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台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据史载,杜甫在梓州(今三台县)前后共生活了一年八个月,留下近150首诗作,其中包括被后世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台杜甫草堂里共收集了杜甫在三台吟赋的诗词100多首,其中很多诗词里表现的地名现在都能寻觅到踪迹。</p><p class="ql-block">现在的三台杜甫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祠堂基础上,于上世纪80年我的三台县的牛头山上重建的仿古园林建筑群。1984年杜甫草堂开工建设,1987年9月正式游人开放。草堂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呈南北三进院落抅成,草堂内建有杜甫生平馆、曲桥荷诏、少陵亭和诗史堂等,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的核心建筑,为木结构抬梁单檐歇山顶殿堂,2007年至2009年三台县投资50000万元对草堂外围环境进行了提升改造。在牛头山修建了登云梯,石牌坊、诗圣广场和梓州阁等。</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梓州(治地今三台县城)1年零8个月,写下了不少包括名篇的100首诗。杜甫寓居梓州的草堂及后人修建的草堂寺、工部祠等早已不存,1987年依杜甫多次登牛头山咏吟故事,在县城西郊梓州公园牛头山顶明代工部草堂遗址重建的“梓州杜甫草堂”。系殿堂与园林相结合的仿古建筑群。为县城最大的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据史载,公元762年,弃官入蜀的杜甫又遇战乱,无奈之下的诗人只好从西川节度使治所的成都流亡到东川节度使治斦的梓州。“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在这里,杜甫度过了他寄人篱下的又一段困苦生活。</p><p class="ql-block">如今的草堂是在明代所建工部草堂遣址上,于八十年我重建的仿古园林建筑群。草堂内诗圣生平馆,中院宏伟的诗史堂,花木扶疏的后院,暖融融的春阳下,几树海棠开的正艳,火焰般的花朵给清静的小院平添了几分亮色,碧绿的荷池中伫立着一尊杜甫的全身塑像,诗人抚袖昂首,满含忧患的双眼遥望着远方。这情景使你想起那令人不堪回首的一幕,公元770年冬的一天杜甫在离开四川后,终因病痛缠身,穷困潦倒而客死于湘江上的一艘小船上。“青春作伴好还乡”对于诗人来说,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