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24年11月11日——15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书记(校长)领航工作室携13所学校41位书记(校长)、骨干教师走进谢家湾学校。通过一周的沉浸式体验,了解学校文化、走进班级、深入课堂、与干部教师交流、到教育集团成员校交流等方式,感受了谢家湾教育生活。</p> 紧扣课堂教育“主阵地”,上好素质教育“基础课” <p class="ql-block">本次研学,正值谢家湾学校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工作推进会暨中芬课堂交流周十周年活动开幕之际,研学团队积极参与进“中芬课堂交流周”的学习,借助跨国界的高水平学术研讨,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升能力。共计参加专题报告6场次,典型课例23节。</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内容丰富的交流盛会。研学中我们看到在希娅书记带领老师们多年来进行教育改革探索中,大家已经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设计的高度共识。本次研讨周,大家通过课例,共同探讨如何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知识容量、挖掘思维深度,支持孩子个性化生长。大家聚焦同样的目标,围绕如何让孩子学得更好,碰撞交流,共研共进……</p> <p class="ql-block">这是两种教育理念的深度碰撞。课例展示结束,教育管理学博士、芬中教育协(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栋老师,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刘希娅都会带着老师们评课议课,老师们充分表达自己对课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困惑,引导大家思考我们的课堂设计应基于学生的真实体验,把孩子的立场和体验感放在首位,去功利化,心静下来去思考孩子的获得感。</p> <p class="ql-block">这是众多学科领域的完美融合。本次活动涵盖数学、英语、科学、物理、化学、综合实践、体育,围绕新课程标准。芬兰专家教师团队提供了一节融合教育示范课。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展现出强大的适应力和创造力。</p> 挖掘校园文化“闪光点”,打造立德树人“梦工厂” <p class="ql-block">走进谢家湾学校、重庆市九龙坡区科学城谢家湾学校及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我们感受到谢家湾校园里,以孩子为中心,一切细节都用心用情。</p> <p class="ql-block">走进校园,最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制度、口号,也不是荣誉墙,而是孩子的照片和作品。每一栋楼的外墙上,包括校园的围墙上,到处悬挂着孩子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是孩子灿烂的笑脸,没有太多的文字简介,但尺寸巨大。</p> <p class="ql-block">教室里没有讲台,教师站在学生中间,和学生在一起,以平等的高度一起参与学习,这也是对师生平等关系的一种彰显。学生的桌子是圆弧形的,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圆弧形的桌子腿比较少,节约空间且方便交流。谢家湾学校的餐厅不像餐厅,更像是“生活馆”,里面可以吃饭,也可以读书,没有清晰的分界点。</p> <p class="ql-block">走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图书,然后是用保鲜膜包裹得严严实实、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瓷杯瓷碗,我们惊讶地问:“这不怕学生摔碎吗?”“摔碎餐具的声音就是孩子成长的声音!”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认为,孩子第一次用瓷器餐具可能会摔碎,摔碎后一定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下一次必然会轻拿轻放、呵护使用,如果学生用的是不锈钢餐具,就很难学会小心翼翼,也做不到轻拿轻放。允许孩子犯错,在改错中成长,这就是容错机制。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调皮的学生会不断犯错,第一次摔碎餐具和第二次、第三次摔碎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让他们慢慢学会对自己的错误负责,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这也是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不同的校区,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许多作品,几乎都是在学校最醒目、最显眼的地方。比如餐厅四周的墙壁上悬挂了许多学生的作品,这些作品看上去并不完美,有的甚至显得稚嫩,有的看上去很抽象。校长介绍,这是“生活馆”向学生征集的作品,大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生活馆应该悬挂什么,或许成人看上去并不完美,但是学生更能理解同伴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在该校老校区的墙壁上看到了另一个细节,悬挂办公室门牌的螺丝钉是梅花状的,在两个校区随处可见的就是小梅花的形状,还有很多东西是以“朵朵”来命名的,如朵朵聊时事、朵朵电视台等,这是学校的主题文化“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细节决定成败,环境是一所学校的隐性课程,文化的力量不容小觑。学校的每一寸空间几乎都是开放的,无论走到校园的哪个角落,总有一些开放的区域,里面有图书、座位,随时随地都可以坐下来捧读一本书。每一间教室都是透明的,经过时总能透过落地的大玻璃窗看到里面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在老校区,有三间教室是连在一起的,并且三间教室是通透打开的,我们以为这样上课会互相影响,校长却说这是故意打开的:对教师而言,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吸引力,确保学生的注意力不被其他班级所干扰;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在这样的场域里自主地控制自己的音量、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不去打扰其他班级上课。其实,开放就是最好的监督。</p> <p class="ql-block">在谢家湾研学的这些日子里,我们不但参观了各所学校的校园风貌,聆听了学校经验介绍,更学习了学校文化创建及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了这些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浓厚的校园文化及丰硕的办学成果。作为新时代的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我们不仅要胸怀国家责任,担当时代使命,还要秉承革新信念,坚持科学发展,用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带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从而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p> <p class="ql-block">一周的浸润式跟岗研修,多角度的视觉盛宴,高容量的信息冲击,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谢家湾学校的办学品质和教育内涵。刘希娅书记的顶层设计,智慧管理始终以孩子的自由成长为中心,始终秉承“六年影响孩子一生”的办学理念,努力达成“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个性化育人目标。她二十余年的教育坚持与坚守,铸就了如今的谢家湾教育精神内核。聆听希娅书记的精彩点评,专业精准,言辞犀利且令人折服,那是作为一个教育人敦促我们成长的殷殷希望。在专题报告中希娅书记说:面对新时代,我们所有的教育元素都要向新质生产力汇聚。读懂趋势,把握趋势,最终引领趋势。当下的中小学应该有怎样的学校生态回应国家期待?这让我们陷入了沉思之中……!</p><p class="ql-block">与强者同行,与智者同频!“新的成长”相信已经发生,教育的美好图景等待我们绘就,研学与实践,我们一直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图片:周玉戈</p><p class="ql-block">文字:王大铭</p><p class="ql-block">编辑:热依拉·西扎提</p><p class="ql-block">初审:关文荣</p><p class="ql-block">签发:王良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