </p><p class="ql-block">矗立笔架山,俯瞰厦门港,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曲折的建造过程,使八卦楼成为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变革的历史见证。八卦楼建造者林鹤寿出身台湾显赫的"板桥林家",经历乙未之变,林家不愿做亡国奴,毅然举家内迁移居鼓浪屿。八卦楼的身世,诉说着中华民族至暗时刻台湾同胞的游子悲思,也寄托着两岸中国人的家国梦想。历史烟云散去,八卦楼沉淀成一个文化符号,它的身份增加了历史风貌建筑、全国文保单位与世遗核心要素等内涵,鼓浪屿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如果鼓浪屿是一顶华美的桂冠,八卦楼就是桂冠上的那颗璀璨明珠。八卦楼的历史,就像一台饱经沧桑的留声机,向世界诉说着充满传奇的中国故事。</p> <p class="ql-block">八卦楼简介:</p><p class="ql-block">八卦楼坐落于鼓浪屿东北部的笔架山东北麓,俯瞰厦门港,始建于1907年,1930年穹顶封顶,历时23年,主楼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其体量和高度都是鼓浪屿别墅之最。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曲折的建造过程,使八卦楼成为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变迁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八卦楼景点面积12030平方米,游览内容有"桂冠上的明珠"专题展、"国内唯一,世界一流"鼓浪屿风琴博物馆、手风琴展、观景平台等,是展示建筑、历史、音乐,兼具游学、观光、休闲的综合性景点。</p> <p class="ql-block">建造初衷</p><p class="ql-block">林鹤寿为林家三房,家世丰饶,极具经营才华,有感于鼓浪屿外国建筑林立,立意建一座大型建筑以一竞高下。</p> <p class="ql-block">汝南别墅。</p> <p class="ql-block">厦门街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