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在芮城"讲述会(六)——《条山丰碑—刘湛》

味道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弘扬延安精神 激发爱国热情</b></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9日,由芮城县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的“延安精神在芮城”讲述会在芮城县第一职业学校举办。</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美篇作者序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 刘湛烈士出生地杏林庄,位于陌南镇林木茂盛的桃花涧,涧底有一股清泉,常年流淌不断,滋养着这方山水这方人。1984年,我在陌南公社工作时,赋予过这方土地盛名的“桃”与“杏”已近绝迹,只剩下同为一水滋育的邻村刘堡一棵“三白杏”遗存于一农家舍院。当年作为稀罕物的大白杏,个大皮薄肉厚汁甜,杏香醇浓,咬一口不忍囫囵吞,比之今日面容姣好的“金太阳”之类新品种,还要好吃得多多。</p><p class="ql-block"> 这方水土滋养的这方人,也秉承着山水之灵韵。以29岁风华正茂的青春,刘湛烈士在芮虞大地书写了壮丽篇章。我去过他在条西地委工作的中庄村地下印刷所,也去过以他名字命名的牺牲地刘湛村。我与刘湛虽生不同时,但他的通讯员杨忠林曾与我同在政府大院工作过,他的侄儿刘百亚是我在陌南工作期间杏林庄的支部书记,还有北京、云南等几位从陌南走出去的革命先辈们,他们都曾向我讲述过刘湛烈士的革命故事。刘湛是一位果敢坚定的革命者,他为革命功成献出了一切,乃至生命。今日的同侪,已无流血之虑,那就在为民服务上多多流汗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今天分享的就是这位英雄县委书记刘湛的感人故事——《条山丰碑——刘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讲述人:芮城县县直离退休干部十四党支部书记 陈衍会。</b></p> <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同乡邻村。很早爷爷先讲,后来父亲又讲,现在又轮到我讲,他的一生是对延安精神最好的践行与诠释。他就是牺牲在解放前夕的原芮城县委书记刘湛烈士!下面我从烈士生前常说的“<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听党话,有信仰,掉了脑袋有何妨!</b>”三句话为题来讲一讲他平凡而悲壮的动人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追溯生活轨迹 时刻听从党召唤</b></p><p class="ql-block"> 刘湛烈士1918年1月29日生于芮城县杏林庄一个穷苦人家,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和山西牺盟会,21岁任芮、解、虞三县联合县委书记并兼任芮城县委书记。当时,在国民党的白色统治下,每一步行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刘湛同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以牺盟会身份做掩护,以担任政治保卫队指导员为招牌,在芮城县中庄村创办时代报社,秘密培训干部发展党员200余名。1941年,刘湛地下党身份暴露,上级党组织为了保护他,又调他到夏县担任县委书记,他以扛长工,开杂货铺做掩护,以卖豆腐为名,先后化名李乃庸、李发正,当地百姓都叫他“豆腐老李”。为了工作他整天游走于乡村之中,发展壮大地下党组织,为我党培养干部,壮大力量,坚持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浴血抗战到底 坚持信仰报祖国</b></p><p class="ql-block"> 1943年5月,日军对华北进行大扫荡,刘湛带领地下党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不幸被日本宪兵队以共党嫌疑犯身份抓捕,后被关进水头据点地窖长达26天,受尽酷刑烤打,他坚韧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后经党组织多方努力保释后,又转战到中条山一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日军展开长达50多天的反扫荡斗争,打得日军魂飞丧胆,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为了人民利益 甘洒热血谱春秋</b></p><p class="ql-block"> 1947年4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芮城这一地盘成为国共两党的必争之地,实际上成为政权与反动政权相互绞杀的拉锯战。这时,正在党校学习的刘湛临危受命,被调回家乡芮城县任县委书记。他一方面发动群众斗地主分田地,支援前线做贡献;一方面与国民党反动派巧妙周旋并针逢相对地开展斗争。11月24日晚,这是一个令人伤心难忘的日子!刘湛去平陆县西马村检查工作,由于叛徒告密,土匪头子孟当石带领30余名匪徒,快速包围正在屋里开会的刘湛以及农会干部,刘湛顿感事态严重,果断向窗外开枪射击。狡猾的匪徒登房揭瓦向屋里投放手榴弹,随着“轰”的一声,通信员杨忠林当场受伤。为了引开敌人保护同志,刘湛不顾个人安危,果断扔掉手枪吸引敌人,趁匪徒拾枪之际冲出房门。守门匪徒气急败坏朝他腿上刺了一刀,鲜血染红了裤腿。他强忍疼痛,一步一拐地跑到大路上,为同志撤离赢得了时间。这时一群匪徒赶上来将他团团围住,一阵拳打脚踢后又举枪朝他头部一阵射击,可怜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半个脸都被打没了,他丢下年轻的妻子,丢下了十个月的孩子,丢下了并肩作战的战友,丢下命运与共的百姓,倒在了血泊中……他用自己29年的短暂生命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壮丽凯歌。为了纪念这位英雄,晋南地委决定把平陆西马村改为刘湛村。</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我们在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参观,展厅里来了一位不寻常的白发老者,他扶摸刘湛雕像,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说:“爹:儿子看您来了!儿知道您是县委书记,是一个父母官,您心里永远装着您的百姓,装着您入党时的承诺!儿子不知该怎么表达,只能给您老人家磕头”。老人跪地“咚!咚!咚!”三个重重的响头,震惊了游客,惊醒了世人!三个响头仿佛告诉游客,成千上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地牺牲了,他们的理想信念是多么的坚定;三个响头仿佛告诉我们,延安精神就是立党之本立国之本,我们必须从我做起,从教育子女入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三个响头仿佛告诫后人延安精神是民族复兴之魂,我们要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时代新人!</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