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寺

仙阁

<p class="ql-block">‌开元寺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的一座重要佛教寺院,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为开元寺。开元寺占地面积约7.8万平方米,是中古时期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2021年7月25日,开元寺作为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东塔(镇国塔)</p> <p class="ql-block">泉州夙称海滨邹鲁,人文蔚起。其民风淳朴,与佛缘深、历代精蓝林立、高信顰出,素享“泉南佛国”之誉。宋朱熹题泉州开元寺联句云: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决非虚语。溯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寺” 长寿元年(692年)改名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年)又更名“龙兴寺”,唐开元26年(738年)唐玄宗下昭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元至元22年</p><p class="ql-block">(1285年)合一百二十院为一禅刹,始称大开元万寿禅寺。寺址本是黄守恭的桑园,相传“守恭梦信欲化其地为寺,辞日:待桑树生莲花乃可,不数日桑树尽生莲花,守恭神之、即舍为夺”,因此、开元寺得名“桑莲法界”。泉州大开元寺现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同时也是世遗泉州遗产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福建省“十佳”风景区。它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象征,也是全国佛教重镇--福建的骄倣! </p><p class="ql-block">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紫索云屏、天王殿、拜亭、东西两廊、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至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本生院、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西风有安养院和水陆寺。数峨的镇国、仁寿两个宋代石塔(俗称东西塔),堪称全国无双,也是泉州的象征。寺中桑莲历经1300多年沧桑,至今仍生机盎然,被列为世界之最。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它们是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全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供和铺作恒间的24尊木雕飞天,与大雄宝殿的频伽一样,既是建筑艺术的瑰宝、又是研究闽南古乐南音十分宝责的形象资料。 </p><p class="ql-block">“佛国名传久,桑莲独擅声”,泉州大开元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独特的规制、巧妙的建筑、珍贵的文物、优美的艺术和卓越的声誉,欢迎海内外僧众信徒和游客前来上香礼佛、旅游观光。</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最醒目的是东塔镇国塔与西塔仁寿塔,均为宋代五层八角式楼阁式石塔,历经多次地震与台风而不倒,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古代石塔,西塔四层有引起学界讨论的猴行者浮雕。</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西塔(仁寿塔)</p> <p class="ql-block">1982.3.12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61年公布为全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