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湘雅校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郑永平</p>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7年来,在党中央的精心谋划下,在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下,幅员辽阔的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振兴20字方针实实在在得到了落地生根。 退休后14年里,我在照顾家人、担任退休党支部工作、被聘校区关工委秘书承担大量具体工作的同时,利用闲暇时间游览了祖国的许多山川景色,感受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我去过或路过许多省份的农村,亲身感受、见证了乡村的脱贫与振兴。我也用文字和手机镜头记录下这些所见所闻,发表在博文、美篇、朋友圈等平台,让更多的人感受党的伟大、祖国之强大,分享乡村振兴之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路通畅了</b></p> 乡村振兴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路的变化,交通的巨变。最近两年,途经或者去到祖国的西南部四川、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区的许多县城、乡村时,与我7、8年以前看到的景象有天壤之别。映入眼帘的到处是新建的桥——很多是高架桥、连绵不断的隧道和纵横交错的公路,以及正在施工的桥、隧道与公路。即便是最偏远的乡村,也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有些地方甚至通到了户。 记得7年前,我第一次先后去四川九寨沟、黄龙与川西。那时候的路都是盘山公路,路很险,途中时常可见泥石流、滚落下来的大石头......。大巴穿行在这种山路上,时常让我们提心吊胆。一次去九寨沟的路上,眼看只有10多公里就到了酒店,结果遇到了不算大的泥石流,我们被堵了3个多小时还算时间少的。 今年我们再去九寨沟等地,都是穿行在路面状况好的高速公路上、高架桥或者隧道里。去西藏也发现新修了许多公路,去扎什伦布寺还坐上了火车。导游带给我们好消息,2026年会开通川藏铁路,去西藏就更便捷了。2026年到墨脱会新增一条扎墨公路,路况比现在的派墨公路好,那时候去墨脱就更方便、安全了。 有句经典的话“要致富先修路”。路的通畅便捷,极大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物资的运输和游客们的观光,为改善当地村民、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以至致富提供了基本条件的保障。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环境变美了</b></p> 近几年我们出行,沿途看到的是环境变美了,到处是青山绿水,森林树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得到了很好践行。新房子、好房子比比皆是,极少再见那种破破烂烂的老房子。 国家十分重视采取多种措施从根本上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教育和医疗环境。在四川那些地质条件恶劣的地方,老百姓已经都整体搬迁到新的地方安居乐业。在西藏边陲、还有新疆的白哈巴等偏远地区,过去这里的牧民住得很分散,生活条件比较差,现在都由政府统一规划建房实施搬迁。家家户户通了水电气和网络。即使在南疆最偏远的边境西极以及与印度接壤、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墨脱,也都有信号畅连的WiFi。 现在当你走进很多新农村,全然不是过去印象中的脏乱差。尤其是示范村或者政府建的安置房,那都是路面和房屋周边干净整洁,配有垃圾桶,有些农村甚至还有分类垃圾桶。 这两年我们每年都在云南避暑30天至45天,期间时常会出去走走逛逛。在大理洱海边我们住的是客栈,当地很多这样的民宿或客栈,还有许多本地居民住房,家家户户的门口、房前屋后都栽种了许多花花草草,还有农作物、果树等,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厕所的变化可以说是环境的最大变化之一,也改变了村民们很多年甚至是几千年的落后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使文明走进了乡村角落。记得2017年3月第一次去西藏时,厕所很少、很简陋还很脏。一次走进路边的一个简易公厕,脏得无法下脚,因为冰冻,粪便与冰雪层层堆叠形成了一个小冰堆。在新疆因为地域辽阔,有人居住的地方路程相距远,游客常常是打把伞就地解决。今年3月再去西藏,不仅是服务区建有西藏建筑特色的公厕,很干净,即便是沿途也到处都有厕所并有人打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日子过得好了</b></p> 国家对不发达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巨大投入,给当地老百姓、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基本保障,使他们有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谋发展,日子越过越好。 很多不发达地区都拥有优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景观、人文历史,因此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文旅市场的热门地。当地政府也积极扶持和鼓励老百姓发展文化旅游业和相关的产业,以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改变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 在西藏旅游时,林芝的桃花节已经成为网红文旅品牌。每当3、4月份桃花盛开的时候,就会吸引全国各地旅游爱好者纷至沓来,大大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了藏民的生活条件。7年后我故地重游,林芝桃花景区环境大上档次。在云南、浙江丽水等地,很多老百姓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办民宿,出租观光车,开小店、路边摆摊,经营当地特产。 西藏旅游时,我们去过好几户藏民家,家里条件还不错,他们都热情的拿出家里自制的酥油茶、小食品招待我们,问及他们生活怎样时,笑容绽放在他们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