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开战</p><p class="ql-block"> 11月1日,集结在西宁待命的五十五师主力开始分5个梯队从西宁出发,每个梯队间隔一天,用8天时间赶往拉萨,在拉萨集结、领命,尔后向战区进发。</p><p class="ql-block"> 1、旗开得胜</p><p class="ql-block"> 先行到达的一六三团,这几天已经配合十一师参与了棒山口和达旺之战,消灭了敌人不少有生力量,缴获了不少印度大米、压缩饼干和蔬菜罐头。一六三团和高炮营用这些战利品给我们做了一顿饭,被张国华将军称作“胜利第一餐”。张将军还诙谐地说:“胜利之餐,大家要吃饱,但也别忘了交粮票。”</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我们步行三十多公里路赶到达旺,和十一师的三十三团配合,消灭了从棒山口逃到达旺的印军。</p><p class="ql-block"> 当时达旺还有敌人的一个旅部,工事密集坚固,轻重武器齐全,空投场上到处是降落伞,伞包里装满了压缩饼干。一六三团奉命与三十三团对达旺之敌实施合围。在夜幕的掩护下,包围圈一点点地缩小,眼看合围就要成功,却被印军的巡逻哨兵发现了。</p><p class="ql-block"> 突然间碰到中国军队的印军哨兵没命地扯起嗓子高叫,惊醒了营地里的敌人。只见印度兵从地堡里钻出,有的依靠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更多的则是慌不择路地四处逃窜,为首的头目还指挥手下放火烧着了营地的建筑。面对突然发生的变化,一六三团和三十三团立即改变作战方案、在用强大的火力歼灭顽抗之敌的同时,对逃跑之敌全面追击。在密集的火力攻击和政治攻势下,印军打出了白旗,丢下了武器,举着双手向我军投降。此战共俘虏印度兵五百多人,歼灭八十余名,还缴获了两辆美式吉普车。</p><p class="ql-block"> 战斗结束后,张国华司令在刚刚架通的电话上说:“王师长,你们这一仗叫旗开得胜,更大的胜利还在后边。”</p><p class="ql-block"> 2、接受打“头” 击“背”的艰巨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邦岗贡的西藏军区前指里,张国华司令、赵文进副司令、谭冠三政委、吕义山主任等领导此时正在紧张地讨论刘伯承元帅对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地区的敌情分析及对我军具体作战打法的电报。张国华一边对照军用地图一边说:“刘伯承元帅将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这一带地区形象地比喻为'铜头、锡尾,背紧、腹松’,既形象生动又一针见血。</p><p class="ql-block"> 他用一根随手折来的树枝指着地图上相应的位置说:“铜头”是讲西山口及其附近一带地区,敌人的六十二旅在这里摆下了5个营的步兵和一个野炮团,兵力雄厚,从地理位置和兵力部署上都应算作头部;“锡尾”指的是邦迪拉一带,敌人部署的兵力不多,力量比较弱,比较软,好像一条锡尾巴;“背紧”是说佳山口、略克图拉一带。这里距西山口核心阵地较近,部署的战斗警戒部队和主力联系也比较紧,便于相互策应、是这条一字长蛇阵的蛇背;“腹松”是指申隔宗、德让宗东南一带敌人的指挥机关和保障部队。这里就好比是蛇的腹部,油水比较大,又比较松软。刘帅判断,从这里开刀要比砍脊骨容易些。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具体的作战分工。东线部队已经到达指定位置,西线部队也已部署就绪,调入我区的五十五师已经全部出发上路,预计几天内就可全部到达指定地点。其他工兵、通讯兵、高炮等特种部队和支援部队也正陆续向这里开进,打一场硬仗的准备工作10天内就可以就绪。大家都是沙场老将,具体谈一谈兵力部署和对作战方案的意见吧。</p><p class="ql-block"> 会议最后决定:由五十五师担任打头、击背的重要任务。</p><p class="ql-block"> 这一决定使我激动不已,只觉得有一股压抑不住的激情在胸中激荡,充盈着我的每一根血管,弹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使我周身燥热,坐立不安,恨不能立刻开战,打一场功垂史册的好仗。</p><p class="ql-block"> 会议之后,张国华司令率我和十一师师长于志泉检查从错那到达旺的道路情况,看部队能否按时沿此路到达指定地点,看舟桥部队是否及时架好通过达旺河的桥梁,以保障部队的顺利通过。我们还检查了在邦岗贡的武器弹药库,看能否快速将武器弹药送到作战部队手中……邦岗贡——雪山上一片神奇的土地。山腰以上大雪纷飞.冰雪覆盖;山腰以下细雨纷纷,温暖如春。我们到达时,五十五师后勤部长和防化科长正组织部队和当地老百姓向山腰的一块平地上运送弹药。一切战前准备在前指的安排部署下,紧张、有序、快速地准备着。</p><p class="ql-block"> 11月8日一六五团在冀廷璧、王拯中的带领下到达拉萨兵站。</p><p class="ql-block"> 11月10日,师政委徐肇基、师参谋长郭时胜率五十五师师指一行十多人到达达旺,与已到前指多日的我会合。</p><p class="ql-block"> 当晚,一六五团到达棒山口并向洞亭开进。炮兵三0六团抵达错那,先行进藏的一六三团进入龙桑隐蔽集结,后卫一六四团也已赶到了拉萨兵站。西山口合围之战的部署.开始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p><p class="ql-block"> 11月11日,师政治部主任张旺德率师直机关及师直属队到达达旺。五十五师参战部队全部到达战区。</p><p class="ql-block"> 11月12日,我和师里的几位领导参加完西藏军区前指的作战会议,又连夜召开了师党委会,研究任务分配、战前动员、应急训练、领导分工、后勤补给等事项。最后决定:一六五团正面强攻打敌“头”,由参谋长郭时胜负责;一六三团穿插击敌“背”,由副师长姜玉安负责;一六四团作为西藏军区前指张国华司令的预备队,由张司令直接指挥;高炮营掩护军区前指和师前指上空;工兵营继续抓紧修路;防化喷火连配属两个主战团执行任务。</p><p class="ql-block"> 11月13日上午,全师营以上干部在达旺召开战前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个部队的作战任务及分工。与会的全体军人个个斗志昂扬、情绪饱满、热血沸腾。大家摩拳擦掌,遥望着远处云雾之中的西山口群峰,心里涌出一个共同的愿望:打好这一仗,歼灭入侵印度兵,把五十五师的战旗插上西山口,夺回属于我国的领土。</p><p class="ql-block"> 当天晚上,副师长姜玉安率师前指及一六三团到达听布隐蔽。次日凌晨又向西山口附近的列尔牧场前进,作穿插前的最后准备。</p><p class="ql-block"> 11月14日,负责一六五团的郭时胜和四一九部队的柴洪泉等领导组成联合指挥部。负责指挥在西山口、德让宗方向作战的5个步兵团。</p><p class="ql-block"> 11月15日傍晚,一六五团从隐蔽集结地向洞亭出发,经过5个小时的急行军到达离河边高崖二百多米的树林里,进入了战前状态。</p><p class="ql-block"> 11月16日,一六五团在黑夜的掩护下,从刚刚由舟桥团架起的东新桥上跨过达旺河,隐蔽在盘山路的拐弯处,准备截断敌人的后退之路。同一天,一六四团从棒山口步行抵达邦顶,集结待命。同一天,五十五师高炮营在前指附近全面铺开,拉起了对空安全保障的火力网……</p><p class="ql-block"> 一场血与火的战斗即将在西山口展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