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生中有过军人的生涯,我将无怨无悔。19个年头的军旅,从步兵班长、排长、指导员到政治部宣传干事…野战军艰苦的条件、严格的训练,我一手拿枪一手握笔,画下军旅途中这一幕幕……</p> <p class="ql-block">入伍第一天大礼堂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水粉画《故乡的槐花树》</p> <p class="ql-block">我们部队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钢盔雨衣胶鞋腰带……这些都记录着难忘的军旅生涯</p> <p class="ql-block">《小板凳故事》</p><p class="ql-block">这架小板凳伴着我走过五十个春秋。</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部队是野战军条件比较艰苦。我们看电影都是露天电影,听报告没有大礼堂,都是打好背包去把背包当小板凳。有一句口令,“枪靠右肩坐下”。就是坐在背包上,后来为了卫生每一位士兵发了一块草绿色塑料布,没有多久,师后勤部组织木工师傅专门为所属部队制作小板凳,我们每人就发了这个 小板凳。于是小板凳伴随着我从江淮、到苏北、到鲁西南……一直到我转业脱下军装我仍然带着它,舍不得丢弃,这些年时间太久了,小板凳老了,开裂了。我多次试图修复,毕竟时间太久了。于是我把它埋在屋子后面草地上。我每天进出可以想见小板凳还在这里 。此种感情天长地久。</p> <p class="ql-block">速写《龙腾虎跃》</p><p class="ql-block">安徽三界连队训练速写“人民前线报”发表。</p> <p class="ql-block">速写《四零火箭筒打坦克》训练。</p><p class="ql-block">人们前线报发表。</p> <p class="ql-block">速写《练为战》</p><p class="ql-block">“人民前线报”发表。</p> <p class="ql-block">速写《战地生活》</p><p class="ql-block">“人民前线报”和“云南日报”发表。</p> <p class="ql-block">参战期间速写《边防苗寨夜校》“云南云南日报”发表</p> <p class="ql-block">速写《今夜星光灿烂》导演谢鉄骊</p><p class="ql-block">“人民前线报”发表。</p> <p class="ql-block">《人民前线报》发给我的三等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当年军炮团政委,陈乐平将军老红军,身上有三块弹片,去世前立下遗嘱:三块弹片分给三个子女。不留任何遗产。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这件事后来八一电影制片厂也前来采访。当年我画了一组水粉画。八一电影制片厂要了画作。说是用在新闻纪录片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去世时陈乐平将军家属子女在家里分送完弹片后烧了遗嘱,怀念场面十分感人。这件事当年轰动整个12军所属部队。也被中央有关新闻媒体传播。</p> <p class="ql-block">油画《我的连队》</p><p class="ql-block">当年部队搞战备训练,我们连队就从蚌埠空军飞机场进驻到三界。刚开始去,四周荒山野岭,我们自己动手盖房子,在这盖起了自己的营房。这里没有水源,杂树丛生。我们自己打井,养鸭子,割草搞副业。军事训练十分艰苦。五公里越野,各种科目,包括打坦克训练……洗澡都是师里定期派洗澡去。大家轮着急匆匆进急匆匆出来。多少年过去了,老战友们也有热心人曾经驾车去探访。可惜除了一口枯井,什么也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版画《新阵地》安徽日报发表,</p> <p class="ql-block">75年南京军区在上海浦东大楼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年画创作班。参加人员几乎是南京军区所有部队都有代表。我也在其中。这幅作品就是这次创作,后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韩敏老师,著名画家方增先老师都来辅导讲课)</p> <p class="ql-block">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去世,全国人民万分悲痛。联合国也下半旗。周总理追悼会上级要求必须统一时间,政治处严希仁主任命我一天加晚上必须完成。那天晚上首长派警卫员鞍前马后。端茶倒水。炊事班做夜餐。第二天早晨大礼堂门口大部队陆陆续续集结。121原地踏步此起彼伏。我的手上脸上还挂着油彩……看着敬爱的周总理遗像端端正正画好了。一天一夜疲劳烟消云散。</p> <p class="ql-block">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开国领袖毛主席去世。全国人民都在万分悲痛中,全世界许多国家和联合国都下半旗。当年巨幅毛主席画像由我执笔完成。从做框子绷油画布到绘制总共用了一个星期。从来没有画过这么大毛主席像。心里还是有些紧张。完成后效果很好,受到政治部主任首长李连生高度表扬。总算长长舒了口气,全师万人追悼会顺利召开。</p><p class="ql-block">一生中有为两位开国领袖画追悼会像足矣。</p> <p class="ql-block">油画《蚌埠南营房边第五生产队》,我们经常去慰问放电影</p> <p class="ql-block">新沂师部边上的一条大河,有说叫沭河。我们经常去河边散步。</p> <p class="ql-block">速写打毛线的同事,她原来也是女兵是,成都军区的。</p> <p class="ql-block">油画《新沂师部边上村庄》</p> <p class="ql-block">油画山东郯城和新沂交界《师部后门一村庄》</p> <p class="ql-block">《今夜星光灿烂》电影拍摄现场谢铁骊导演李秀明主演</p> <p class="ql-block">油画《草地党支部》</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说“红军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个重要原因” 。我部红三连当年过草地李玉胜付连长带领三十多伤病员走出草地的故事,后被总部表彰。</p> <p class="ql-block">油画《决战上甘岭》这是我部和15军兄弟部队合力打的一场惊天动地战役。这一仗打出了军威。迫使所谓联合国军签订停战协议。</p> <p class="ql-block">油画《夜袭阳明堡》这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八路军首次打的又一个成功的战列。火烧日本鬼子24架飞机。</p> <p class="ql-block">1984年7月19日,我部奉中央军委命令,赴滇参加自卫还击战。</p><p class="ql-block">从接到命令到出发只用了一个星期时间。体现了我们这支英雄部队雷厉风行的作风。这么大一支部队,从动员到准备出发,组织指挥高水平,体现了我们这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劲旅战斗作风。我们全师上下齐装满员,金戈铁马越龙海、跨成昆万里赴戎机。</p> <p class="ql-block">金戈铁马奔赴战场。</p><p class="ql-block">参加自卫还击战</p> <p class="ql-block">金戈铁马奔赴战场</p><p class="ql-block">参加自卫还击战</p> <p class="ql-block">云南文山州马塘,开赴前线驻训地芭蕉树下。</p> <p class="ql-block">油画《云南文山原始森林》(当年参战曾经去过)</p> <p class="ql-block">八里河东山38号高地猫儿洞。</p><p class="ql-block">当年我到两次到08团5连38号高地蹲点。</p><p class="ql-block">政治部要求机关干部必须轮流到一线分队同吃同住。我就在这里画了大量速写,这张在“云南日报”发表。</p> <p class="ql-block">这是07团参谋长和部分一线分队指战员在阵地合影。其中后排左二连长傅永先光荣牺牲。被中央军委授予“勇于牺牲好连长”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活跃在老山战区的女子战场救护队员集体</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军一师当年女兵战场救护队带队向康克清大姐汇报她们在战场上的情况。康大姐听了汇报,感动流下眼泪。</p> <p class="ql-block">参战一年,凯旋归来,经过光荣门。</p> <p class="ql-block">女兵们素描稿,油画操作,我还是按照苏派规范化程序。认认真真画好素描稿。这样在上油画稿时就很踏实,那些年我们创作是不提倡用照片代替素描稿。</p> <p class="ql-block">油画《女兵们》当年我们参战部队一军一师组建“女子战场救护队”。他们有的是已经做了妈妈。最小的年龄也只有17岁。参战结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康克清妈妈亲自接见。参战结束我一这个真实故事为题材就完成这幅《女兵们》油画。参加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南京军区优秀作品奖。</p> <p class="ql-block">油画 《共和国卫士》</p><p class="ql-block">这种场面在当年战斗阵地都是亲眼目睹。我亲眼目睹战斗中年轻的士兵。尽管随时随地可能会牺牲。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忘掉将来的理想。猫儿洞里点着蜡烛,战斗间隙读英语900句。也有从老家寄来的大红枣和家乡亲人的祝托。画完了这幅画,我的心情不能平静。因为我确确实实不知道他们是否……我祝福他们安全完成参战任务回到故乡。</p> <p class="ql-block">油画《百年之梦》</p> <p class="ql-block">油画《粮丰秋欢》</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戊戌年,连队老战友阔别50多年后终于在南京聚会。我即兴创作一幅狗年邮票式样图。战友们都在画上签名。</p> <p class="ql-block">老战友们正属“狗年”,在南京聚会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油画《左权县一村庄》,我入伍最早所在部队就是为纪念八路军左权参谋长牺牲 而组建的左权独立营。当年辽县遂改为左权县 </p> <p class="ql-block">以上油画《左权县一村庄》捐赠给南京路上好八连。就在好八连门口留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两枚三等功勋章、参战纪念章和战场识别标志(当年为出于部队内部战场相互识别标志师首长命我设计,亲自到昆明徽章厂制作),以上这些也算是军旅生涯的一朵浪花。</p> <p class="ql-block">粉画《八里河东山》地势险要,和老山互为犄角。我师和一军一师两支兄弟虎师就在这里团结一致,打出军威国威。</p> <p class="ql-block">图为老山主峰和八里河东山主峰:我师和一军一师组建成一个军,共同战斗在这里。当年军长傅全有(一军)。同属于昆明军区前指指挥。</p> <p class="ql-block">当年在文山州马塘为苗族同胞画像</p> <p class="ql-block">画好后当场全送给苗族老乡。看看蛮像。苗族同胞很高兴。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解放军同志到这里为大家画像。图片左是群联科长杨文留。当年是他邀请我去做为民服务工作。(一军政治部摄影干事张环清拍摄)</p> <p class="ql-block">边疆军民共建鱼水情:</p><p class="ql-block">一军政治部摄影干事张环清迅即拍摄当年我在为苗族同胞画像的一刹那,留下这张宝贵的彩色照片,被收编在《威震南疆》大型画册里。</p> <p class="ql-block">38号高地(速写),连长吴保平安徽人,速写当年刊登云南日报。</p><p class="ql-block">后来张正刚和军区文化部任红举率领的采访组也到过这里。刚刚上阵地就在山下几个地雷同时爆炸。一时间几个士兵同时受伤。于是救护队员前呼后拥抢救伤员,张正刚以明锐的画家眼睛捕捉到了这一幕。于是《温馨的风》一举成名。成为当年参战标志性油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粉画《思念》当年参战许多女兵已经是妈妈级别。有的是夫妻双双上战场。战斗间隙取出宝宝照片,好像在给孩子说:“等待妈妈胜利归来吧”。</p> <p class="ql-block">粉画《战场救护队员》</p> <p class="ql-block">水粉画《我们大楼党员志愿者》</p> <p class="ql-block">1987年为创作速写 ,我部97医院女护士。可惜没有留下姓名。</p> <p class="ql-block">速写穿针引线一女兵</p> <p class="ql-block">油画《棋乡行》上海选送北京体育美展。</p> <p class="ql-block">速写吹笛子的一个兵</p> <p class="ql-block">电影《南征北战》有一句台词,铁牛说“又喝到家乡的水啦。就是新沂师部边上的河。据说电影南征北战拍摄也真是这条河。</p> <p class="ql-block">脱下军装再出发正在创作油画《草地记忆》</p> <p class="ql-block">油画《草地记忆》</p> <p class="ql-block">油画《少小离家老大回》</p> <p class="ql-block">水粉画《故乡的桥》</p> <p class="ql-block">水粉画《放松心情第一天》</p> <p class="ql-block">2022年上海整个城区静态管理。抗击疫情,大楼党员志愿者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水粉画《同心协力战疫情》</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战友们看完我捐赠故乡油画作品后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