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博物馆探宝》系列已恢复更新,《山西访古》系列也该上新了。这篇俺要探访的是太原净因寺的土窟土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借助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强劲势头,今年的山西文旅接住了一波近乎疯狂的旅游热潮,山西著名的和非著名的古迹纷纷呈现在人们眼前,古朴隽永的古建与石刻,精美绝伦的悬塑与壁画,无不令人发出由衷的赞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赞叹之余,人们不禁还想知道,一向低调的山西,除了这次爆出来的奇观美景之外,究竟还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神奇古迹呢。这里老头再给朋友们介绍一个小众却又是独一无二的土佛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众所周知,佛教信徒非常热衷在石头山上雕刻佛像,可以说,国内凡是有天然石壁的山崖,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能找到石刻的石窟佛像,著名的如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大足、响堂山、炳灵寺……等等,随便一提就是一堆。但看官可曾听说过土窟土佛?(请注意:俺说的是土雕,而不是泥塑)</p> <p class="ql-block">太原净因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净因寺坐落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二十五公里处的尖草坪区土堂村,是一座很小的山边古刹。图中的大佛阁里就是大土佛所在地,剩下只有大雄宝殿以及两侧的观音殿和地藏殿,南殿现为文保人员办公处。那宏伟的多级台阶是刚刚修起还未交付(截止2024年6月)。吐槽一下:俺看着这台阶总有点奴大欺主的膈应感,古建翻修不应该这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人不知道:与兄弟省不同,山西大多数的古建古迹都不是文旅部门管理的,而是由各级文物局管理,还有少数直接归宗教委,所以今年夏秋山西旅游大火,文旅部门在向乌央乌央的游客敞开怀抱,迎接泼天富贵的同时,文物部门却只能蹲在墙角画圈圈。原因你懂的,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提起这个,老头又有个发现:文物和文旅两家对同一古迹景点的说明往往有着天壤之别,文物部门通常脚踏实地,所言必有出处,而文旅部门则是一个不留神就能嗨到飞起。出行前定计划找资料时须把握好这个区别,才能找好适合自己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净因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净因寺说明牌。背景是施工铁皮围栏,表明寺院仍在修葺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说明牌文字:关于净因寺目前最早的记载是《元一统志》:“土堂净因院在阳曲县西北三十五里山下,后唐长兴元年(公元930年)额。阁内有佛高五十尺,阔一丈五尺,因土崖劚(zhu)而成之。”《太原府志》载:“土堂寺在城西北四十里刘村。金太和五年建(公元1205年),旧名净因,内有土洞殊高敞,名土堂,有大佛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理一理这里的时间脉络:最早的记载是元朝的,而记载的内容是寺内有后唐时期(公元930年)的题额,梁唐晋汉周,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第二个朝代。后面的府志则记载金代(公元1205年)建土堂寺,但明说了土窟土佛早就存在,金人只是重建旧的净因寺。也就是说,土佛出现的年代不会晚于后唐,早于宋辽金,距今至少有近110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老头在网上又看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碑文记载,汉时土山崩坏,裂陷成洞,洞内土丘高及十丈,形似佛像,传为山崩佛现,乃佛教净土之因缘,故在此建寺。”依此说法,这尊土佛就应该是汉时自然形成佛像雏形,后经过人工雕琢而成。但这里有一个bug,所谓“碑文记载”,是指明清时立的石碑,所记内容是史实还是民间传说无从考证。还有说法是寺始建于北齐(又是北齐,又是熟悉的味道),金代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重建,明代又多次修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管怎么说,土佛肯定是是早有的,而现存殿堂多为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佛阁前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佛阁说明牌。</p> <p class="ql-block">当当当——当,国内唯一一尊土雕土窟大佛真身显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窟大佛是利用黄土高原独有的干燥、板结、坚硬的特殊土壤条件,用类似开凿石窟雕刻石佛的工艺,在黄土崖壁上开凿出来的。后人为保护土佛,用砖石和木材在佛前修建起大佛阁。这也与各地的石窟是同样的路数,不过现在很多石窟的前部建筑已经损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佛阁内现存有三尊佛菩萨造像,土雕大佛为阿弥陀佛,从背后土山洞窟中雕凿而出,高10余米,结跏趺坐,佛面高额丰准,两耳垂肩,神态安详。素有晋阳第一阿弥陀佛之美誉,也是国内唯一一尊土雕土窟大佛。立于大佛左侧的是观世音菩萨,右侧是大势至菩萨(二者均为明代造像),它们合称“西方三圣”。</p> <p class="ql-block">大佛细部特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看出,大佛身上原来是有贴金的,现在都剥落了。如果您再细品,应该还能品出土雕与石雕的细微差别,而与泥塑的区别更明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需要解释的是,在山西省西南的的运城市稷山县还有一尊更大(高达20余米)的土佛,号称“天下第一土佛”,据记载为金代所建,时间晚于净因寺土佛。俺还没去那里瞻仰过,在网上看照片确实很了不起,然而老头有个疑惑,那尊大佛所在的地方是盆地中的平地,大土佛拔地兀立,四面不靠,是怎么建起来的?山西的黄土高原很少有像喀斯特那种一峰突起的地貌呀,俺希望下次去运城时能找到答案。至于净因寺这尊土佛,既然尺码不如别人,只好强调其“土窟土雕”四字了,是国内仅存保护最完整的土窟土雕大佛,是研究我国黄土区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融合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大佛阁的三层结构,最里面是原始黄土崖壁,大佛就端坐在这一层的土窟内,仔细看可以发现崖壁被现代的锚定技术加固过。第二层是砖石结构窑洞,是供奉与参拜的空间,第三层是最外面的砖木阁楼,兼有保护和“美颜”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介绍完土窟土佛,再来看看寺中的其他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雄宝殿,正在维护中,外面看不到里面。</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斗拱和兽头细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的说明牌及殿内图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雄宝殿现存明代彩塑造像7尊,正中为现实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土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合称为横三世佛。佛像舟形背光采用透雕与高浮雕结合的手法,中部为瑞兽、花朵与天龙缠绕飞舞,边上为透雕的火焰纹,华美精致。主尊两侧各有胁待菩萨一尊,大殿两侧各有力士金刚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地藏殿说明牌。</p> <p class="ql-block">地藏菩萨和十殿阎王(只照到八个)。殿内塑像为凹字三面排列,正面只有这几尊,说明牌下方图片是平面展开拼接过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藏殿创建于金泰和五年 (公元1205年),历代均有修缮,现陈列的塑像和壁画应是明清甚至更晚的作品,主要是壁画太新了。殿内供奉地藏菩萨及十大阎王、四大判官以及其它地府官员,墙上壁画描绘地府中鬼魂接受地狱审判的场景,起到宣示佛教因果报应理论、警示世间众人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地藏菩萨。</p><p class="ql-block">地藏菩萨的名号出于“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辩犹如宝藏”两句的最后一字。他是中土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曾在九华山修行时发大誓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故在所有的菩萨当中,地藏王菩萨是愿力第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观音殿说明牌。</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供奉着观音菩萨、十八罗汉以及龙女和善财童子共计21尊彩塑,与地藏殿同样布局排列,所以也没有照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音殿与地藏殿是同时修建,后来也同期修缮。观音菩萨居中端坐,左脚自然下垂踏于莲花之上,左手撑于坐垫。右腿曲蹲,右足踩在坐垫之上,右手自然的放在右膝盖上,手指下垂且向上微抬微翘,脸部露出慈祥的微笑,眼睛注视着前方,身体结构比例匀称,姿势自然优美,状态洒脱自然,浑身透露着一股无拘无束、自在悠然的气息,呈观水中月姿势,故称水月观音。背后墙壁绘有紫竹、祥云、净瓶等内容的壁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到这里,净因寺也就走的差不多了。寺庙后面的山坡上,还有一座朝阳洞,里面有一座吕洞宾像,不过形象挺难看的,照片就不放了。对了,还别说,吕洞宾在中土佛教也有一个果位呢,叫文尼真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张,从后山坡看过去,净因寺大雄宝殿屋顶和前面的土堂村。村子就这么小,硬路面还没铺好,可有几个人能知道这里还藏着一个国保级文物单位,还藏着一尊罕见土雕大佛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西,一个任何人都不敢小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友情建议:净因寺太小,看点单一,游客专程来一趟不甚值得,可考虑与多福寺、窦大夫祠一并安排。三地相距不远,且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福寺始建于唐朝,看点是保有明代佛传故事精美壁画84幅。窦大夫祠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窦犨(chou)而建的祭祀场所,始建年代不可考,现祠为元代重建,局部还有着宋、金时代的建筑风格。还要提醒一句,单纯为拍照打卡发朋友圈的朋友不建议来这三处,不是你们的菜,会失望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到此结束,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