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闲游中山公园和太庙 </p><p class="ql-block"> 2024.11.15 多云🌥</p> <p class="ql-block">游览轨迹</p> <p class="ql-block">北京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中华路4号,紧邻天安门西侧。公园占地面积23.8万平方米,其中陆地面积2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3.8万平方米。公园前身为明清两代的社稷坛,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按照《周礼》“左祖右社”的原则辟建为社稷坛,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1914年,北洋政府将社稷坛辟为公园向社会开放,初称中央公园,是当时北京城内第一座公共园林。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西门进去</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秋季美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有皇城特色的红墙宫门和黄叶,还有皇家园林的亭台楼榭,更有银杏大道和故宫西南角楼的护城河倒影。基本上,你能想到的皇城秋景这里都能找到,绝对是个浓缩了京城秋色的绝佳选择!</p> <p class="ql-block">保卫和平</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铜像</p> <p class="ql-block">社稷坛前的银杏大道</p> <p class="ql-block">社稷坛是中山公园的主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社稷祭坛社稷祭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按《周礼》"左祖右社" 的营国定制建造于故宫午门之外、阙右门西侧,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封建 帝王祭祀社稷神的国家祭坛。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祭坛位于内坛 核心区,正方形、三层,青白石砌筑,高0.96米。上层按东青、南红、 西白、北黑、中黄,铺设五色坛土,俗称"五色土",象征"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坛台中央立"社主石",亦称"江山石",上锐下方,表 示"江山永固"。明清两朝皇帝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月上戊日例行在此 举行祭祀仪式,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占地面积3921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五色土</p> <p class="ql-block">中山堂</p> <p class="ql-block">鱼廊</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拍到的故宫一角</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出来西华门外</p> <p class="ql-block">途径午门留影</p> <p class="ql-block">太庙</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太庙的建筑群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三层封闭式庭院,大殿面阔十一间,重檐庑殿顶,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享殿内部有68根金丝楠木制作的大柱子,直径超过一米,高度达到13米。享殿地面铺有与故宫太和殿相同的御窑烧制的“金砖”。</p> <p class="ql-block">参观太庙</p> <p class="ql-block">太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祖的地方。太庙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有三重围墙。墙内主要建筑均为坐北朝南,庙内主体建筑为享殿(前殿)、寝殿(中殿)、祧庙(后殿)。</p> <p class="ql-block">三喜烈士</p> <p class="ql-block">柏树沧桑树干</p> <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太庙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规模较宏大的皇家祭祖建筑群,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祖先的尊重和敬仰。太庙不仅是重要的国家礼制建筑,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现代用途</p><p class="ql-block">1950年5月1日,太庙改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正式对社会开放,成为北京重要的进行公众教育与文化活动的场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