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二三事

东方欲晓

<p class="ql-block"> 一、事出反常必有妖 </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国有林场,有一件奇葩事,也就在这么几年。一项工程结束后,领导不是叫该项目的负责人签字,而是拿着验收单喊张三或李四等不知情的人签。不签的人直接回答:这项目是谁负责监管的谁签,万一出了麻烦上面追责叫我顶事我可没那么孬。愿签的痛痛快快在上面签了字。问及理由回曰:那是领导喊我签的,我不能不签,我不想得罪领导。万一出了质量问题找我,我是不睬的,喊他找项目负责人去(音qi)。关键是领导出了新规:谁签字谁负责。万一胳膊拗不过大腿,上面的人混蛋也要求按场规处理,我看他到时上哪儿折腾去。</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这林场,有权签字的一贯都是后勤相关人员——林场的会计及大小领导都在后勤。可领导找后勤人员签字没一个人愿签时,领导干脆指名从事营林一线的生产工人签字。而这些长期做苦力的工资最低,平时还受后勤人员的气。见状也没好气的说:我们都是靠力气吃饭的大老粗,哪有资格在上面签字。你应该找外表光鲜的具体负责人签字才对。</p><p class="ql-block"> 领导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又到别处碰运气去了。</p> <p class="ql-block"> 二、老一代不怕吃苦 </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林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䎣过水稻,为此暑假期间我还耘过田,铲过田埂上的草,打过稻。是不好好念书,父母惩罚我的。也就一个月,挣了二十多元做学杂费。自从最后一批农村户口转了菜农,上面便没收了小仓库,不许再种水稻了,随后它被改成了苗圃地。我还拨过草,刚播种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帮老妈撵过麻雀,</span>伏天我们兄弟仨顶着烈日帮老妈浇过水杉。水浇完了我们便在水沟里“打旺”。老一代工人许多都不识字,搞苗圃却有一套。主要是不怕吃苦,认真负责,树苗被他们管理的又密又壮。他们䎣的苗木主要有泡桐、杉木、马尾松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扦插水杉</span>,场里用不完还对外卖。我们这一代跟他们相比,简直就是白痴。䎣一点点苗圃,苗木长的就像秃子头上的头发,稀稀疏疏的又缺营养,有的苗木还因管理不到位枯死了。</p> <p class="ql-block"> 三、多种经营</p><p class="ql-block"> 以前林场还搞过多种经营,如在李冲作业区种过一大片油茶,有好几百亩,就在我家对门的山岗上。我快离开时又被砍了栽上了松树苗。靠上面还有一片板栗林,另外在上面房屋的后面还有一大片茶叶。因面积大每到采摘季节,是林场领导最头痛的时候。因为有的社队采摘人员,并不是帮林场采摘茶叶的。它们摘完了满满一篮子茶叶时,瞅着人不注意一溜烟的跑了。哪速度之快决不亚于国际马拉松长跑。在场部的山上还栽有成片的桃树,据说还有苹果和核桃等。因是经济林后来都被上面下令砍了,因为林场建场的时候只允许发展用材林。长大后的树只卖给泾县造纸厂。说是卖,但他们拖回去后斩头除尾扒皮,然后再称重报数,这是一个队长说的。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林场全面放开市场,谁出价高卖给谁,再后来便成片的拍卖山林。在自家所有的水塘林场还放养了鱼苗。</p> <p class="ql-block">  古话说的好:凤凰窝里出乌鸦,一代不如一代。这话用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真是再恰当也不过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