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印象

Ivy

<p class="ql-block">进入兰州,预订了中山路上的一家酒店,距离中山桥只有几分钟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兰州中山桥‌,又名兰州黄河铁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白塔山下的滨河路中段,是兰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桥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合作完成。桥的建造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并于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通行。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桥被命名为“中山桥”。‌</p> <p class="ql-block">中山桥全长233.5米,总宽8.36米,桥面设计为四墩五孔,每孔跨径45.9米,上部结构为梯形穿式钢桁架。这座桥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桥梁,也是研究近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其建造背景和年代使其在中国的建筑历史上占有独特地位。</p><p class="ql-block">1954年,桥进行了加固整修,增加了五架钢拱架,使其更加坚固耐用。</p> <p class="ql-block">正值国庆假日期间,桥上挂满了大红灯笼,桥面上行人熙熙攘攘,显得格外热闹喜庆。</p> <p class="ql-block">  从长江边来到黄河边,两条都是祖国的母亲河,看着就很亲切。</p><p class="ql-block"> 黄河水奔腾不绝,自西向东流过兰州,将其夹于南北两山之间,使之成为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城市。</p><p class="ql-block"> 不过这滚滚的黄河水那是真的够黄,比较起来,长江水质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岸边满是休闲度假的人。</p> <p class="ql-block">之后来到附近的张掖路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大众巷星光夜市位于繁华的张掖路步行街附近,距离中山桥也很近。这里灯火通明,熙熙攘攘,充满了生活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晚餐准备在这里解决。</p> <p class="ql-block">入夜,这里就是兰州超热闹的街巷,人们穿梭在人间烟火气中,或买或吃或逛,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大西北怎少的了牛羊肉,这卤羊蹄,羊杂汤很有当地特色。</p> <p class="ql-block">老马爷牛奶鸡蛋醪糟,首先把醪糟放在牛奶中烧开,打入鸡蛋花,并撒入葡萄干、枸杞、花生、白糖等,其成品黄白相间, 奶和米酒的香气真让人陶醉,各种干鲜果星星点点,色彩斑斓 。</p> <p class="ql-block">西北的土豆煎炸一下很好吃。</p> <p class="ql-block">尝了尝杏皮茶,味道不错。它是一种以干杏皮和红枣为主要原料的饮品‌。也是甘肃、青海、陕西等西北地区人民家喻户晓的日常饮品。杏皮茶以其酸甜的口感和解辣解腻的特点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晚餐后再次来到中山桥看夜景。</p> <p class="ql-block">过中山桥就是白塔公园,有点累就没登白塔山,回想起来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清晨再到中山桥,安静了许多,总算没有那么多人了。</p> <p class="ql-block">环卫工人总是一天中最先开始工作的人。</p> <p class="ql-block">看见了黄河日出,也是难得。</p> <p class="ql-block">  中山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它见证了兰州的历史变迁,成为兰州人民的骄傲。桥的南北两岸建成了“黄河风情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p> <p class="ql-block">  兰州拉面其实应该叫兰州牛肉面。一早在附近的谢赫牛肉面馆吃早餐,看看墙上的介绍,是个正宗的老店。</p> <p class="ql-block">墙上写着兰州牛肉面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厨师正在下面条。</p> <p class="ql-block">二人套餐,挺丰盛的吧,50元一份。牛肉面不说,那碗灰豆子炖的糯糯的、烂烂的、甜度正好,至今还惦着那一口。</p> <p class="ql-block">国庆期间,在这排队打卡的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在市内乘地铁很方便。</p> <p class="ql-block">昨晚预约甘肃省博物馆门票,结果早已约满,好失望啊!心想好不容易来一趟,不去甘博太遗憾。于是早餐后乘地铁去甘博碰碰运气。到那一看,参观的队伍老长老长,找工作人员一问,太惊喜了!老年人不仅不要预约而且可走专门的通道不用排队直接进去参观。甘博这一做法真是太人性化了,需要点一个大大的赞,这绝对是一个对兰州加分的大项!</p><p class="ql-block"> 我们主要参观了甘博的常年展“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览,是整个展览馆最精华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些震惊中外的宝贝:</p><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铜奔马,也称马踏飞燕,也有说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超龙雀。‌</span></p><p class="ql-block"> 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的东汉时期青铜器。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4.5厘米,重7.15千克。</p><p class="ql-block"> 马踏飞燕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被列为国宝级文物,并且是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稀珍文物之一。它的设计巧妙地展现了一匹奔马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也有说应是龙雀)背上,其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形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天马行空的意境。1983年,国家旅游局经过研究,正式将铜奔马的形象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象征着中国旅游业的腾飞和中国人蓬勃向上的精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擂台汉墓出土的还有铜车马仪仗队,仪仗俑99件,其中而工艺水平最高的就是是那匹铜奔马。 </p> <p class="ql-block">莲花形玻璃托盏,元代,</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定西市漳县汪氏家族墓群之汪惟孝墓,盏高4.9厘米,口径8.9厘米,底径3.4厘米;盏托高1.2厘米,口径15.2厘米玻璃熔模压制整体呈普蓝色 晶莹润泽色泽纯正内含少量气泡不甚透明。分盏和托盘两部分组成。托平口浅盘状内凹折 八瓣莲花形边沿,平底。盏为花口由七瓣 上仰莲组成弧壁 有七条弧棱出筋 平底饼状假圈足。此件托盏造型华美完整成套 颜色高贵,是中国古代玻璃制品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驿使图”壁画砖</p><p class="ql-block"> 它生动再现了当时西北边境疆驿使驰送文书的情景,客观真实的记录了距今1600多年前这一地区的邮驿情形,被认为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古代邮驿形象资料。</p><p class="ql-block">这个魏晋时期的“邮驿图”画砖,被确定为中国邮政标志,这是甘肃博物馆中另一个被采用为行业标志的文物。仔细看会发现,其中的人物没有画嘴,意思是守口如瓶。</p> <p class="ql-block">人头形器口彩陶瓶</p><p class="ql-block"> 是马家窑文化前期的彩陶,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口做圆雕人头像,披发,前额短,发整齐下垂。鼻呈蒜头形。鼻、眼均雕成空洞,口微张。两耳各有一小穿孔,头顶圆孔做器口,腹以上施浅淡红色陶衣。黑彩画弧线三角纹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三组。造型以抽象的线条与人头像相结合,颇具特色。装饰以雕塑与彩饰构成一体,极其自然。是一件既具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古代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这个展馆里随便拿出一件展品,放到其他省市博物馆都可以当做镇馆之宝。自建馆以来,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历史文物藏品82000余件,精品的历史文物有3000余件,国宝级文物16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0余件(组)。</p><p class="ql-block"> 该馆的精品还有很多,下次专篇介绍,这里就点到为止吧 </p> <p class="ql-block">从展览馆出来,打车前往兰州老街,游览并解决中饭。</p><p class="ql-block">下车之后一回头,马路对面是“甘肃简牍博物馆”,昨晚还在说有时间可以去看看,真的是好巧啊!</p> <p class="ql-block">甘肃简牍博物馆现有藏品50129件(组),包括从秦代至魏晋时期的简牍近4万枚。馆内常设“简牍时代”“简述丝路”“边塞人家”“书于简帛”4个基本陈列,通过实物展示、图文解说、影像互动、场景复原等手段,生动展现了甘肃简牍里的丝路文化与中华智慧‌。</p> <p class="ql-block">五星出东方锦护臂</p><p class="ql-block"> 在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锦护臂,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系带长21厘米。以红、黄、蓝、白、绿五色丝线绣制而成,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尼雅遗址是西汉时期的精绝国,为丝绸之路西行途中的一个绿洲小国。</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甘肃简牍博物馆,深感其主题鲜明,聚焦于简牍这一独特的文化载体,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风貌。</p> <p class="ql-block">  兰州老街是兰州市的一处文化旅游景点,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文化岛中心,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展示了兰州几千年来的人文历史和丝路文明。</p><p class="ql-block"> 这里似乎是一个配合旅游而新开发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于一体的网红之地。</span>简单逛了逛,吃了中饭就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雕塑 : 猜拳行令</p><p class="ql-block">兰州是一座多民族交融居住的城市,有悠久的饮酒历史和习惯。即使在今天,也往往“有席就有酒,无酒不成席”的说法。酒席上可以把兰州人直率好客的感情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他们来说,喝酒不仅是口腹之乐,而是表达礼仪和情趣,体现文化和精神的一种特殊方式。兰州人划拳,气势汹汹,如临战场,手一扎,八地一哈就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雕塑:兰州鼓子</p><p class="ql-block"> 是流行于兰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中国曲艺的古老曲种之一。它是以坐唱为主的曲艺表现形式,曲牌丰富,唱腔优美,风格高雅,韵味悠长,严格按兰州方言行腔,乡土气息浓厚。发源于兰州,流布于兰州周边的皋兰、榆中、白银、定西、临洮等地区。兰州鼓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雕塑 : 古法酿酒</p><p class="ql-block"> 兰州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兰州人的豪迈最直接体现在吃、喝两件头等大事上。兰州人喝酒时必会划拳,俗称"扎手",劝人喝酒会说“挖到 ”。其中"挖"字体现了兰州人豪爽利落的个性,也在待人接物上展现出兰州人的厚道与实在。</p> <p class="ql-block">拂云楼</p> <p class="ql-block">午休后继续出门,来到兰州西关清真大寺。可惜大殿内门虚掩着,门口牌子上写着“游客止步”,不好贸然进入。</p> <p class="ql-block">  西关清真大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史上屡毁屡建,最后一次修建时间是1913年。然而,在2003年,该寺被重建成圆顶建筑,后于2021年被拆除改造,恢复成传统中式建筑。改造后的西关清真大寺不仅恢复了其历史风貌,还增添了现代化的设施,如现代化的穹顶和更具现代感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气势雄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这个大殿的外观很新颖,现代感十足。</p><p class="ql-block">大殿是寺庙的核心建筑,采用圆形设计,中心为直径约25米的扁圆壳,周围环绕20个高17米的圆拱门,象征各民族穆斯林的团结向上。大殿正对麦加的“克尔白”方向,为礼拜者创造宗教氛围‌。</p><p class="ql-block">‌外墙以乳白色为主,点缀绿色、蓝色图案,精致且独特。大殿外观采用华丽装饰,如绿色琉璃瓦、雕花石柱等,古朴典雅又富有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采用中轴线对称设计,使建筑群显得庄重而神圣。跑马廊、藏经室、广播室等设施齐全,满足穆斯林多种需求‌。</p> <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塑像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1986年4月30由北京雕塑厂完成。</p> <p class="ql-block">  雕塑由甘肃省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怀抱“婴儿”组成构图。</p> <p class="ql-block">雕塑占地面积40平方米,由基座和雕像组成,通体红色花岗岩圆雕,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p><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雕塑的选材是用普通的花岗岩,花岗岩能更好地表现出黄河的颜色,表现出炎黄子孙的肤色,同时花岗岩粗糙的质感似乎也在诉说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经历的沧桑与巨变。</p><p class="ql-block">这里很多年前就成为了兰州市的标志性景点,来兰州的人很少不去这里的。所以来拍照打卡的人很多,大家主动排成一个队,很有秩序。</p> <p class="ql-block">好可爱的娃!</p> <p class="ql-block">小西湖公园在黄河南岸,岸边开辟了一片休闲的地方,树木成林,在干旱的西北能感受到一些湿润和舒适。</p> <p class="ql-block">民族风的舞蹈跳起来。</p> <p class="ql-block">站在黄河岸边,看着欢快活泼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舞蹈,久久不想离去。</p> <p class="ql-block">河水冲刷留下的图案,是不是有点像远古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河上现代快艇和过去的羊皮筏子同框,感受不一样的水上交通工具。</span></p><p class="ql-block"> 日日夜夜、经流不息流向远方的黄河水,使兰州成为一座“有性子”的城市,那滚滚浊浪和阵阵涛声,不仅养育了兰州一方水土,也造就了兰州人豪爽、粗犷的性格,这座城市也因为拥有黄河而愈发地温暖、丰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兰州的游玩结束了,第二天清晨冒雨离开前往青海。</p><p class="ql-block">短短一天多的游览,虽然安排得满满当当,但仍然有很多没去过没看到的地方。就城市风貌而言与其他城市大差不差,但因为有了黄河,就使得这个城市多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不一样。</p><p class="ql-block">一本书(读者),一座桥(中山桥)一碗面(兰州牛肉面),一个馆(甘博)、一个雕塑(黄河母亲)甚至还有那碗灰豆子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兰州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