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罗维亚</h3> <h3>黄茶老师示范及心得:<br><br>写了临写体会。<br><br>格子11X18厘米,笔很大(笔毫长9厘米)因之笔画能写粗。纸比较熟(就是那种写完之后墨不会渗到背面,背面还可利用写一遍字),不太吸墨,不会洇,也不易出现枯笔。类似白报纸,但因为是宣纸,手感比白报纸好,有涩感(我个人不喜欢写太光滑的纸)。<br><br>原帖起收笔都是圆笔藏锋,光洁饱满。我注意模仿,但是仍然有时收笔单薄,或虚(这两种弊病都是因为收笔回锋不够完整),或有毛刺,圭角,或枝枝叉叉写不光洁(我总忍不住想这是因为笔不够好,但是其实可能还是技术不够好。)<br><br>我自己觉得笔画的中段基本能写好,但有时长竖也会写得磕磕巴巴,不能写得光洁爽利沉着。 <br><br>吴让之的弧线以写得飘逸纤美光洁著称,虽然在这个帖中这个特点不明显 ,但仍然有些地方有这样的弧线。我临写时常常不能保持中锋,写得偏斜,而且形也写得粗笨,比如第二行的纳字可看出。要一笔写出由起笔的粗,到中段的渐细,又到写出腹部(比起笔时更粗一点),再到细尖的尾的完美弧线,还真不容易。<br><br>同样在格子中写,我的字挤得满,原帖有字距行距,显得透气。我的有些字写得宽了,有些字写得松散(比如断字),应该写得更紧,瘦一些。</h3> <h3>1.丽文<br><br>不知为何网上的峄山石刻只能找到部分的,后面还有大约三分之一找不到,第一张的格子太紧,字写得太靠近了,第二张以后改进 ,如果周末有空会再把第一张重写一次。<br><br>丽文,第一张后字左边的部首,笔画希望写得圆转,你的中段有一小段写成了竖,圆弧可以平缓一点,但是不宜写成了直线。为字可以写得更修长一点,可对比原帖细看。第二张写得笔画劲健,疏密有致。下面几张也很不错,欣赏!</h3> <h3>2.棠棠<br><br>自评:因学期最后几周有别的安排,就提前感一些进度,已经临完一次泰山刻石。原碑字迹不清,参考了冯宝麟的临写。大体上过关,细处需打磨,还有改善通篇大小,减少突兀之处。会找机会对照原帖再临。<br>另外,也重写了上次的庄子达生篇,略有改进。字形上接近我想要的效果,以及我理解中的李斯书写风格。问题是总有些单字处理不好,一眼看见就很突兀,看来还得再写。自己点出几个有问题的字,也请老师帮忙看看,给些建议,谢谢!<br><br><br>棠棠, 谢谢进行自查自评。写了很多字的大张,笔画很稳,少数字的结体可以继续调整,比如第一张倒数第三行的慎,左边竖心旁可以稍小一点,这样右边的空间多点,可以写得更从容。最后一张有自查标识,很赞。我的一个体会是,完善字形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些是同类部首,写好一个,写其它都可用这个写法技巧。有些是一个字有自己的独特安排,每写一次就是一个试践。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字的结构可以写得很完美了,但不满足于总写成一个样子,因之继续探寻变化。总之就算只就篆法结构而言也是学无止境,乐在其中。</h3> <h3>3.JP Yu虞建平<br><br>Jpyu, 第一张第二行刻的中间两弧写得完美(粗细,弧度,运笔速度,收笔的自然停顿)相比之下右边弧线的下面一弧不够好,左边的小弧形好,但能看到稍粗,另外第一行的刻字相比之下就弱一些,可对比,看出好的笔画与不够好的,争取更多的笔画写得完美。第二张写成了张完整的作品,流畅优美,印款漂亮,欣赏! </h3> <h3>4.吕敏<br><br>吕敏, 笔画流畅,第一张嗣的左边,和为字的下面笔几弧都写得漂亮,习到了写这类笔画的诀窍。后字有些拉得过长,形不准,可细察原帖对比。第二三张临出赵之谦厚重,婉秀的笔画,好看。第三张第二行的高字下面空了,可推敲。</h3> <h3>5.晓平<br><br>晓平, 多数笔画写得均整净洁,整体完成得不错。建议,少数地方写粗了,继续多练习,注意保持笔画的稳定,让过粗或过细的笔画减少。有些字/部首注意学习积累基本篆法,比如最后一行精字的米旁,一般来说中间一短横靠上,而不中分这条竖线,玉箸篆一般在三分之一处,清篆甚至可以在四分之一处,以强调疏密对比。</h3> <h3>6.刘小妹<br><br>刘小妹,线条结构都极好,第二张多字的秦小篆能写得这样工整很难得,欣赏!第一张禁字下面左右两弧稍长一点,整个字更协调,可对比原帖细察。 第二张第五行流字的三点水和右边三弧可以写得更优美自然一点。倒数第二行帝字外边左右两弧可以稍收束一点字更紧凑优美。</h3> <h3>7.丽新<br><br>丽新, 笔画很好。暴字不错,但仍可以在宽度上再压縮一点,可试试。另外,建议注意单字大小与整体的一致,比如五字大,六字小,现在练习时就注意,培养书写感觉,慢慢积累,以后写作品时就能自然写好。</h3> <h3>8.刘蕾<br><br>刘蕾, 第一张从各方面来说都写得好,气息从容净雅,很欣赏。第二张也不错,极少数不够完美处我不一一挑剔了。建议,继续多练,自查结构并不断完善。</h3> <h3>9.陆浩如<br><br>陆浩如, 第一张写成作品形式,很不错。正文篆书注意继续练习把直线笔画写得稳定平直,比如第二行于字的两横。 落款字写大一些,写那个印一样大就很合适。第二张在字的紧密这一特点上写得好,赞! </h3> <h3>10.伊湄<br><br>伊湄, 笔画有力,写得多写得好! 第二张沉稳工整好看,我不一一挑剔细节了! 建议自己每张写完之后花少量时间逐字看看,如果有笔画没有写好之处,或结构与帖有出入之处,记下来,下次写时改进,会更有助提高。</h3> <h3>11.莉英<br><br>莉英,赞写了多张练习。第一张万字下面中间小部首写大了,可调整。最后一张第三行因字,这种外包围结构的字在视觉上容易显得大,所以外框宜细心对比,不然很容易就写大了。对比因字与上面的石,刻等字的大小,希望它们排在一起能大小相对均匀。其它字基本上都写得很好。 </h3> <h3>12.Tina格桑花<br><br>格桑花, 笔画轻松,净洁,有落款,印章,很赞! 可注意对比原帖,把结构写得更精准一些,比如第一张第一个臣字,左边从上至下的长弧斜度过大,整个字上部和中部都小,显得局促,原帖中这笔弧线写得扩大,饱满一些,可细察学习。同一行的朝字写得松散,可调整。 第二行第二行的休字左右部首分得开了,写紧密为好。第五行第二个宇字顶上少了一点。</h3> <h3>13.山居秋枫<br><br>山居秋枫,能看到圆笔藏锋起笔,多数笔画都写得好,少数起笔的痕迹大一点,多练习会更自然无痕。回锋收笔也宜如起笔一样,把运笔动作做完整。以第四行的能字为例,顶上第一笔的起笔写得非常好,整个字的笔画劲洁有力,结构不错,如果右边几笔的收笔回锋写得更好一些,就很完美了。</h3> <h3>14.吴源<br><br>自评: 峄山碑写在白报纸上,字距9X12.5厘米,圆入笔有改善, 仍需努力。再临吴让之在生宣,字距14X8.5厘米。<br><br>吴源,第二张笔画控制很好,均匀工整。结构紧密,弧线优美这几点做得很好。 临吴让之作品稳健优美,欣赏!不足,少数地方笔画粗了,或洇,可继续推敲,调整。 </h3> <h3>15.意婆<br><br>自評:這次再臨嘗試著放鬆緊捏的筆桿感覺順多了,因為沒有仔細想好行氣與呼應還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寫😜需要再精進還有需要啄磨如何增加入紙的磨擦力感覺!<br><br>意婆, 谢谢写了自评。线条非常光洁精美,很赞的玉箸篆。第一张看着帝,莫,止都字形稍长了些,可对比原帖再看看。最后临吴让之一张,整体不错,但第二,三条,看着行距有些零乱,原因是有些字写大了,有些字写小了,可注意写得更稳正,工整。</h3> <h3>16.张华<br><br>张华, 临秦小篆这张字写得轻松从容,线条优美,很多字写得很好,比如莫,能。禁字中间两行过长,可对比调整。临吴让之这张,可注意把字形写得更精准,比如第一行的闻字,你的两长竖弧写得过长,可细察。</h3> <h3>17.唐放鸣<br><br>唐放鸣,第一张笔画写得轻松流动,很多字写得漂亮,比如止,元,之。第二,三张笔画入纸,工整优美。建议继续多临,同时注意把字越写越精准,包括线条粗细,部首之间的距离,一笔的长短,笔画之间的空白大小,与原字有什么不同,什么原因写得有出入(因为笔?写法?等)。</h3> <h3>18.莹<br><br>莹, 如果用正方形格子,写时可留意左右留一点边,这样也可以写长方形的篆字。比如不字你就写成了长方形,很好,但久,六写得方了,可调整。灭字的三点水形有些别扭,可摹一下原帖,找找感觉。古人摹,临两种练习方法并重。摹有助于练习字形准确,临有助于练习运笔顺畅,我们可借鉴。第三张洒字的三点水顺了,但又过于平直,应宜有弧度,可细看原帖,虽然平缓,但三点水的基本篆法(即写成弧线)的感觉仍在。</h3> <h3>19.颖勤<br>颖勤,第一张五,帝的横看着稍有些斜,可注意写得平直。第二张无可挑剔,很好的把临作写成作品的范本,欣赏!<br></h3> <h3>20.Jin正进<br><br>正进,第一张第二行的止这样的笔画很好,即起笔既有,又不过度,笔画自然,希望写其它字时能写出更多像这样的笔画。第二行的能字这样的紧密结构很好。结构写得好的字,当然不至于笔画粘上,或显得拥挤,但又绝对不松散的感觉,就是要险绝到刚刚好。有时看邓石石的篆书,很厚重的一笔一笔,仿佛马上就要碰上了,但就是没有,中间有着极细小的空白间距,想着自己都不敢这样下笔去写。玉箸篆结构没有这样险绝,相对来说平和,均匀,但是作为一种经典书体,当然不会松散了。分享一点学习体会,与大家一起琢磨。</h3> <h3>21.文萍<br><br>文萍, 第二张第二行的帝,第三行的莫,收笔都有些斜着飘出去,注意一笔结束处仍留住笔,回锋,做收笔动作做完整。这一点知道容易做到难,我常常就有收笔时没写好之处,但这正是我们需要长期练习之处。去掉不好的习惯,培养符合书法规律的正确习惯,这样以后才能习惯成自然,在自然书写中仍有着严谨的书法之法,或者说才能持严谨的书法之法而自然书写。</h3> <h3>22.素英<br><br>素英, 笔画劲健圆转,李斯小篆的圆中有方的特点表现得鲜明,欣赏! 少数笔画可再推敲,轨的右边三弧形不够好,可再观察,练习。第一行成字左下部分的三弧的长短位置可更精美,第二条的长短在第一和第三条之间,写出参差渐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