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齐云山麓(二)

佛希

接上篇,继续欣赏齐云山。<div>从一线天上得山顶,俯瞰四周,顿觉气势非凡,气象万千。</div><div>奇峰独拔,横江如一条玉带向远处飘去。</div> 持一束雏菊,向山河敬礼。大美中国,壮丽河山。 沿着高高的石级下来,又来到玉虚宫。 明唐寅撰文的紫霄宫玄帝碑铭。 玉虚宫位于齐云山紫霄崖下,由明代养素道人汪泰元创建于正德年间,主祀真武大帝。宫前建四柱三层楼阁式石坊一座,坊高17米,以红色砂岩镌成,古朴典雅,独具特色。宫左现存明画家唐寅撰书《紫霄宫玄帝碑铭》碑一通。 出风虎关,沿山道便来到月华街。 月华街即云上天街,是山上的街市,又是香客、游人住宿之地。许多徽派民居,与宫观、院房组成的一个密集建筑群。因状如一弯月牙而得名。<div>道观民居相邻,香烟炊烟互绕。</div> 小壶天,洞穴类丹霞地貌景观。 来到太素宫。<div>太素宫始建于南宋,是齐云山最大的宫观,道场法事都在此举办。</div> 太素宫对面就是香炉峰。<div>香炉峰在月华街太素宫前,山峰独立挺拔,形似香炉,故名。此峰底座小而稳健,炉身粗壮,顶端与底座大小几乎相同。</div><div>每当雨后初晴,云雾飘渺之时,香炉峰或隐或现,有诗赞曰:“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div><br></div></div> 当地美食,白的臭豆腐,绿的艾叶饼。 天官府。又名五凤楼,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 如今天官府的主人。书法作品皆是他所书。“天官赐福”、“知行合一”、“人生如茶”。 真仙洞府。<div>真仙洞府由岩壁下的八仙洞、圆通洞、罗汉洞、雨君洞、文昌洞等众多洞穴组成,供奉各路神仙塑像。洞府崖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其中最为醒目的是崖壁上的“天开神秀”四个大字,气势不凡,是真仙洞府的显著标志。</div><div><br></div> 永乐古道 梦真桥。 九里十三亭,齐云山13座亭的总称。明嘉靖、万历年间,齐云山道教鼎盛,为方便游人香客上下休息,在9里登山道上,建有13座亭阁,号称"九里十三亭"。<div><br></div><div>望仙楼。(望仙亭)</div> 渐入仙关亭 海天一望亭。 松月亭 凌风亭 中和亭 登高亭 环峰拱秀亭 步云亭 九里十三亭(霞客古道)。还有几个亭我没有拍下来。 从后山至此,整个齐云山的穿越结束。用时五个半小时多。 山脚下的岩脚村。 登封桥下,横江水青碧。<div>登封桥卧横江之上,扼齐云山登临要津。</div><div>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徽州知府古之贤倡建。桥建成,适逢古之贤奉调广东按察副使,乡民感其恩德,遂命名“登封桥”,祈愿古公官运亨通。<br></div> 桥为九孔石拱桥,北端竖有清乾隆年间徽州府立护桥禁碑一通,曰“严禁推车晒打,毋许煨曝秽污,栏石不许磨刀,桥脚禁止戳鱼,倘敢故违有犯,定行拿究不饶”。由此可见当时官府民众对此桥之珍爱,犹如吉祥圣地一般。 <div>登高回望,登封桥“跨川如虹,卧波如龙”,气度不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