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上的“四个故事”

泥土的气息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8日至9日 ,我们一行人参观了菏泽巨野县董官屯镇张大姐的蛴螬养殖、了解了曹县邵庄镇的叶菜产业、体验了曹城夜街、感受了大集镇的汉服。回来的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群众参与的“小产业”,如何以星星之火铸就燎原之势,成为了“大产业”?在这里我只简单的讲一下亲身经历的“四个故事”,希望能带给基层干部和村干部一些思考。</p> <p class="ql-block">  <b>一、小虫子的故事。</b>第一站巨野县董官屯镇蛴螬养殖基地,蛴螬在我们那叫“刺螬”,小的时候从地里捉来喂鸡用,但从这儿蛴螬却孕育着重大的商机。来到张大姐的蛴螬养殖基地,我对蛴螬商业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张大姐给我们算了一下经济账,蛴螬商品虫养殖周期2个半月,一亩地饲养1.2万斤,每斤蛴螬50元,产值6万元,产“虫沙”7万斤,每吨600多元,产值4.2万元,合计每亩经济效益达到10多万元。为此,张大姐对蛴螬产业充满着信心,当她讲起儿子时满脸洋溢着幸福和自豪。孩子在山东农业大学学习时一直痴迷昆虫研究,在校期间的床铺上、家里的卧室、客厅、阳台都成了他模拟“虫子”生长环境的“用武之地”。2024年孩子放弃保送读博机会,去了深圳继续他的昆虫事业。而张大姐也做起了蛴螬产业,她说“她要支持好儿子,因为这个小虫子是我儿的事业”。</p> <p class="ql-block">  其实,替代蛋白是一股热浪,昆虫蛋白已成为投资热点、未来能替代豆类、鱼类蛋白。如果乡村振兴工作中抓住小昆虫这一商机,营造昆虫小镇,从昆虫养殖、观赏到深加工,走出农民创业与就业新路,小昆虫就真正能成为农村的新质生产力。</p> <p class="ql-block">  <b>二、一片叶的故事。</b>我们去的第二站是曹成街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基地占地300亩,公司通过引进白星花金龟,成功实现了“农业有机废弃物-环保昆虫-昆虫饲料及有机肥料”的有机循环,年新增秸秆综合利用8000吨,年生产虫沙800吨,虫体400吨。基地主要种植芦笋,企业负责人刘总说他的有机芦笋将在春节前上市,每斤市场价要60多元。他说曹县是著名的“芦笋之乡”,全县芦笋种植面积达14万亩,芦笋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芦笋生产基地。曹县芦笋加工企业发展到20多家,芦笋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芦笋产业年产值达到35亿元。</p> <p class="ql-block">  他讲到邵庄镇因为叶菜产业,催生了200多家餐饮、宾馆等服务业。我是晚上十点到的邵庄镇驻地,正如他所说,灯火通明,夜不罢市。全国各地的商户会集聚在这,排队装车出发,也带火了三产服务业。我没有实地考察10万亩叶菜,因为还有下一站的曹城夜街。很多数据我是查看了新闻报道,无论怎么样,叶菜的发展是群众参与了,也得到是实在的实惠。这一切离不开邵庄镇党委、政府的久久为功的为民情怀。</p> <p class="ql-block">  邵庄镇2018年被评为“菏泽市一村一品示范镇”,2020年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 2022年又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省级文明镇”等荣誉称号。“育苗——种植——加工——冷运——销售”为一体的蔬菜产业链条,每天约有3000吨蔬菜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土地亩收入由3000元增至3万元,带动周边乡镇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从业人员达8万人,年产值达30亿元,邵庄镇的“小油菜”变成了“大产业”。邵庄镇已成为全国单体种植油菜面积最大的乡镇,被誉为“江北叶面菜第一镇”“中国油菜之都”。</p> <p class="ql-block"><b>  三、一盏灯的故事。</b>晚上十二点钟到了曹城夜街,我只想知道满城是不是人间烟火气,万家灯火夜经济是不是最扶凡人心,这座城背后的“推手”又是谁?走进曹县北部新城区的“曹城夜街”,两侧的美食屋整齐排列,中间步行街上人来人往,冷饮、奶茶、肉夹馍、烤串、羊肉剁、麻辣烫、汆丸子、涮牛肚、烧烤、新潮零食等各色美食小吃应有尽有,精品屋里摆放的各种迷你饰品、休闲装、原创汉服等令人爱不释手。</p> <p class="ql-block">  我坐在餐桌上和老板啦起来,他的店铺要营业到凌晨五点。他讲到在这生活的大部分年轻人,他们的事业是互联网经济,夜晚正是他们工作的开始。曹县的产业成就了电商,电商带火了产业,全民参与做强了产业,电子商业促进了农村增收和带动了农村消费,它已成为曹县的新质生产力。凌晨一点,很多年轻人陆续聚集在各种小吃的摊点,他们很辛苦,也正是他们给这座城带来新的活力。我坚持到凌晨五点才回去休息,我在想城市的发展一定是让年轻人放飞心情和梦想的地方,他们出来创业我们就要为他们点亮一盏灯,一盏人间的烟火之灯,即有家的依靠,又能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b>四、一件衣的故事。</b>因为睡得太晚,早晨九点钟,我们才赶到了安蔡楼镇电商直播协会品牌直播基地,这儿有爱云仓汉服基地,女主播在这里进行儿童汉服的直播推介‌。随后来到曹县电商发展的起点—大集镇。该镇以其儿童表演服加工销售基地而闻名,全镇拥有网店18000余家,表演服饰有限公司3000余家。该镇集布料生产、印花加工、切割、压褶以及成衣生产和销售于一镇,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从这儿可以看到一条汉服从无到有的完整产业链,包括了原创研发、设计制作、裁剪打版、绣花印花、辅料辅具、展演展示、网络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p> <p class="ql-block">  曹县汉服起于草根创业。2009年,当淘宝网渗透到鲁西南乡村。丁楼村村民任庆生、周爱华夫妇在朋友的介绍下在淘宝网上开店,并卖出了第一单影楼服饰。“叮咚”一声,使多年加工销售服饰的丁楼村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也开启了“草根创业”时代。2017年大集镇的32个行政村被评为“中国淘宝村”,并成为全国最大的儿童表演加工销售基地。大集镇为推进农村电商提档升级打造了“e裳小镇”,实现了园区化、规模化、特色化。电商全产业链的发展,带动全镇7000余名外出打工的青年,400余名大学生回乡创业,成为农村经济乡村振兴的火种。截至2024年前三个季度,曹县汉服的销售业绩达到了57.9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7.3%。曹县汉服迅速占据了全国汉服销售市场超过一半的份额,曹县汉服还成功登上了国际舞台,在英国、法国、新西兰等超过10个国家建立了青少年汉服社团,向全球展示了中华服饰的韵味与文化之美。</p><p class="ql-block"> 这四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村民参与的产业,尤其是年轻人热衷的产业,政府只要服务到“点子上”,扶持到“刀刃上”,群众的“小产业”终究会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