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原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93年9月《音乐天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 9 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音乐天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安音乐出版社出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席卷全国的“钢琴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苏建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热”,诸如“甩手热”、“红茶热”、“股票热”、“下海热”等等。八十年代以来,又出现了一个“钢琴热”。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儿童、少年学钢琴,形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琴童大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钢琴的儿童究竟有多少?很难统计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参加全国钢琴(业余)考级的学生一年多似一年。仅北京考区1991年为800多人,1992年为1900多人,1993年竟达到2900多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钢琴考级原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每年寒假举办一次。中央音乐学院从今年暑假起也搞校外钢琴考级,并编写了《海内外钢琴(业余)考级标准教程》。据悉,又有许多孩子,跃跃欲试,这无疑将使钢琴热再次升温。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甩手热”“红茶热”等等都已时过境迁,销声匿迹了,唯独钢琴热有增无减,至今不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吕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钢琴热”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钢琴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自意大利人巴尔托洛米欧 ·克里斯托弗利,于1907年试制完成世界上第一台钢琴,至今不过三百年的历史,传到中国也近百余年。因为它造价昂贵,演奏技巧复杂,对于平常百姓而言,这个“乐器之王”的神圣殿堂,如同眩目的象牙之塔不可企及。 今天它却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千家万户,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形成热潮,原因何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平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探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首先,生活水平的提高为“钢琴热”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艺术,这个上层建筑领域里的宠儿,它的盛世是由经济发展程度作为后盾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欧历史上,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的全面丰收,是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冲破封建束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结果。我国唐代,正因为有了经济繁荣的盛世,才有了唐代文化不朽的艺术光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冠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旧时的中国,或者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中国,钢琴只能为少数富者所拥有,普通老百姓望尘莫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已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 ,买台钢琴就像买件家用电器一样容易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次,文化品位的提高和文化素质高标准追求,为“钢琴热”准备了坚实的文化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人云:衣食足,知荣辱。马克思说,凡属人类的生产,就其本质来说,不同于动物的生产,它不仅按需要生产,同时按美的法则造成东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类在生产中创造了物质文明,物质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时,在不断追求自己形象的完美,按照美的原则塑造自己。人的形象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而最主要,起决定所用的是内在美,“有诸内而形诸外才是真正的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路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年,随着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的贯彻,我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年轻的家长,随着自己文化品位的提高,也期盼自己的孩子成为有较高文化修养、艺术素质的新旳一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们不惜代价,从多方面培养和造就这些美丽的花朵。钢琴——这个“乐器之王”理所当然首先受到他们的青睐。未来的孩子,未来的21世纪,需要有一片蓝天,这就是一种为我们这个民族所期待的知识结构和学识水平。要支持这个蓝天,社会和家庭就必须从现在做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张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者,人才竞争的需要,是“钢琴热”出现的社会环境。从现实乃至社会发展趋势来看,人才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客观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非常残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许多年轻的父辈们,自称是被遗忘的一代,被耽误的一代,对他们的遗憾不希望在下一代身上重演。为了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长,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舍得投资。就这样一个学钢琴、学绘画、学电脑、学外语的热潮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钢琴热”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朵浪花,它正由小变大,势不可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李瑞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钢琴热”席卷全国,它的出现像其它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必然会引发出许许多多的议论和感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如:中国人从众意识强,干什么都是一阵风。有的人买钢琴纯粹是被风潮所卷,满足虚荣心;有的是想在孩子身上完成自我价值的再现;有的则是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业余音乐爱好者,为“音乐厅”培养更多的观众;大多数意见认为学习钢琴可以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是一次提高民族素质和普及艺术教育的奏鸣,有力的冲击了封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等等,不一而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郭禧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议论表明,中国的“钢琴热”虽有盲目性,但它毕竟热起来了,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在我国整体人口文化素质、艺术修养还十分低的情况下,这总是一件好事情。那么,究竟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它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李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习钢琴可以开发智力。毛主席曾经告诫领导干部,要学会全面抓工作,就像学会弹钢琴一样,要十个手指一起动。的确,钢琴不仅要用脑想,用手弹,用眼看,用耳听,还要用脚踩。各种器官分工合作,协调统一,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章。这对于锻炼和培养儿童的思维力、注意力、及反馈力都有好处。据了解,大凡钢琴学的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大都也很好,这恐怕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何佳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习钢琴可以提高艺术素质,陶冶情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艺术是一种美,它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在内的艺术活动,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是人的审美活动的特殊形式。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大大提高的的今天,社会对人的要求也在提高。为了造就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高雅审美情趣的一代新人,必须从现在抓起,从儿童抓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嘟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国家教委制定的《学校艺术教育十年规划》中要求,从幼儿园到普通高等学校,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开设艺术必修课和选修课,加强艺术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规划的制定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是十分正确和可行的。儿童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基础,业余钢琴教育是学校儿童教育的补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儿童从小学习音乐,可以培养想象力、艺术鉴赏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优雅的风度。同时又获得了渊博的知识,即使成不了一名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也会成为一名音乐的业余爱好者和音乐鉴赏家,对于提高我国的音乐水平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儿童的早期音乐教育是这个艺术教育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不可缺少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习钢琴可以实现美育教育。 美育,是人们通过审美活动和审美实践有意识的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任何社会对人的审美教育都是多方面的。涉及到一整套有关设施,从根本上说,审美教育在于使人能以美的方式感受、认识世界,从而改造世界,使世界变得更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对音乐的审美活动,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音乐通过旋律,节奏等艺术材料,创造出的千姿百态的音乐形象,能激发人的情感、震撼人心,具有塑造心灵的艺术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音乐可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感染人,教育人,在心灵深处产生一种追求高尚,美好,文明的愿望,在赏心悦目中开阔视野。领略人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本质力量,使之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完美的人。因此,音乐巨大的审美教育作用是不可低估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学习钢琴可以造就更多的音乐人才和音乐观众,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在目前这支浩浩荡荡的琴童大军中,不久的将来,总会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岀类拔萃的艺术尖子脱颖而出,他们将会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杰出的钢琴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今年的业的业钢琴考级中就出了一个五岁的孩子,通过《五级》的奇迹,(最高级为十级)。今年, 在福州举行的全国首届青少年钢琴比赛中行家们一致认为,艺术功力高于世界同龄的水平,这些不能不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目前,我国音乐厅内,电视机前和收音机旁的人们,喜欢听通俗音乐的人多,喜欢严肃音乐,尤其是钢琴音乐的人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界不少人士甚至感叹:中国的文化品位在下降。当然,这其中有许多原因,最主要的是不懂音乐,缺乏鉴赏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来培植这个艺术幼苗。照目前业余钢琴教育的发展速度,不要几年,演奏钢琴的人,能听懂钢琴音乐的人,会越来越多。他们中成为钢琴家的可能是极少数,但成为合格的观众却是大多数。不久的将来,我国的钢琴普及率赶不上“维也纳”,也会多出几个“鼓浪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伴随着“钢琴热”的出现,也会产生一些小小的波澜。有的家长没有掌握好艺术教育的规律,对自己的孩子缺乏了解和认真的分析,不能因材施教,而是随波逐流,相互攀比,盲目投资。强制孩子学琴,其结果是孩子不具备学音乐的天赋,无学习兴趣,被迫停学,半途而废。有的孩子破坏钢琴,以示反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更有甚者,出现了抡其菜刀砍掉自己手指的悲剧。这是在教育上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一个惨痛的教训。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为孩子确立志向,偏离了全面发展的大方向,有的家长,带孩子学琴不辞劳苦,日夜兼程,风雨无阻,还有的家长弃职停薪,长期陪读,这样一旦愿望不能实现,必将导致心灵的失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钢琴热”的出现,还带来一个师资稀缺,供不应求的问题。有的学琴者苦于找不到合格的老师,而投师无门。有些教钢琴的人又滥竽充数,误人子弟,泥沙俱下,难免不给钢琴教学蒙上阴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钢琴热的出现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这个热潮标志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在提高,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一件大好事,应因势利导,促其健康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 文中提到的 ,当年5岁,钢琴考级通过五级的学生,就是现在闻名全世界的青年钢琴家王羽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钢琴热” 还涌现出青年钢琴家郎朗、李云迪、陈萨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3.)《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是音乐之城,每年元旦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交响音乐会,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维也纳》人喜欢音乐 ,也是钢琴之城,是世界钢琴家庭拥有量最多的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4.)《鼓浪屿》是《福建厦门》的一个小岛。岛上的人都喜欢音乐。是中国钢琴家庭拥有量最多的地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制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11月于长治学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