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之惊叹

芷雨

<p class="ql-block">号称中国三大博物院之一的南京博物院,其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非遗保护研究所、古代艺术研究所,并设有中国博物馆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学研究机构,其中文物保护研究所被称为“文物三甲医院”,是中国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p> <p class="ql-block">1982年2月,金兽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与其共出的文物还有一件青铜圆壶和数量众多的金饼和金版。金兽是南京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之一,也是中国考古发现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 是古代金属铸造工艺和金器捶击工艺这两种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p><p class="ql-block">金兽呈豹形,蜷伏状,豹头枕伏于前腿之上颈部戴三轮项圈,头顶有一环纽,通体锤饰圆形斑纹,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根据外形特征,推测金兽的铸造时代大约在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p> <p class="ql-block">截至2018年,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32768件(套),珍贵文物371032件(套),珍贵文物数量居中国第二,仅次于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良渚时期。出土于常州市武进寺墩遗址 4 号墓。此玉器是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的代表作品。上节是人面纹,下节是兽面纹。为良渚文化宗教信仰核心。</p> <p class="ql-block">东汉广陵王玺金印是一件东汉时期的文物,由高纯度黄金制成,重122.87克,通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其龟纽精致,纹饰精美,印文阴刻篆书“广陵王玺”,是迄今发现的唯 一一枚汉代刘姓诸侯王的印玺。与滇王之印和倭奴王印为姊妹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该金印为国宝级文物,1981年出土于邘江县甘泉二号汉墓。主人为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九子广陵王刘荆。</p> <p class="ql-block">玉衣是汉代皇帝、诸侯王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按玉衣等级的不同,又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一般来说 ,只有帝王在驾崩时才有资格穿金缕玉衣,而诸侯死去时只能穿银缕玉衣,一般的贵族和长公主只能穿铜缕玉衣。南京博物院所藏的是这件银缕玉衣于1969年出土于江苏徐州土山一号汉墓中。</p> <p class="ql-block">1980年出土于江苏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东汉错银铜牛灯通高46.2厘米,身长36.4厘米,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很方便。灯罩上紧扣穹顶形罩盖,盖顶之上均匀弯曲的烟管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短管紧密套接。当灯火点燃时,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颜而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p> <p class="ql-block">西晋青釉神兽尊为国宝级文物,其造型奇特,为盘口短颈削肩鼓腹平底,象个大鱼篓;高279厘米,口径13.2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16厘米,体饰四爪、双翼、脊毛和尾,雕刻生动,在六朝青瓷中属于罕见的艺术珍品。于1976年出土自江苏宜兴周处家族墓,为浙江越窑的经典代表,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文物。</p> <p class="ql-block">竹林七贤砖印模画于1960年4月在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南朝墓葬出土,国宝级文物之一,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这幅砖印模画由200多块古墓砖组成,绘制了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等人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唐代,扬州市扫垢山出土。高23厘米,腹径11.2厘米。唐三彩双鱼瓶,淡红色胎,釉色鲜艳,与中原地区三彩器的稳重浑厚有明显不同,是南方三彩器的特征,以水生动物为造型。此瓶塑成腹部相对的双鱼形,鱼口即瓶口,双脊即为双系,尾部制成瓶底,鱼目、鱼鳞、鱼鳍一应俱全,表面挂有绿、黄、褐三色釉,三色互相浸润交融。这件双鱼瓶不仅“貌美”,还很实用,二鱼中间各有上下二个小翅。双脊突出,方便拿握。两侧各有一个小孔,便于系绳,放入井、河中取水。</p> <p class="ql-block">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是南京大报恩寺的重要建筑构件,大报恩寺是明代皇家寺庙建筑的代表,寺中的琉璃塔,被誉为中古世纪七大奇观之一。由这座拱门可以想见当时琉璃塔的金碧辉煌,雄伟壮观。据史料记载,在当年建造大报恩寺塔石共烧制的三套完整的塔身构建,一套用于施工,两套埋于地下,用于以后的维修。这座拱门就是当时备用两套中的一套。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共有九层,塔上这样的拱门共有64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