赑屃巨大,石狮可爱

David

<p class="ql-block">进入正定开元寺左转便可看巨大的赑屃</p><p class="ql-block">赑屃bì xì</p><p class="ql-block">释义:1. 形容用力的样子。2. 名词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旧时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赑屃形状。</p> <p class="ql-block">国内罕见的千年赑屃碑座,残长8.3米,宽2.5米,厚2.35米,驮峰凹槽宽0.70米,深0.41米,首长2.5米,鼻孔直径0.21米。</p> <p class="ql-block">正定巨碑刻立年代及被毁原因考证</p><p class="ql-block">随着正定巨型赑屃质和它周围的残碑断片公之于众,它们的刻立年代和被毁原因变得扑朔迷离起来。省内外的众多文史专家纷纷到现场调研,并搜集整理了大量相关史料,石家庄市科院副研究员、河北地方史专家梁勇经过详细考证,在“出土千年员赑屃新闻发布会”上公开提出了他的“伪称帝”(谋反企图自立为王)说。周围出土残碑的文字中有“明宗皇帝”、“×(成)德军节度使”、“胜州刺史”等称呼和“上在此北京日”字样。北宋时期欧阳修出任河北西路都转运使期间曾在真定府(今正定县政府大院)对面隋龙藏寺旧址(今发掘员员地点北侧50米左右处,已损毁)发现了隋龙藏寺碑,并在他的《集古录目》中有明确记载,但学识渊博的金石学家欧阳修却从未对如此巨大的员赑屃及其巨碑进行记载。依据上述两个情况,梁勇认为,此碑所立时间应该是五代时期后唐明宗皇帝登基之后,在欧阳修到真定之前就已被毁并深埋地下。</p><p class="ql-block">从发现的巨碑残部看,文字镌刻的刀锋规整清晰、碑首龙鳞的刀刻痕迹崭新,省市县文物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碑是刻立不久就被砸毁而后掩理的,梁先生继而分析,如此大的巨碑,惟有心怀伪之志的藩镇节度使才会为之,而速刻速毁的原因,又必是伪称帝之举未能成功。梁先生在查阅了五代时期历代成德军节度使的相关史料后得出,能够与“明宗皇帝”“胜州刺史”相关,并且敢建造此巨碑的镇州军政要员中,惟有安重荣。据新旧《五代史》本传记载:安重荣,朔州(今山西朔县)人,小名铁胡,其父曾任胜州刺史,他曾承袭其职。在后唐明宗时安重荣为振武巡边指挥使。后唐清泰三年(936年),石敬塘在契丹主耶律德光支持下,建立后晋,当上了契丹的儿皇帝,安重荣率领巡边的千余骑前来投奔,在石敬塘称帝的第二年一一天福二年(937年)正月,被授为节度使,镇深诸州观察处置使。</p> <p class="ql-block">残碑文字中留有的“X(成)德军节度使察处··...”字样与史书记载吻合,安重荣控制镇州(今正定)六年,亲眼目睹后梁、后唐、后晋帝正都是由潘镇节度使起家,因此常说“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旧五代史,安重荣传》)。于是拥兵自重,心怀异志,企图自立为帝。另外,梁先生还在史料中发现,安重荣控制镇州后,对契丹王朝深恶痛绝,经常不遵后晋石敬塘的旨意,大骂途经镇州的契丹使者。碑文中有“伪庭失德、群盗挺起”、岂让夷!吾金如栗,而马…”字样,明显表露出兵强马壮、不畏蛮夷的态度。梁先生说,这种反抗契丹的情绪,在五代时期的成德军节度使中,惟有安重荣最为突出。他认为,安重荣极有可能为自己建造超过历代帝王神道碑和功德碑的巨型碑以显示自己的勃勃野心。</p><p class="ql-block">至于巨碑刻立不久被毁的原因,梁先生认为与安重荣谋反被诛有关。安重荣曾串通山南东道节度安从进谋划一起反晋,并在镇州横征暴敛。天福六年(941年)他还汇集镇州境内数万饥民拥兵南下谋反,石敬塘急派天平军节度使杜重威率兵征讨,经过激战,安重荣在宗城(今广宗附近)大败,仅带领十余骑兵逃回镇州。天福七年(942年)正月,安重荣的镇州牙将投降杜重威,并引导其军队从西城墙水碾的水道门入城,杀死守城将士、百姓两万多人,生擒安重荣,就地斩首。</p><p class="ql-block">目前发现的巨碑残块残留的文字中,凡是涉及到碑主人的名字、官职等处均被砸断。梁先生提出一种可能就是杜重威为了讨好后晋主子和契丹主子,将安重荣的功德巨碑砸毁并掩埋地下。更为重要的是,历朝历代,只有因借伪之举被诛的人物,其碑刻才可能遭此毁灭。因此梁先生更加断定,此碑为安重荣所立的可能性最大。</p><p class="ql-block">梁勇还认为,此碑为研究五代时期真定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成德军节度使与中原王朝和契丹王朝的关系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和文字资料。梁先生表示,将与国家和省内专家学者一道继续研究探讨员和巨碑的历史背景,尽早全面揭开质巨碑之谜。</p><p class="ql-block">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p> <p class="ql-block">在赑屃碑座旁边就是讨喜的石狮群。这一对特别吸睛,招人喜欢。好像在窃窃私语,又好像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