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七)

钟荣华(家豪)

<p class="ql-block">下午3点20左右,游轮在白帝山停下,游客们上白帝山开始游白帝城。</p><p class="ql-block">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三面环水,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巴蜀要郡,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5年,王莽旧将公孙述曾自立为帝,割据蜀地12年,使这一带清泰民安。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自号白帝,改“子阳城”为“白帝城”。</p><p class="ql-block">三国时,刘备占据蜀地,留有永安“刘备托孤”的悲情故事。</p><p class="ql-block">后来,李白一首《早发白帝城》,更是让这座古城名流千古,成为历代诗人骚客的必来之地,从而拥有“中华诗城”的盛誉!</p><p class="ql-block">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水位的上升,如今的白帝城已成为夔门前一个江心绿岛,四面环水,周围的古城以其原奉节县城已永远沉入江底深渊,成了鱼虾行游的迷宫。</p><p class="ql-block">为了白帝城出入方便,于是,在2008.年5月,一座由长江北岸连接白帝城的风雨廊桥便应运而生。</p> <p class="ql-block">游客上岸后由奉节县城门“依斗门”而入,里面的建筑处处呈现历代诗画名人的塑像和诗画作品,墨香飘溢,充满浓浓的诗城韵味!</p><p class="ql-block">“依斗门”取自杜甫诗句“夔府孤城落日斜(xia),每依北斗望京华”中的两个字。我们现看到的这个县城古城门是2002年至2004年仿制的,原古城门因水位的上升已沉入江底。</p><p class="ql-block">在“诗城”转了一圈,我们开始过风雨廊桥。风雨廊桥长338米,宽7米,仿汉代建筑,桥的两头各有一段60米长风雨廊坊,桥中有3座风雨亭阁,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走出风雨廊桥,便进入白帝城,前面就是忠义广场,一尊高大的诸葛亮铜像和一座《出师表》汉白玉碑展现在眼前,很快将游客带入了三峡里那段硝烟弥漫的三国风云岁月!</p><p class="ql-block">走过忠义广场,我们沿着一条现有365级盘旋而上的石梯台阶爬上山顶,进入白帝庙。据说原来有1600级台阶,也是因为江水上升而大部分石梯台阶都已被淹没。</p><p class="ql-block">白帝庙是当地百姓为感恩和祭祀公孙述而建。而现在的白帝庙里并无白帝,听说是因公孙述非正统系僭称,于是,在明正德七年(1512年),四川巡抚毁公孙述像,后改供祀的皆是蜀汉三国人物,遂逐渐形成了“白帝庙内无白帝,白帝庙祀刘贤帝”格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看到的白帝城大多是明清时期修复的遗址。在白帝庙里我们观看了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八阵厅、观星亭等,彰显尽是一种蜀汉三国文化。而庙北侧“三峡第一碑林”的竹枝堂以及东、西碑林则是将一个诗城文化展现淋漓尽致,到处洋溢着诗画韵味,翰墨飘香!</p><p class="ql-block">从“依斗门”进,过风雨廊桥,走进白帝城,最后登上白帝庙,恍若穿越在一条时空的隧道中。白帝山亘古苍茫,见证了历代岁月的风云变换。而白帝城墙那色泽的斑驳,可窥视悠悠千年的烽火硝烟、诗城沧桑。</p> <p class="ql-block">三峡,一路从远古走来,洒满了人间情怀!这种情怀伴随滔滔长江流进了峡谷的山水里,弥漫于峡谷的空气里,飘溢在峡谷上空的云彩里,融入在峡谷三月的暖阳里!春风拂面,温暖而又温馨!</p><p class="ql-block">在三峡,我们饱赏了一路的美丽山水风情,感受了那千古岁月的一路烽火硝烟味,还有那历代诗人墨客的一路诗墨飘香!这里曾凝聚了一代伟人一生对“三峡梦”的书写情怀,倾注了一代工匠对三峡建设所付出的辛劳与心血。这里也曾有过姥姥的思念之情,寄托了姥姥一生的牵挂!这里更有过百万移民的思乡之情,那是峡江人心中永远的乡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