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残秋忻州行

向日葵

<p class="ql-block">花了许多时光沉浸于史书之中,所获甚微,前读后忘,知识难以在脑海中扎根。即便如此,内心对古迹的向往从未熄灭。怀着浓厚的兴趣,我跟随公子踏入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于深秋时节探寻那被岁月遗忘的角落。秋日的北京,黄得纯粹,宛如一幅天然的油画,美得令人陶醉;而此时的忻州,却是一片凋零景象,寂寞黄花冷。然而,当踏入南禅寺、佛光寺的那一刻,眼前的世界仿佛被点亮,那古朴的建筑让人动容,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河,驻足凝望,一眼千年,幸而它们还在。</p> <p class="ql-block">归来已有多日,一直未有动笔的欲望。今日静坐桌前,回忆起那次旅行,心中突然涌起书写的想法。虽不能用华丽的辞藻来描绘,但记录下自己的足迹也别有一番意义。待到老去之时,可以轻叹一声:哦,我曾去过那里。此次忻州、代县、原平之行,秋意正浓,瑟瑟秋风中,大地显得格外荒凉,人烟稀少,唯有到了太原,才感受到些许城市的气息。也正因这些地方偏远,古迹才得以较好地保存,让我们有幸目睹从唐代至今建筑风格的演变,感受历史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如今很少提笔写作,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文学功底浅薄,另一方面,一旦动笔,内心便莫名地涌起感动,或许在外人看来,这有些矫情吧。</p> <p class="ql-block">忻州</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故居、洪福寺、南禅寺和佛光寺</p> <p class="ql-block">有古建老师讲解斗拱,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古建之美,不仅在于其外观,更在于其结构的精妙,斗拱的复杂构造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阎锡山故居规模宏大,内部构造复杂,有着隐蔽的房屋。无论何人的故居,一旦失去了主人的存在,便只是一栋栋房子罢了。阎锡山的故事众多,他为当地做出的贡献,才使得人们愿意不远千里前来参观。雕栏玉砌依旧存在,只是物是人非,只剩下传说供后人凭吊,令人不禁发出一声叹息。</p> <p class="ql-block">洪福寺坐落于一个土堡之中,因政府正在制作数字化扫描,寺内暂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沿着台阶缓缓而上,在老师的讲解下,从外观欣赏这座古老的寺庙。据说寺内的彩塑精美绝伦,尤其是红脸文殊菩萨,闻名遐迩。此次有幸来到这里,却无缘一见寺内真容,心中难免有些许失落。</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是国内仅存的三座完整的唐代木构建筑中年代最早的,却是最晚被发现的。南禅寺大殿重修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面阔进深各三间,近似方形,面积不大,单檐歇山顶。殿顶为九脊式,四条垂脊平缓,出檐深远,是我国早期建筑中屋顶坡度最舒展的歇山顶。南禅寺斗栱造型简洁,职能鲜明,前檐无补间铺作。南禅寺的鸱吻特别,没有头,只有类似羽毛状的尾巴高耸,这种没有头的鸱吻在北朝壁画中出现过,且目前只有南禅寺独有,庄重中又不失俏丽,我特别喜欢。</p><p class="ql-block">唐代的建筑就是不一样,反正我是站在它面前愣住了,简洁古朴中透着的质感,大气庄严又不失灵秀之美,一派大唐盛世之相扑面而来。黑悟空带动了山西文保的推广,但因为地处偏远,隐藏在山中或角落中,游人还是非常少,当然也因为这个原因,躲过唐武宗灭佛和历世浩劫,幸运地保存到今天。最可气的是里面的两尊塑像在99年被盗,被盗的还有佛像里面的宝物,被盗的文物至今杳无音信,令人扼腕叹息。</p> <p class="ql-block">进入佛光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的石经幢,这就是当年和林徽因合照的那个有名的唐乾符四年经幢。爬上台阶后别有洞天,宽阔的平台之上,一座大殿巍然屹立,这座令人震撼的建筑就是东大殿。东大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面宽七间,进深八椽,单檐四阿顶,屋顶平缓,四角飞翘,仿佛展翅欲飞。在这里,金牌讲师给我们讲述了斗拱等知识,并用模具做了实际演示,可惜我还是忘记了。我沿着东大殿转了一圈,佛光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构遗存,值得来一趟。我国现已发现的唐代建筑遗存共有四座,除佛光寺东大殿外,其余三座为:五台南禅寺大殿、平顺天台庵大殿、芮城广仁庙正殿。其中佛光寺东大殿的形制等级标准最高,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同时期的木构建筑仅日本尚存几处,为仿唐建筑,4月份我在高野山就看到过,因而,东大殿在我国及整个东亚建筑文化区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趟我看到了两座,真是赚到了。</p> <p class="ql-block">此行只有三天,行程却丰富多彩。代县是历史底蕴深厚的地方。我们去了代县文庙,这个文庙足以撑起整个县城,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万仞坊的斗拱非常漂亮,造型极其突出,层层叠加,有如蜂巢般工整而奇巧。棂星门的斗拱比万仞坊更加繁复奇妙,有如盛开的菊花瓣,恣意开放,华美无比。大殿由蓝绿色琉璃瓦覆顶,异常靓丽,单檐歇山顶,宏丽巍峨。大殿内的精华在于殿顶600多年历史的八卦藻井,颜色不惧时光流逝依然鲜艳,一尘不染,清爽无比,从未结过蜘蛛网,令人称奇。</p><p class="ql-block">随后登上了边靖楼。边靖楼整体建筑规整精巧,雄浑壮观。登楼四眺,山河辽阔,塞上风光无限。楼上高悬“声闻四达”、“威镇三关”、“雁门第一楼”三块大匾,真实地描绘了她的雄姿。当地常将边靖楼与应县木塔、河北正定隆兴寺的铜铸菩萨像相比,有“代州鼓楼应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的谚语。发现山西宝藏太多了,一个小小代县就让我们脑袋接受知识忙乎了半天。还看了阿育王塔,及朱氏家族牌坊,异常精致华丽。行程满满,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精华不少。献殿是窦大夫祠建筑群中的精华,结构简练且严谨,为山西古建筑中罕见的金元时期的建筑。藻井内部的藻井亦是精美绝伦,如天宫楼阁般令人眼花缭乱。藻井完全由木块和木条交错层叠咬合构成,无钉子加固,全靠斗拱递叠而成,形成八卦样式,故称“八卦藻井”。在窦大夫祠中,还有一处宝贝——元代木门。这扇木门是正殿的门,制作手法浑厚,造型大方,是现存元代板门中为数不多的原物。左右两门上各有一条沥粉堆金技法绘制的盘龙,神态威猛,栩栩如生。同样栩栩如生的龙还有着同为元代遗物的琉璃团龙,它们位于山门左右两边的墙上,神态各异,张牙翻腾,犹如欲破壁而出一般。这些团龙浮雕上都有完整的切割痕迹,是为了防止被破坏,故曾被切割为四块分别保存。祠内套印盖章非常漂亮,文创产品也有特色,我买了几个书签和冰箱贴,制作精美精致,让我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净因寺依山而建,坐北向南,西倚崛山,东临汾河,古柏参天,杂树交荫。阁内高达9米的释迦牟尼大佛结跏趺坐,两名护法金刚分立左右,为明代所建。</p><p class="ql-block">多福寺的大殿墙壁绘有八十四幅连环画,反映了释迦摩尼的平生事迹,画法娴熟,线条流利,着色讲究,立体感强,形象逼真,是难得的明代壁画精品。我们拾级而上,得以目睹其真容。</p> <p class="ql-block">因古建在山西的偏远角落中,交通不方便,除非自驾,当然有人带着是最好的,所以和公子相约继续走山西,赏古建,要25年了,记得约定哈,公子。美篇今日潦草完毕,回忆却非常美好。2025年03月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