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2日早上7点多钟,“欢乐畅游群”一行7人,从北京清河火车站乘坐G2529次(07:34--09:28)列车前往山西大同、平遥观光旅游。</p><p class="ql-block">图为:我们今天即将乘坐的复兴号(CR400BF-G型)列车。</p> <p class="ql-block">清河高铁站距离我们所居住的“八家嘉园小区”不太远,大家早早的便来到了车站。由于时间还早,从这里向西北地区发送的车辆不多,乘车人寥寥无几,使这座建于北京冬奥会之前开通的高铁车站显得冷冷清清。对于清河火车站,我们还停留在老清河火车站的记忆中,高铁站开通后大家还都是第一次在这里乘车出行。</p><p class="ql-block">图为:五姐妹在检票后,忙里偷闲,在车站站台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开往山西大同南站的G2529次列车即将进站,大家高兴的排好队伍,等候上车。</p> <p class="ql-block">早上从北京出发时还是阴雨绵绵,当列车进入山西后,天空放晴,已经是晴空万里。列车山西阳高南站临时停靠时,王庭兰和袁彩勤二人下车活动,并在站台上与复兴号列车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经过近2个小时的车程,列车准点到达山西大同南站。大同南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铁路干线“八纵八横”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6月开工建设,2019年12月投入运营。我们在到达大同南站后,马上分乘两辆出租车🚕前往预订酒店(博悦电竞)办理入住手续,而后包车到达了北岳恒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多钟,我们终于来到了北岳恒山景区,在与包车师傅约定好返程时间后,大家高兴的快步前往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由于今天从北京出发的时间比较早,此时,大家早已是饥肠辘辘,于是决定先解决午饭问题。在游客中心旁边的餐厅里,我们每人要了一碗山西刀削面,加上小料,一共才80多元,可以说是“经济实惠,好吃不贵”。</p> <p class="ql-block">从游客中心买票乘车,很快便来到了北岳恒山景区。恒山,人称北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北岳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恒山号称108峰,东西延绵150公里,横跨晋冀两省。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瞰云、代二洲,莽莽苍苍,横亘塞上,巍峨耸峙,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在装饰一新的北岳恒山牌楼前,我们拍了这张初登山西观光旅游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恒山景区位于大同市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1米,山高为五岳之冠。恒山以道教闻名,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古往今来,以奇险吸引着游人,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道教第五小洞天”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只能在“北岳恒山”景区山门处打卡,我们没有购票进山,在恒山庙前随手拍了几张照片,以作留念。</p> <p class="ql-block">现在国内宗教圣地,普遍都升起了国旗,将宗教与国家荣誉结合起来,爱国尊教。北岳恒山景区也不例外,全部在重点庙宇前升起了五星红旗。</p><p class="ql-block">图为:恒山庙前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p> <p class="ql-block">五姐妹在恒山庙对面的平台上,背靠太行山脉,美美的拍照,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在此时,当了一次“党代表”,与众姐妹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恒山庙打卡后,乘景区中转车,穿过恒山隧道,几分钟后,便来到了北岳恒山悬空寺景区。</p> <p class="ql-block">从停车场到悬空寺还有一段距离,大家有说有笑的走着。看看这一个个的表情,就能猜出大家此时此刻愉快的心情是多么的兴奋。</p> <p class="ql-block">还没进景区,就见对面的半山腰中,一块巨大的石碑展现在眼前,上面书写着“悬空寺胜境”五个金黄色大字,在阳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p> <p class="ql-block">在“悬空寺胜境”石碑下方的山体中间上,也刻着几个色泽鲜艳的朱红大字——“佛”、“和”、“禅”。这三个字是在2005年雕刻上去的。“佛”字是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所题,“和”字是由原美术协会副主席杨力舟所题,“禅”字是由原书法协会副主席张飚所题。三个大字简明扼要的诠释了三教的释义。</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北魏王朝后期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因地形而建,巧妙的依附于悬崖之上,仿佛悬空。景色堪称壮观雄伟,令人不禁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大自然的雄奇壮丽。</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始建于公元491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五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寺庙有40余间殿阁,它以西为正,大门朝南开,寺庙均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岩石支撑的十几根木柱都不及碗口粗,所以,整个悬空寺就吊于半空之中,当地有这样一句歌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p> <p class="ql-block">北岳恒山最奇特的地方就是悬空寺,名曰悬空寺,的确寺悬空。它就建在恒山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远看就像一件绝美的工艺品镶嵌在山体上。它小巧玲珑,飞檐翘立,立柱孤悬,贴崖成画,美轮美奂,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在悬空寺下面的一块岩石上,刻有“壮观”二字,这是唐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刻写了“壮观”二字。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壮字旁边多了一点,有人说是李白酒喝多了手一抖加了一点,还有一种说法是李白觉得悬空寺比壮观更加壮观一点,你们觉得那?</p> <p class="ql-block">整个悬空寺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奇”、“险”、“巧”。这三个字就体现在悬空寺的建筑艺术,选址技巧以及其它各个方面。第一部分,它是整座寺庙唯一脚踏实地的部分,它的布局是三层楼阁,分别为禅堂、大雄宝殿、配殿。第二三部分就是真正的悬在空中了,给人感觉十几根木柱支撑着整个寺庙。</p><p class="ql-block">图为:我们大家在第一部分寺庙旁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写有“悬空寺”三个字的小山门前,大家快乐的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沿着参观路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终于来到了位于悬空寺南楼三层的“纯阳宫”,又称“吕祖殿”,殿内主要供奉着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以及其旁侧的柳仙和童子。吕洞宾是山西永乐镇人,在道教中被封为“真人”,号天尊。</p> <p class="ql-block">再往上走,一处窄小的楼梯,几乎是直上直下,稍微胖一点的人都很难上去,攀上楼梯是一间不大的殿堂,悬挂在翠屏峰的崖壁上。殿堂西面设窗,可以从这里远望恒山及金龙峡的风景,东侧开门,从这里继续前行,可以上到最高层的殿宇。此时的游人较多,让原本窄小的空间,显得非常的拥挤,大家为了安全起见,决定原路返回下山。</p><p class="ql-block">图为:五位仙姑在悬空的殿堂窗口处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悬空寺第一层楼阁的大雄宝殿前,放眼望去,金龙峡西侧,翠屏峰陡峭的山壁尽收眼底,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此时的阳光有些刺眼,但这挡不住大家此时愉悦的心情,于是便在此拍了这张纪念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次山西之旅,已经是深秋季节,悬空寺下,各种植被的叶子已变化出各种各样的色彩,加之与褐色山体、蓝天白云的组合,简直就是一幅多彩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在“翠屏仙山”之下,在悬空胜境之中,在壮观二字之旁,在还未退出绿色的植被陪衬下,此情此景,一定要留下一张美丽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悬空寺,我们便迅速乘景区大巴车返回游客中心。由于时间还早,当即决定让出租车司机直接送我们去“云冈石窟”景区。</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多钟,我们来到了“云冈石窟”景区。在游客中心购票进园,前往石窟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检票入园后,跨过山门即进入了“佛光大道”,13对石刻骑象四棱神柱排列在大道的两旁,骑象四棱神柱的底座是平和静默的石象,背驮花纹细密的莲花座,神柱的每一面刻有双排并座的佛像。骑象四棱神柱,虽然它们本身远不如石窟群有历史的厚重感,但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佛教文化氛围。行走在庄严肃穆的佛光大道上,好似进入了佛国世界。</p> <p class="ql-block">佛光大道的尽头是一棵挂满金箔叶片的菩提树。菩提树四周是《帝后礼佛浮雕》石墙,石墙上的浮雕刻画出北魏时期礼佛时的旌旗招展和车水马龙的盛大场面。中华佛教始传于东汉,酝酿于魏晋,勃兴于十六国,鼎盛于南北朝。公元五世纪,拓跋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以首都平成(今山西大同)为中心,将佛教推向兴盛。</p> <p class="ql-block">沿着礼佛大道前行,是一座面阔三间的歇山顶门殿,门楣上书写着“入佛知见”四个金色大字。以前在其它寺庙里也见过这样的扁额,当时查阅过有关资料,知道这“入佛知见”是告诉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要“依法不依人”,佛法经典里有的必须听,佛法经典里没有的则可以置之不理。走进这道大门,就来到了期盼已久的云冈石窟群景区。</p> <p class="ql-block">说实话,我对于云冈石窟的概念并不陌生,34年前的1990年我就来过此地,当时对佛教的认知还很陌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那时的保护环境很差,记得在观看那尊露天大佛时,佛像满身都是煤灰,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煤烟的味道,整个景区显得有些凄凉,和现在的保护环境不可比拟。</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群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东部石窟群。当1500多年前的石窟展现在眼前时,让游人有一种满目朴质、苍凉的感觉。按照统一编号,这里就是云冈石窟的第一二窟。开凿于公元471-494年。据考证,第一二窟辽代以前为护国寺,为云冈十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云冈石窟艺术。</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云冈石窟艺术。</p> <p class="ql-block">图片中左侧的两座楼阁是第五、六窟,为一组双窟,开凿于公元471-494年,窟前的四层木构楼阁是清初顺治八年(1651年)宣大总督佟养量主持修建,因岩结构,蔚为壮观。右侧这两座楼阁建筑后面的是第七、八窟,是云冈石窟最早的双窟。窟内分前后堂,主屋平面呈长方形。窟内造像胡风汉韵,交相杂糅,东西方文化在这里发生了最绚烂的撞击与交融。</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云冈石窟艺术。</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云冈石窟艺术。</p> <p class="ql-block">这座殿堂的建筑里面是第九、十窟。</p> <p class="ql-block">在夕阳照射下的这一组建筑的背后是第十一窟至第十五窟。虽然它们的建筑楼阁并排相连,但却归为晚期石窟。</p> <p class="ql-block">第十八窟——三佛洞,第十八窟设计严谨,布局严谨,窟内北壁主像高15.5米,高肉髻,鼻梁高挺,浑厚质朴,身披千佛袈裟。两侧分别配置脅待佛、脅待菩萨及十大弟子。</p> <p class="ql-block">第20窟,又称“白佛爷洞”,该窟前壁和部分窟顶大约在辽代以前就已经崩塌,使造像完全处于露天状态。正是当年的那一场意外,让人们在今天得以欣赏到大佛的全貌。20窟正中的释迦牟尼坐像高13.7米,造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大佛正襟危坐,在夕阳的照耀下,栩栩如生,面呈微笑。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表情,光明普照。🙏🙏🙏</p> <p class="ql-block">20窟释迦牟尼坐像前,我们在这里祈福拍照。</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片是云冈石窟大景区内的“云冈灵岩寺”。它建筑在一片长满芦苇的湖上,坐落于湖心岛中央,整个寺院分三进院落,是按照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云冈灵岩寺几乎是《水经注》中“山堂水殿”的完美再现。夕阳下,湖边的芦苇与古刹四周静谧的湖水相应成趣,勾了出一幅宁静致远的唯美画面。</p><p class="ql-block">图为:袁彩勤同学在这宁静致远的唯美画面中与古刹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灵岩寺水榭外围的芦苇荡彼岸,在夕阳照耀下,同学们纷纷在此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云冈石窟”后,我们在景区大门入口处拍照留念。云冈阙门为石造型的重檐结构,门楣上题有“云冈石窟”匾额。</p><p class="ql-block">游览完“云冈石窟”,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了,按照与包车司机师傅的约定,我们快步赶往“云冈石窟”停车场,并迅速返回大同古城市区。在司机师傅的建议下,大家直奔古城“紫泥369粗粮季”网红打卡餐厅。</p> <p class="ql-block">晚上6点钟,我们到了大同古城“紫泥369粗粮季”鼓楼店。一进门,已经是高朋满座,大厅的吧台前,大约有几十号人在排队等候座位,服务员告诉我们20分钟左右即可用餐。</p> <p class="ql-block">“紫泥369粗粮季”餐厅外表装修古香古色,餐厅里装修也挺气派,有点民国复古的味道。很快我们就轮到了位置,这家餐厅菜品丰富,价格便宜,我们迅速点了15道当地特色菜品小吃,并在对面的店铺里打了一斤53度的老白汾酒。</p> <p class="ql-block">这家餐厅的服务态度非常好,感觉大同人都很热情,是个幸福指数高的城市。菜品刚一上桌,感觉点多了,但经过大家的努力,基本被消灭光了,就是感觉吃撑了。但还好,大家决定步行返回酒店,正好也散步消食了。</p> <p class="ql-block">大家共同举杯,庆祝山西秋旅第一天圆满结束。干杯🍻</p> <p class="ql-block">走出餐厅,五位仙姑还在品味着刚刚进肚的美食,于是乎又在“紫泥369粗粮季”餐厅门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耸立于大同市区大南街南段十字口中心的鼓楼,它不仅装点了大同市的容颜,而且烘托出了这座历史名城的古老风貌。鼓楼创建于明代,清代顺治、乾隆年间两次整修。外观呈方形,面阔共三层,且均为进深三间,底层砖石砌成,中为十字穿心门洞,行人可纵横通行。这座三檐楼阁的下两层是木质结构建筑,上层置大鼓面,旧时晨钟暮鼓声震古城及近郊四乡。</p> <p class="ql-block">绕过鼓楼,打开导航,我们从鼓楼东街返回宾馆。夜晚华灯初放,店铺都是灯火通明,我们边走着边欣赏着街边古香古色街道。</p> <p class="ql-block">大同鼓楼东街在历史上是一条及其重要的街道。据史料记载,街道商铺遍布,酒肆林立,商贾往来,市井繁华。</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看到的鼓楼东大街,是修复后的,街是老街,民居也尽量保留了原样,那些具有历史感的砖石构件、老的房梁、门楣、壁画等等,还有街上的拴马石、饮马槽以及古街上的多个老门楼,都是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修复后的鼓楼东街,通过修旧如旧,体现了古城沧桑的历史感,再现了古街的市井风貌。</p> <p class="ql-block">从鼓楼东街尽头左转来到都司街,经过关帝庙后,穿过一条小路便来到了合阳街,合阳街尽头便是大同古城的东门(合阳门)。在我们的左侧往北一点是古城“法华寺”,如果再往前行就可以从合阳门登上大同古城墙了。由于时间已晚,大家放弃了登城,在这里拍照后继续赶路左转进入合阳门内街,从现在通车的合阳新门出城,沿着御河北路经兴云街便到达了“博悦电竞酒店”。</p> <p class="ql-block">夜幕中的合阳门,是大同古城四门之一,古城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大将军徐达重修大同城时,城设四门,上各建重檐九级歇山顶三层重楼一座,城门洞上雕匾,东曰合阳门、西曰清远门、南曰永泰门、北曰武定门。</p> <p class="ql-block">合阳门东城墙南段,在灯光的映衬下,古老宁静的城墙与远处灯火通明的现代化建筑和谐共存。</p> <p class="ql-block">经过近40分钟的步行,大家终于回到了位于合阳门城外的“博悦电竞酒店”。</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就是今天晚上兔子们住的兔子窝,一室五窟。你还别说,这家酒店是新开业的,室内整洁干净卫生,被褥全新,还设有麻将桌,的确是经济实惠。</p><p class="ql-block">图为:已经进窝的四只大兔子🐰,有点意思吧?</p> <p class="ql-block">回到宾馆,大家收拾好床铺以后,忘记了一天旅途的疲劳,坐下来又打了两圈麻将,可恨的是,最后一圈,彭大兔子自摸了袁小兔子的庄家,合成了一把自摸、豪华、素七对、捉五魁的大牌,可真够狠的。不玩了,关灯睡觉,消除一天旅程的疲劳。</p> <p class="ql-block">10月23日早上,大家洗漱完毕,收拾好行李退房并将行李寄存在了酒店前台。我们没有在宾馆预订早餐,来山西怎么也得吃上一碗正宗的刀削面呀!在昨天包车师傅的建议下,大家前往大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板刀削面总部餐厅早餐。山西刀削面,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儿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熟练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一百多刀,每条面叶儿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面条里再加上美味的汤汁和些许烂肉,放点辣椒油,香气扑鼻,诱人食欲。</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沿着古城东北侧的护城河,再经合阳门进城,走合阳街,一路观光游览大同古城。大同古城的各大景点基本都在这条主街上。</p> <p class="ql-block">大同法华寺山门,是一座巨大的琉璃牌楼。规制为三间四柱七楼式牌坊,牌楼上部有云龙等图案组成的装饰,色泽艳丽,色彩浓重,五光十色,光彩夺目。顶部翼角翘起,斗拱层叠,高低错落,主次分明。下部红墙并开三个拱形门洞,拱门用白色的草白玉构成精美的雕花环饰,门额正门雕有卷草图额,底座刻有莲花文饰。四柱式黄绿琉璃相间的云纹和绿柏图案。三门之上绿光额枋两侧为莲花,四楼中间穿插三座体积略大的“楼”,整座牌楼用黄绿琉璃和草白玉构成,体现了该建筑雍容华贵,富丽典雅,这样的山门真的是非常罕见。</p> <p class="ql-block">大同法华寺,位于大同市平城区合阳街北侧,寺院坐北朝南。法华寺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大同市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塑像灵动丰润,形象生动,笔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结合的特点浓厚。</p><p class="ql-block">图为:法华寺天王殿,天王殿楹联:“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p> <p class="ql-block">法华寺天王殿背后供奉的韦驮菩萨造像。</p> <p class="ql-block">在法华寺天王殿左侧的月亮门旁,俩姐妹拉手拍照。</p> <p class="ql-block">法华寺三世殿,供奉着观音、文殊、普贤三大菩萨。塑像个个灵活生动,面容祥和。大殿门楣悬挂着一块“常乐我净”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法华寺三世殿内东西壁绘有八大菩萨,十方佛,后壁绘有法华法会场景。</p> <p class="ql-block">色彩丰富的法华寺三世殿壁画。</p> <p class="ql-block">穿越天王殿,这是进入二进院的圆门洞,东西两边各一座,也是对称设计的。这独具匠心的打造很是耐人欣赏。我认为是寓意着有缘人们带着心愿而来,在带着收获圆满而归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法华寺大雄宝殿,在法华寺第三进院落,雄浑壮观的大雄宝殿,庑殿顶设计,红墙灰瓦斗拱飞檐。仅从外观看就极其壮观,建筑风格属唐宋风格。店内供奉着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法华寺大雄宝殿,供奉着三世佛。佛像庄严而坐,面容慈眉善目,温婉典雅。</p> <p class="ql-block">礼佛法华寺后,下一个景点游览古城“九龙壁”。沿着合阳街行走,越过太平楼和一处天主教堂,便离古城(九龙壁)不远了。此时,路旁的一对大醋坛子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沿街一看,这条街几乎都是卖醋的商铺,我们停留在“壹家老醋坊”门前,与一人多高的大醋坛子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行,在“炒菜 粗粮 凉糕”的土特产品商店前,再遇大醋坛子。这只大醋坛子上面书写着“就吃你的醋”五个大字,几个仙姑做着滑稽的动作表情,纷纷在此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大同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合阳街,建于明洪武年间,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的照壁。</p> <p class="ql-block">大同九龙壁是全国最大的九龙壁,由426块特制的五彩琉璃构建拼砌而成。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是中国现存最盛名的三座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早,尺度最大,而又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另外两座在北京,一座为北海公园九龙壁,一座为故宫九龙壁,这两座九龙壁均建于清乾隆年间,较大同九龙壁要晚近400年。</p><p class="ql-block">大家仔细看看,大同九龙壁的修建目的是为了彰显代王的尊贵地位,朱桂是皇子,有权使用龙,但根据礼制,该九龙壁既是由藩王所建,其九龙壁上之龙爪只能有四趾(安礼制应称为蟒),而不是代表天子的五爪龙。</p> <p class="ql-block">四牌楼,是大同古城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明代大将军徐达重修大同城竣工后,为壮军威,以炫耀功德,于城中心建四座牌楼围合。每座牌楼均为四柱、三间、三楼、木构、瓦顶、冲天柱牌楼。牌楼中间辟正门,里外正门上首,阑额中间均装有大幅坊额。东为合阳街、西为清远街、南为永泰街、北为武定街 。1952年因妨碍交通,四牌楼被拆除,于2012年复建,基本保持了原样。</p> <p class="ql-block">沿着清远街行走,我们来到了大同古城“华严寺”。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方向,是一座充满浓郁宗教气息的特色寺庙,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得名。明中叶以后,分为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始有上下华严寺之说。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康熙初年曾事修补,但风光难现,2008年大同市启动名城复兴工程,依据寺内金碑记载,投巨资大规模整修,恢复了辽金时期大华严寺的鼎盛格局。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金时代艺术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进入华严寺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气势宏伟的殿宇,殿前蓝色的匾额上,书有“普光明殿”四个大字,殿前抱柱上亦配有一幅金子楹联,上书“世事熙熙重来富贵无了局到此说了就好,人生攘攘自古名利难放下如斯当放便放”。“普光明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为重檐歇山顶。殿内塑像,壁画藻井皆按照华严寺辽金时期的风格打造,给人古朴典雅之感。</p> <p class="ql-block">大同华严寺“普光明殿”内供奉的华严三圣,中间为“毗卢遮那佛”、左侧为“文殊菩萨”、右侧为“普贤菩萨”。三尊主佛坐于须弥莲花台上,宝相庄严,神态安详。在主佛前,还各有两尊胁侍菩萨站于莲花台上,这些塑像均继承了辽代的造像风格,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华严寺分为上下寺,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高低错落,井然有序。上寺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年)。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保存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格式藏经柜及天宫阁楼。下寺始建于辽兴宗重熙七年(1038年)。1963年将原来独立的上、下两寺合并为一寺。</p><p class="ql-block">图为:原上华严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年),保大二年(1122年)毁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年)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p> <p class="ql-block">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内供奉佛、菩萨十一尊,诸天二十尊皆为明朝塑像,中奉五方佛,又称五方如来。分别是:“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啊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p> <p class="ql-block">在上华严寺山门与过殿之间,有一只很大的香炉,香炉底部刻有“上华严寺”四个描金大字,三姐妹在此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还有一个值得去参观的地方——“华严宝塔”。华严宝塔是当代新建的一座木塔,纯木榫卯结构,为方形四檐木塔,木塔采用古制,通高43米。塔下有一座很大的铜殿,称千佛地宫,面积500平方米,100吨纯铜打造。</p> <p class="ql-block">在大同古城墙下,五位仙姑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华严寺,最后终于登上了大同古城墙,一览大同古城内外的美丽风光。见证这座昔日城池的新旧风貌和现代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登上大同古城墙,已近中午,早上的一碗“二板刀削面”让我们坚持到了现在,此时,大家游玩的兴趣并没有减弱。登上城墙,在阳光下的映衬下,大同古城墙显得雄伟高大,气势壮美。</p> <p class="ql-block">巍巍城楼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大同市的过往历史,城楼上的风铃声和着华严寺的佛经声,悠扬悦耳,如雨露甘泉般在人们的躯体里潺潺流淌,一点点地、渐渐地荡涤和净化着人们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我们惬意的游走在城墙上,沉醉其中,用脚步丈量着古城墙的历史。古城墙上,“叹千年古城雄伟、赏现代古今交融”。</p> <p class="ql-block">从古城墙下来,大家建议午餐品尝大同凉粉,在古城墙下卖梨老乡的推荐下,决定步行寻找大同“顺意凉粉”店。在导航指引下,七拐八拐的又来到了昨天晚上用餐的“紫泥369粗粮季”,穿过鼓楼东大街就离“顺意凉粉”店不远了。此时,彭艳春同学又看到了街边人文景观老中医号脉的塑像,于是乎,坐下来号了一个喜脉。</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大同古城都司街上,寂静的老街,空无一人,只有我们几个在四处搜寻着街边店铺的标识牌,寻找“顺意凉粉”总店。</p> <p class="ql-block">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们找到了“顺意凉粉”东大街总店。</p> <p class="ql-block">看看就为了这一碗凉粉,又让我们跑了两公里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喝上沙棘果汁的袁彩勤,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吃完凉粉,看看时间还早,大家提议去“顺意凉粉”店对面的“关帝庙”参观。大同关帝庙位于大同市鼓楼一侧的都司街上,主殿是古城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座元代建筑,2013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前广场清顺治年间的戏台,古朴典雅。庙内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过殿、主殿、春秋楼,两侧配有财神殿、奶奶殿、名将祠等,形成了完整恢宏的建筑格局,是传承“忠、义、仁、勇”的关公精神与和谐文化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是关帝庙的过殿,位于第一、二进院交汇处,门额悬挂“气贯长虹”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大殿,位于关帝庙第二进院,主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为元代建筑。殿前置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抱厦,为清代建筑。大殿没有台基,有平地立柱砌墙,建筑严谨,浑为一体,翼角翘扬,斗拱施布有独到之处。大殿前廊抱厦门楣悬挂匾额一块,书写“大义参天”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大殿神龛中供有关帝坐像。雕像身材高大、红脸、卧蚕眉、丹凤眼、胸前三缕美髯,表情严肃,身披红里绿面战袍。</p> <p class="ql-block">绕过大殿,就进入了关帝庙的第三进院。三进院的主建筑是一座二层楼,名“春秋楼”。春秋楼是关帝庙常有的建筑,向许昌关帝庙,运城关帝庙都建有春秋楼。春秋楼一名来源于一个典故,即关羽夜读《春秋》的故事。大同关帝庙这座春秋楼是在复建关帝庙时于2008年重建时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在关帝庙大殿前,我们一行人合掌礼敬关帝,祝愿友谊之情,地久天长。</p> <p class="ql-block">下午一点多钟,参观游览完关帝庙后,我们在关帝庙都司街打车返回城外的博悦电竞酒店,提取行李后便赶往大同南站,将乘坐D5371次(16:30-20:08)列车前往平遥古城。</p> <p class="ql-block">这次来大同古城,实在让我惊喜连连,将近两天时间的参观游览,颠覆了我以前对大同这座城市的认知。除了对云冈石窟还有些记忆,脑海中那座满天飞煤沙的印记,通过这两天的行程,早已荡然无存。无论是夜晚还是白天,漫步在大同复古的城市中,你可以看到古朴的城墙、石砌的街道、巍峨的城楼等众多古建筑和文化遗产,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这里的古建筑实在是太让人流连:“元末明初的法华寺、明代的九龙壁、四牌楼、辽金时期的华严寺、元代的关帝庙以及钟鼓楼、太平楼”等等,一大批复建的古迹与这座现代化城市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再见了大同;再见了美丽而古老的城市,我还会再来看你。</p> <p class="ql-block">在大同南站,检票上车,D5371次列车准点发车,此时,我们的心情早已飞向美丽而古老的平遥古城。列车一路走走停停,在太原站停靠19分钟,趁此机会,三只还不算老的🐰🐰🐰,在站台上与“和谐号”动车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晚上20:08分,列车准时到达平遥古城站。此时,小贺同学的弟弟贺建文夫妇早已在车站出口等接站。</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平遥古城站,灯火通明,外形独特的建筑设计,彰显了与这座美丽而古老城池的完美结合。2014年通车运营以后,平遥到北京的旅客列车运营时间由原来的10个小时缩短为4个小时,为外地游客“跨省游”架设了一座直通千年古都的黄金旅游长廊,也为省内市、县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将有力带动山西境内旅游业的发展。“坐高铁、逛古城、访晋商、逍遥游”已成为沿线旅客的时尚选择。</p> <p class="ql-block">晚上九点钟,建文夫妇从平遥古城站将我们一行人接到“禧钥湾宴会厅”,为大家来平遥古城接风洗尘。晚餐后,建文夫妇将同学们安排到了平遥古城内“三億昌客栈”办理入住。而后带着我俩回到了建文父母(贺的亲叔叔)的家里,我俩在平遥的两个晚上,都将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10月24号早上,建文和他的朋友带我们来到古城的一家特色小吃店(文文碗秃)早餐。平遥碗秃是饭铺摊点中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食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初年,平遥县城南堡的名厨董宣师傅所创。</p> <p class="ql-block">平遥碗秃是驰名三晋的地方名吃,碗秃主要由白面粉制作。它集凉粉与灌肠的优点于一身,既有凉粉的凉爽利口,又有灌肠的浓烈香味,精而不腻,滑利爽心。夏可凉拌,冬则热烹,老少皆宜。是一种常想常吃、百吃不厌的理想佳肴。</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建文老弟从朋友处借了一辆商务车,由我们自驾前往绵山景区拜山。从平遥古城出来,走京昆高速,40分钟后,从灵石下高速,到这里就离景区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来到绵山景区已经是上午9点钟了,可能我们来的比较早或者是旅游淡季,这里的游客不多,停车场也没有几辆车。在游客中心购票后换乘景区大巴车,上山拜山。绵山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绵山风景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p> <p class="ql-block">绵山又名介山,早在北魏时期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p> <p class="ql-block">绵山风景区,因自然景观奇、险、秀和春秋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于此而著称。上午九点半钟,乘坐景区大巴车首先来到了绵山龙头寺。这也是到绵山的第一个景点。龙头寺是一个集历史文化,历史人物,古建筑一体的景点,很多民宿,民间传说典故,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对传递正能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龙头寺是绵山风景区第一个重要景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寺庙。龙头寺原名塔岩寺,因岩下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因李世民来绵山朝山谢雨,见双龙显灵而改现名。景区内有毓德堂、关帝庙、真武庙、南天门等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我们所站位置的身后,就是千年龙头寺的华丽建筑,说有千年,过去的古代建筑早已荡然无存,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近期修复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石阶而上,便是唐营的大门,大门高14米,宽4米,古砖砌成,庄严肃穆,门额题有四个大字:“百二山河”。</p> <p class="ql-block">在唐营大门洞内,几位大仙背靠一组黄色琉璃瓦建筑,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进入唐营,秘大将军提枪上马,仿佛要和李世民出征。</p> <p class="ql-block">眼前这座华丽的仿古建筑就是“南天门”。原为绵山山门,南天门是一座庑殿顶楼格式建筑,二层门楣上悬挂有“万象皆昌”四个大字。三层观景各有不同,是观日落,晚霞,云海的绝妙去处。</p> <p class="ql-block">走进南天门,是一组新近修缮的建筑,右侧为绵山书院,前方是雷神殿。雷神殿为南天门三层门楼,正中供奉着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左为雷公电母,右为风伯雨师。二层供奉着等、辛、张、陶、庞、刘、荀、华八位天尊。</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沿石阶而上,便是真武庙,继续前行有一条上山的石板路,可以到达龙头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我们粗略的看完龙头寺的几个景点,就准备继续乘大巴车前往其它景点游玩。停车场的一个商店老板,建议我们先到终点站“水涛沟”景点游玩自然风景,再往回走游览几个重点寺庙即可。乘车穿过龙头寺的这座楼阁式建筑,十几分钟后就来到了“水涛沟”景点。</p> <p class="ql-block">在水涛沟下车后,往左上山便是“介公岭”,山上有介公墓、介公庙。往右前行便是绵山自然风景区“水涛沟”,还没有进入景区,在一处小桥流水旁边,四姐妹坐在小木桥上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绵山水涛沟景点,一座依托于假山石而建造的水涛沟大门,上面书写着“水涛仙沟”四个大字,此门将我们引入了绵山美丽的自然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绵山秀色应首推水涛仙沟,沟前说法台苍翠如黛,耸立于两山之间,环绕于涧水之中。十里仙谷,大大小小瀑布有百十余座。千回百转,飞流激荡,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犹如镶嵌在茂林和芦苇丛中的一串串碧玉,使人恍如置身于南国水乡之中。</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绵山最美丽的地方——“水涛仙沟”,这里鸟语花香,水声潺潺,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沿着溪水前行,一路苍岩古道,奇树怪石。据说这里有大大小小的瀑布120多处,美丽极了。</p> <p class="ql-block">水涛仙沟的终点,有一座水帘洞,能容纳100多人,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石猴,栩栩如生,十分可爱,仿佛真的到了花果山仙境一般!只可惜,由于时间关系,这样的风景我们没有看到,或多或少的留点遗憾吧。</p> <p class="ql-block">绵山水涛沟的泉水从山上顺着溪流,欢快的流下来,水质清澈透明,还有那扑鼻而来的清新空气,来到这里,让我们感觉爽极了。</p> <p class="ql-block">绵山水涛沟的溪水,随着落差,一层一层的飘落下来,形成了短小的瀑流,给秋天寂静的水涛沟增添了活力。</p> <p class="ql-block">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顺着小溪行走,很快来到了古藤谷在景区内设立的一处拍照场地,我们拍了这张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水涛沟树木曲径怪石,树木叠翠,瀑布各异;栖贤谷九曲一线天,人行吊桥惊无险,脚踏瀑布奇亦秀。因此,绵山既有北方山水的险峻粗犷,又有江南名山的秀丽多姿。</p> <p class="ql-block">古藤谷,俗称“溪水沟”,是以奇著称,是原始苍茫的野生植物园,是绵山一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古藤谷内,飞泉挂瀑似从天而降,溪流涌泉随处可见。众多山泉潜流,在河谷中汇成了古静河流,据《史记》记载,这里曾经是绵山静林河的发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古藤谷应该说是绵山水涛沟自然风景区的精华地段,置身其中,果然名不虚传。顺山而下的泉水,时而平缓,时而激湍,并在几个地段形成了近三米落差的小小瀑流,和周边的青山怪石奇树相应成趣。</p> <p class="ql-block">绵山水涛沟一年四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9度,空气格外清新,每平方米负氧离子含量为15000多个,是天然的氧吧,可与九寨沟媲美。</p> <p class="ql-block">水涛沟,这里是一处拜神仙,游仙镜,得仙气的灵地,这里基本都是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走进水涛沟,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呈现在眼前,沿着小溪走去,一路上苍岩古道,奇树怪石,行走中,听着潺潺水声,瀑布随处可见,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能来绵山水涛沟一游,实乃荣幸。大小瀑布,一层层重叠而下,仿佛将光鲜的银丝绸缎不停抖动,形成了层层叠叠的瀑布波段,游走在这里,有一种人随山传,水绕山流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绵山,山古水活,古迹众多,又有大量的传说,以其鲜明的个性跨身于我国名山之列。今日绵山,正在恢复其原来的魅力,“万壑千崖增秀丽,往来人在画图中”,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绵山正果寺,据传是由隋朝空王佛田志超所建,建成后曾多次被毁,于近代修复对游人开放。</p> <p class="ql-block">正果寺内,保存着唐代、宋代、金代等12位高僧高道的包骨真身塑像,历经千年,仍然保持了圆寂入灭时的原始形态,筋骨不断,灵气不散,使正果寺成为国内保存包骨真身塑像最多的寺院。图为:供奉着12位包骨真身塑像的两座绿瓦殿宇。</p> <p class="ql-block">绵山正果寺灵应塔,位于正果寺内,当代重建唐塔。此塔为砖砌明七暗九阁楼式八角佛塔,高达69米,整座塔建在悬崖峭壁之上,高出云霄,巍峨壮观,是我国高山寺院中最高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在绵山正果寺一处的崖岸旁边,抬眼望去,秀美的自然风光展现在眼前,巍峨险峻的山势,陡峭的悬崖峭壁,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青翠叠嶂的植被山峰,让我们感受到了绵山的人文底蕴,体会到了独特的寒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绵山大罗宫,传说春秋时期介子推在此曾看到“三清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宝树覆盖八方罗天,曰大罗”的道家最高境界——“大罗仙境”,后世逐建“大罗宫”。又传说唐太宗之妹曾修道于大罗宫,唐玄宗时期复修。经历代修葺,大罗宫成为中国道教最大的宫殿,号称“天下第一道观”。</p> <p class="ql-block">大罗宫因历代战事,几毁几复,1942年2月2日侵华日军又纵火烧毁。 现在的大罗宫为当地大居士阎吉英先生筹4亿巨资在原址上重建而成,迄今已经建造道教殿堂60余座,塑造神像600余尊。</p> <p class="ql-block">大罗宫依山而建,悬于狮子山崖壁之上,层楼迭阁,青墙金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整个建筑群面积为三万平方米,共十三层组,高110米。雄狮背驮整座宫殿,形象逼真,威武生动。古朴典雅的大罗宫可与布达拉宫媲美,不愧为“天下第一道观”。</p> <p class="ql-block">大罗宫一层至七层面阔五间,以“财神殿”、“救苦天尊殿”、“三官殿”、“六十元辰殿”、“斗姆殿”、“九曜星君殿”、“二十八宿殿”、“灵霄殿”、“三清殿”、“五老君殿”为主。</p> <p class="ql-block">绵山大罗宫——“三清殿”。</p> <p class="ql-block">三清殿是道教供奉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的殿堂,每个道观都必须供奉。中间为:“玉清元始天尊”、左边为:“上清灵宝天尊”、右边为:“太清道德天尊”,故名三清殿。</p> <p class="ql-block">绵山大罗宫景点入口处的一座三门牌坊,上书“夫唯不争”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多钟,我们重点游览了绵山景区的几个景点后,便急匆匆的下山了。介休绵山很早就想来了,这次的山西秋旅终于实现了登山拜庙,游山赏景的愿望。绵山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它不仅是寒食节的起源地,更是因寺庙众多,环境优雅而在山西众多的名山之中独占鳌头。多是因为绵山步步有景,景景有典。让我们在欣赏山间美妙风景的同时,还能了解到中国的历史,也算是一种独特的享受吧。这次来绵山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介休绵山,绝美的风景,让我们邂逅了一场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走出绵山,同学们建议增加王家大院的游览,因为这里距离王家大院只有4公里的路程,于是乎,我们调转方向,直奔王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王家大院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我们将车停在了王家大院的停车场内,这里离大院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来到景区门口的时候,才想起来身份证放在了车里,又懒得回车里去取,只能在王家大院新建影壁墙前拍张集体合影,就算打卡此地了。</p> <p class="ql-block">带了身份证的几个同学进到了景区,也只是在王家大院的门口转了转就往回走了。此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了,饥肠辘辘,大家决定就在静升古镇(王家大院)附近解决午餐问题。</p> <p class="ql-block">在古镇上,我们选择了一家:“王家手工面馆”。此时店里的游客不多,服务员还算热情。进店,落座,点菜,很快菜品上桌,不一会儿盘碗盆就快见底了,看来还真是饿了,我们又要了三碗米饭,在大家相互推让下,也被消灭干净。总的来说,这家餐馆的菜品还算得上物美价廉,尤其是那个当地特色的“油炸糕”备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吃完饭后,我们便往回赶了,在路上与建文老弟沟通,决定今天返程后,抓紧时间把“镇国寺”、“双林寺”两个景点游玩完毕,他现在去平遥古城高速出口处等候我们。下午四点钟我们赶到了“镇国寺”景点。</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位于平遥古城东北15公里的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寺庙经金元明清多次重修重建,现存寺院共有两进院落,坐北朝南。</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虽经历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现在镇国寺之规模皆为清代所建,万佛殿佛坛正中设须弥座,其上为释迦牟尼佛跌坐像,两侧为二弟子。</p> <p class="ql-block">镇国寺三佛殿</p> <p class="ql-block">在三佛殿中,大家纷纷手摸着一座古老的弥勒佛坐像的肚子,与笑口常开的弥勒菩萨合影留念,沾沾福气。</p> <p class="ql-block">这是镇国寺天王殿山门,镇国寺没有单独的山门,以可穿堂而过的天王殿担当山门,天王殿是元代时期的建筑,距今有七百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图为:在天王殿山门前我们一行人在此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平遥双林寺,位于平遥古城西南6公里的桥头村,是一座以精湛的彩塑艺术著称于世的古老寺院,始建于北魏初期,原名“中都寺”,因位于汉代中都县而得名,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重修,北宋改为“双林寺”。现在殿宇多为明清建筑。</p> <p class="ql-block">双林寺坐北朝南,建筑在3米高的土台基上,占地1.47万平方米,四周是城堡式夯土围墙,寺内有两条纵轴线,经堂禅院在东,寺庙殿堂居西。山门为城门洞式,墙头置垛堞、女儿墙。这就是双林寺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双林寺第一个殿宇便是天王殿,门楣悬挂匾额“天竺胜境”四个大字。天王殿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前檐斗拱五铺作。守候在殿前的廊檐之下的四大金刚坐像一字排列,每尊高3米。</p> <p class="ql-block">双林寺释迦殿,是双林寺主殿之一,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栏额普拍枋出头,檐下无斗拱,明间置门,正中匾额书“灵鹫遗风”四个大字。屋顶悬山式满布灰瓦,整个建筑风格质朴简洁。</p> <p class="ql-block">平遥双林寺彩塑,形象拟人,多姿多彩,一尊尊佛像菩萨的仪容,肃穆而不森严,正统而又开放。雕塑艺术的真善美,冲淡了宗教宣扬的恐怖气氛,无论是救渡活人的观音,还是救拔鬼魂的地藏,都可敬而不可畏。</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中轴线上第二进院落,于明初重建,是全寺中,最高大的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椽,“侧脚”、“升起”较明显,设一步前廊,四周檐下五铺作斗拱一圈,柱头,补间铺作各一朵 。梁架结构整洁合理,颇合法治。</p> <p class="ql-block">夕阳照耀下的大雄宝殿。看看这些经历沧桑的屋脊和柱子,你就知道这千年古寺的文化内涵是有多么深厚,而古代的工匠们又是怎样的辛勤劳作,才能有这样宏大的建筑群流传于世。</p> <p class="ql-block">双林寺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主尊像为“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内的韦陀像——整个双林寺中最精彩的彩塑就是这尊韦陀造像,他曾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全国韦陀之冠”,并被载入《中国美术大全》,这尊身高1.6米,体态稍胖的韦陀造像:“刚中有柔,武中蕴文,威而不悍,机智勇猛,浑身是力,身如强弓,尤其是一双眼睛,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充满了美感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双林寺院内有一株古槐树,为唐代所植,此槐为国槐,树约有1200-1400年。根围十点五米,胸围五点一米,树高十一米。树身枯空,可容纳一人,至今枝叶繁茂。</p> <p class="ql-block">平遥双林寺是一座艺术宝库,去平遥不去双林寺实在是可惜,商业化的平遥古城已经失去了很多,但千百年来不变的双林寺却为您保留了很多,双林寺的彩塑,少了一份佛性,多了一份情趣,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遐想,是历经千年沧桑艺术的光明却依然灿烂光辉。</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内,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782年)。平遥古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p> <p class="ql-block">来平遥的第一天,都是在外围参观游览。拜了绵山,看了王家大院,礼佛了镇国寺、双林寺,再回到平遥古城已经是晚上六点多钟了,建文老弟提前为我们购买了今天晚上《又见平遥》的大型剧目演出。《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年,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的232名镖师同去,7年过后,赵东家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了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与以往“印象”系列的实景演出有很大不同,《又见平遥》突破了原来利用实景山水的布景,而是挪到了室内,并把古城的元素和演出有机的融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进《又见平遥》的演出剧场时,不是我们熟悉的对号入座的场景。但见,市井街巷,店肆林立;四合院落,青砖瓦房;亭台楼阁,琉璃筒瓦……。身着古装的男人、女人、管家、仆人,穿梭在庭院,街巷;站在厢房梳妆打扮的小姐、丫环……。我们不像游客,倒像是老宅主人邀请过来参与喜宴的客人——“张家礼银10两,李家礼银20两……”里面有请”。这里显然有一场排场讲究的喜宴。赵掌柜家仅存的独苗少爷赵易硕,正在迎娶他的新娘——一个从众多姑娘中甄选出来的美丽女子。经过“量足,验手,露脸,选乳,摆腰,扭臀”层层筛选后,进入“更衣,戴冠,入洞房”,成为赵家婚配的新娘,她的容貌不容置疑,而她的德行更是让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又见平遥》,整部剧的前半部分(一个小时)很不错,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入了剧中的年代。前半部分既有演员的表演,又可与演员互动,置身其中。整部剧的下半部分(半个小时),游客坐在剧场里观看演出。主要场景是,“又见一碗面”,讲述着回故乡的镖师灵魂,对家乡面食的痴情……。祭祖场景又把观众从100多年的清末带回了现在。当全场唱出《桃花红、杏花白》时,观众不由自主的与演员互动哼唱,流下了发自内心的泪水。这首左权民歌,让我们感受到了山西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力及爱情,不想说感天动地,更愿说,这种感动不管是爱情,信义还是仁德,总会触动你心底的柔软。它算是一种美,一种人性的美,足以打动每个人的内心,让你热泪盈眶。这部作品讲述了前人的重情重义,血脉流传的不易,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从《又见平遥》演出地,这个迷宫般的剧场走出来,我们看见了高大古老的平遥城墙,勾起了我们夜游平遥古城,欣赏古城风貌的兴趣。走出剧场,顺着古城的城墙向北行走一段路后,从平遥古城下西门进城。此时的平遥古城西大街,已经是华灯初放,灯火辉煌,现在不是旅游季节,路上的行人不多,街道两旁的餐厅、店铺,用五颜六色的灯光照射着,店里的食品、小吃、商品琳琅满目。此时,建文夫妇要请大家吃晚饭,由于我们当天午饭吃的比较晚,所以就拒绝了建文夫妇的盛情,只是在街边的小吃摊位上,每人购买了一块所谓的平遥月饼。</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西大街的十字路口右转便进入了古城南大街,也叫明清街,是平遥古城最著名的一条老街。在“古皂工坊”店铺前,两只可爱的卡通兔子🐰🐰吸引了我们,因为大家都是属兔子的,所以,五姐妹蹲下来与两只兔子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明清街(南大街)要比西大街热闹了许多,人流如织,街道两旁古老店铺商家的叫卖声,让人恍惚中感觉今时似与往日重叠,情感与历史共鸣。</p> <p class="ql-block">在“娘家醋坊”前,一名身着古装的老者,在店铺前,手持旱烟袋,等候着游客在此打卡拍照留念。这也是商家为了招揽生意而特设的道具。</p> <p class="ql-block">平遥市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27年(1688年)重修,后世多有补葺。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市楼为砖木结构,两层过街楼建筑,高18.5米,面阔进深各三间,三重檐歇山顶,孔雀蓝、黄绿三色琉璃瓦覆顶,并饰琉璃脊饰、宝刹。它也是古城内唯一的阁楼式高层建筑,是研究平遥古城发展史、建筑史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平遥古城,灯火璀璨,宛若天宫。在这里畅游,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让人产生迷幻,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今之夜,沉浸于千年古城与现代灯火相融产生的魅力之中。</p> <p class="ql-block">嫣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我们遇到平遥,浓浓淡淡的灯光,熙熙攘攘的人群,让我们感受到了古城的静,古城的美,古城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我的背后不仅是平遥市楼,还有那身着清代服饰的游客,仿佛穿越回明清时代。</p> <p class="ql-block">在平遥古城市楼前,我们二人与建文夫妇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打卡古城南大街后,我们沿着城隍庙街、安街继续游逛,说实话,走过南大街,平遥古城的其它街巷显得冷冷清清,路边的灯光也暗了许多,还好,不多时,我们就回到了古城上东门街,其他几位同学就住在这里的一家客栈里。安顿好同学们,我俩和建文夫妇才回到建文父母的居住地,从而结束了来到平遥古城的第一天。</p> <p class="ql-block">10月25日(星期五),我们将在今天下午结束山西(大同、平遥)秋旅行程,早上,建文老弟接上我们一行人,来到位于古城外面的“谷养元.八宝粥家常菜”饭店早餐。在这里早餐,干净整洁,粥类品种繁多,再加上当地特色小吃,很是不错。</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大家又回到了位于古城上东门内的客栈,准备办理退房手续。“三億昌客栈”是建文老弟的一个朋友开的,两天了,我还是第一次到这里来。</p> <p class="ql-block">“三億昌”客栈,是一处典型的平遥古城民居式建筑。民居的外观,显得庄重而封闭,院墙四壁高过屋顶,围绕全宅,封闭严密,只有宅门是唯一对外的通道。民居多采用木结构的砖瓦房,且都是半间房,或者砖碹窑洞加木廊外檐。一些富裕家庭会在窑洞或房顶再建砖木结构瓦房,建成二层阁楼。平遥民居体现了儒家“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和礼制格局。四合院内,房屋轴线分明,左右对称,高低有章,尊卑有序。正房为君,全院最高,东西房为臣。这次同学们就住在二层楼阁房间。</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离开“三億昌”客栈后,靳月清同学在其旁边的另外一家“三和公馆”客栈的门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多钟,我们离开了客栈,离开了平遥古城,建文老弟先带大家去了平遥“冠云”牛肉专卖店购物,而后回到了建文父母居住地稍作休息,待我收拾完行李后,便一同前去“永香斋饭庄”午餐。在“永香斋饭庄”我俩与叔叔、婶婶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今天一早,建梅夫妇也从另外一个县城赶过来和我们见面,并拍了合影,以作留念。</p> <p class="ql-block">中午12:40分,在“永香斋饭庄”与叔叔婶婶、建梅夫妇告别后,建文夫妇送我们去平遥古城高铁站。在高铁站前我们拍了山西秋旅的最后一张全家福后,建文夫妇将我们送进车站。</p> <p class="ql-block">告别了建文夫妇,安检,检票,大家顺利来到站台,我们将从这里乘坐G624次(13:44-17:46)列车,返回北京丰台火车站,从而结束此次山西“大同、平遥”之秋旅。</p> <p class="ql-block">这次的山西秋旅,我们游览了众多的知名景点。在大同,恒山让我们领略了山川的雄伟险峻,悬空寺体现了建筑艺术的鬼斧神工,云冈石窟展示了古代雕刻艺术的巅峰,法华寺、华严寺则传递出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在平遥,触摸绵山历史传承的同时,欣赏了绵山壮丽的自然风景。造访了被称之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镇国、双林”二寺,观看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故事的《又见平遥》,走在平遥古城的大街小巷,仿佛历史在与我们重叠。山西——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物华天宝的自然景观以及它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相信我们还会再来山西大地,感受山西的文化旅游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返回的列车上,翻看着四天来在大同、平遥两座古城游历的图片,让人回味无穷——王庭兰同学抱着大醋坛子的怪样、袁彩勤同学高举果汁的笑脸、秘大将军提刀跨马的雄姿、彭艳春同学街边的把脉、靳月清同学摆拍的身影、小贺同学打卡在龙门,我相信这是一次难忘的山西之旅。这次出行,正是因为有了袁彩勤同学的精算、建文夫妇的帮助以及大家在旅途中的相互关照,才使得我们这次山西“大同、平遥”之旅得以圆满。在此感谢大家的付出,并期待我们下次的旅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