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州习俗,中秋节在荔湾看花灯

莫菲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八月十四看花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今年中秋节十三到十五(9月15至17日)放假。被儿子安排,一家三口16日下午去荔湾老城区过。我们先是去了红线女的粤剧博物馆、吃个西关传统晚餐刚好夜幕降临走了永庆坊、然后过上下九步行街文化公园看花灯。中秋节看花灯的习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内涵,这样团圆过节其乐融融让这个传统节日更加有意义和趣味性‌。中秋节无论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还有一些习俗,如:祭月、观潮、玩兔儿爷、走月、偷葱偷菜、吃鸭、螺和芋头、饮桂花酒等等,都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的祝愿。</b></p> <p class="ql-block">荔枝湾,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泮塘一带。荔枝湾是西关涌(包括上西关涌和下西关涌)和荔枝湾涌几条河汊的总称,范围大致为现时中山八路、荔湾湖公园、西郊等一带。其地处西关腹地,毗邻珠江,汇集众多名人、名园故址,是西关大屋、西关小姐、西关五宝、西关美食及粤剧曲艺等岭南广府文化风情荟萃之地,历史上的荔枝湾涌故道北至洗马涌,和象岗西面的芝兰湖(现广州市流花湖公园)相通,南至黄沙注入珠江,“广四十里,柔五十里”,是广州市历史袤久的风景名胜,有“小秦淮”、“岭南第一胜景”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相传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来广州向赵佗劝降,当时陆贾在今天的西村为驻地,且开始经营这一名胜。其后经过千百年来人工与天工的巧妙结合,成为广州著名的消夏游乐地。在唐代,那里建有著名的园林名胜“荔园”,南汉时,又建有皇家园林“昌华苑”,每当荔熟之时,皇帝与妃子及臣子在那里赏荔游乐,称“红方宴”。明代这里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荔湾渔唱”。清嘉道年间,岭南一代名园“海山仙馆”,宛如人间仙境镶嵌其间,“夏日,泊画船绿荫下,枝叶荫覆,渺不知人间有盫蒸气。”每当“荔枝红熟,绿树丛中,如缀如缯,游人乘画舫泛舟溪中,歌吹相鉴。”这一情景一直延续到解放初。</p> <p class="ql-block">1958年。建立了荔湾湖公园,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桥,南至多宝桥,但水系的各条支流被填平变成街道;随着周围的工厂建立和人口聚居,荔枝湾水系已经沦为大污水池,1985年前后,荔湾湖至多宝桥的水道被覆盖;1992年,随着泮溪酒家至逢源桥的最后一段水道被覆盖,至此荔枝湾的消亡、荔湾涌的名称彻底成为历史。</p> <p class="ql-block">“复建荔枝湾故道”2009年正式实施,1992年填埋的最后一段河道重见天日。2010年10月16日凌晨,荔湾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曾经的荔枝湾涌迎来新生,曾经的荔枝湾从历史变成现实。</p> <p class="ql-block">这场景,小河涌过大船,有种“螺丝壳里做道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天天气好到能看大灰机呐</p><p class="ql-block">走近荔枝湾 品味老西关哈</p> <p class="ql-block">粤剧艺术博物馆总用地面积1.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沿荔枝湾涌三期分为南北两岸,南岸为基本陈列展厅、主题展厅、剧场和园林景区,北岸为粤剧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等配套区域</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院内是岭南特色水乡风格,亭台楼阁画舫连廊,样样俱全。咋一看,还以为就是个小公园。移步换景,在仿古建筑里面游走,恍如置身明清时代,那我们岂不就是那游园的陪富家少爷,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在水一方的戏台</p> <p class="ql-block">粤剧艺术博物馆园林景区由岭南园林风格的仿古建筑群组成,建筑总体布局沿十字轴骨架排布,环绕中心晚沙湖错落分布六组院落空间,院院相连又相对独立,以传统建筑工艺、技法与高标准材料相结合的木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为装饰亮点,园林中心设有纯木结构临水戏台</p> <p class="ql-block">粤剧艺术博物馆尊重基地与粤剧文化历史、岭南传统园林的密切关系,注重对粤剧艺术及岭南园林艺术精髓的深入挖掘,追求与粤剧艺术在精神内涵及园林建筑表现上的气韵相合,将建筑实体转化为园林空间,以求</p> <p class="ql-block">粤剧艺术博物馆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020年,粤剧艺术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p> <p class="ql-block">楼阁之下就是主展馆,地下两层,内里藏着的是那不朽的岭南艺术,展示多姿多彩的粤剧世界。</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墙上,高高悬挂红线女照片。红线女(粤剧一代宗师、红派艺术创始人)</p><p class="ql-block">红线女(1924年12月27日-2013年12月8日),原名邝健廉,女,汉族,祖籍广东开平,中国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派艺术创始人。 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是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红线女开创了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 —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陈列区,分为基本陈列展区和临时陈列展区,主展厅室内设计及展陈设计将用“南国红豆主题”,将从“风雨历程”、“红豆飘馨”、“梨园异彩”和“名扬五洲”四个部分进行呈现,用红船模型讲述粤剧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红船年代。</p> <p class="ql-block">系统展示粤剧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组织机构以及在海内外的重要影响力;主题展厅定期举办各种与粤剧艺术相关的专题展览</p> <p class="ql-block">各种粤剧演出的乐器。琳琅满目,而那敲锣打鼓的喧闹之声此刻却又恍如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粤剧是广东艺人吸纳外省入粤戏班的戏曲声腔,加以易语而歌并融进本地的歌谣、小曲而形成的剧种。乾隆至道光年间,来自外省的成百个外江戏班入粤,并在广州成立粤省外江梨园会馆。本地班向外江班汲取声腔和表演的艺术养料,逐渐形成演唱梆子腔为主的演出风格。</p> <p class="ql-block">永庆坊2024中秋灯会,以广州市花“木棉花”和古代神兽”南海蝴蝶“为创意灵感</p> <p class="ql-block">花开莹莹,蝶舞翩翩,打造神秘浪漫的诗意幻境。</p> <p class="ql-block">永庆坊里还是富有特色的西关大屋,还是石板街、满洲窗、拢趟门,低头是青砖,抬头是绿瓦。但这一刻是置身于老西关昔日广州心中的中秋花灯夜。</p> <p class="ql-block">采用幻彩透纱材料制作而成,新材料的运用给传统的非遗彩灯艺术增添了鲜活的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清代,上下九是十三行豪商巨贾的私家园林。下九甫,即今荔湾广场一带,原有梁京兆第大宅子,每座三四进,延绵百米,为十三行行商梁经国的府邸,俗称下九梁。近代以来,这里走出了梁经国、梁纶枢、梁同新、梁肇煌、梁庆桂、梁广照、梁方仲、梁嘉彬、梁承邺七代名人,演绎了行商后代由商而仕而儒的时代变迁。清代晚期,位于下九甫绣衣坊的文澜书院是广州商界的“众议院”,为绅商代表议事场所。1918年,广州政府掀起拆城墙运动,西关商人的西关大屋被大量拆除,同时把土地分级出售,鼓励兴建骑楼取而代之。20世纪30年代初,政府重点划定广州三个商业区,上下九便是其中之一。上下九被扩筑成宽17米的马路并兴建骑楼,逐渐形成了商业街。</p> <p class="ql-block">天上的月亮与街上的路灯真是天上人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举头望月,与千里共婵娟,与天涯共此时。</p> <p class="ql-block">闻名遐迩的上下九商业街步行街,东起上下九路,西至第十甫西,横贯宝华路、文昌路,全长1237多米,全路段店铺林立、共有商店300多家,日客流量达60万次。荟萃了岭南文化中的老西关美食文化、岭南饮食文化和岭南民俗风情。上下九步行街的标志性建筑是连绵千米的骑楼街。</p> <p class="ql-block">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p> <p class="ql-block">32组灯组、近千盏气氛灯如约而至</p> <p class="ql-block">闪光鱼灯”采用幻彩透纱材料制作而成,新材料的运用给传统的非遗彩灯艺术增添了鲜活的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喜欢这组灯花,“泮塘五秀”五种水生植物,炫烂多彩地把美丽高调传达</p> <p class="ql-block">今年为生肖龙年,龙元素在本届灯会中随处可见,散发着“龙的传人”自豪感。中心广场布置了本次灯会最大型的灯组《双龙戏珠》,用“传统灯饰+现代技术”打造成本届灯组最强组合。整组彩灯长近40米,高7米,两条巨型金龙踏祥云而至,奔向光彩夺目的龙珠,气势恢宏,动感激扬。</p> <p class="ql-block">龙珠结合非遗“三雕一彩一绣”中牙雕造型创作,为双层球体造型,内部为不断转动的走马灯,动态呈现滚动龙珠的精彩效果。</p> <p class="ql-block">最喜欢水乡诗韵,花灯荧荧、荷叶田田、荷花袅袅,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涟漪。此组灯结合“泮塘五秀”五种水生植物,复刻古人夜放水灯的浪漫景象,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灯花万盏这一组灯组复刻《上元灯彩图》情景,仿佛是古画里走出来的彩灯,表现的是明朝灯市与商贸集市盛况场景,流光溢彩、呈现出一派繁华盛世的生活景象。</p> <p class="ql-block">仙阙揽月“不知天上富阙,今夕是何年”,结构融合“古代门阙”概念,打造仿如宫殿般的门楼入口,步步皆景,穿梭时空,感受古代建筑的浪漫色彩。</p> <p class="ql-block">【灯花万盏】这一组灯组复刻《上元灯彩图》情景,仿佛是古画里走出来的彩灯,表现的是明朝灯市与商贸集市盛况场景,流光溢彩,呈现出一派繁华盛世的生活景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