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峰峰油画群体一一走进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

邯郸·峰峰太行书画院

<p class="ql-block">位于太行山东麓的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是殷墟遗址所在地。3300多年前商王朝在此建都,随着商王朝的灭亡,商都逐渐荒废,变成废墟被淹没地下,史称殷墟。</p><p class="ql-block">殷墟西行20余公里,即见山峦起伏,从山麓前伸出的低丘,犹如太行山伸出的双臂,形成一个箕形盆地,殷墟正位于盆地的出口处,面向的是一望无垠的豫北平原。殷墟还依偎着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洹河,这是中国北方的一条小型水系。</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也是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p><p class="ql-block">立于洹河畔,环顾四周,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辉煌壮阔的伟大文明。</p><p class="ql-block">在殷墟,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举世瞩目的甲骨文字以及高度发展的手工业等,共同构筑了早期中国的出彩时代;在殷墟,灿烂精美的青铜器皿、琳琅华贵的玉石雕刻、装饰精美的马车,是3300多年前殷商文明的生动诠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进殷墟博物馆新馆,迎面而立的高墙上镌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九个大字,这句出自商朝开国国君汤盘铭上的箴言,向参观者展示着一个民族自古而今的革新姿态。</p><p class="ql-block">殷墟博物馆新馆坐落于安阳市洹河北岸,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首次展示。</p><p class="ql-block">汤,即成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铭是刻在器皿上警醒自己的箴言。“这句话是商汤刻在澡盆上的箴言,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时刻提醒自己要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安阳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说,古人澡身而浴德,这是一种革新的姿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商朝是一个极具创新精神的王朝,正是因为殷商人不断革新和兼容并蓄,使得殷墟达到了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辉煌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p><p class="ql-block">殷商人的创新进取、兼收并蓄也越来越多地被考古所证实。博物馆内,大量殷墟出土的青铜器被集中展示,各类器物制作精致、装饰精美,代表了中国青铜器时代鼎盛时期的水平。</p><p class="ql-block">在伟大的商文明展厅,一个四足两耳的司母辛鼎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殷墟博物馆馆藏体型最大的一件青铜器,鼎的内壁一侧刻有铭文“司母辛”,是商朝王后妇好的儿子为纪念她而铸的鼎。</p><p class="ql-block">“殷商人在青铜器铸造上继承夏人技术,通过创新改进,发扬了块范法,使得合模技术更加复杂,铸造器型更加丰富多样,所铸铜器体型更加巨大。此外,在青铜器纹饰上,创造出夔龙纹、鸟纹等纹饰,并首创地纹、立体兽首、多层纹饰等表现方式,共同组成了纷繁华丽的铜器纹饰,形成了鼎盛时期的青铜文明。”殷墟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赵清荣说。</p><p class="ql-block">在车马遗迹专题展厅,23辆马车依次排开,这是中国目前出土最早的马车,穿越3000余年时光,可以一窥当年车辚辚马萧萧的壮阔景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