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之行:功勋矿"三号矿脉"

王胜利

<p class="ql-block">阿勒泰,一个曾经想往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学校高年级有几位毕业生去往新疆,其中一位分配到阿勒泰工作,她寄给我一张在雪原上骑马的照片,让我浮想联翩;几年后她回津探亲,告诉我阿勒泰靠近边境,交通不便,探亲要乘去乌鲁木齐的班机,然后转机转车才能回来…尽管后来我也去过新疆,但都没有去阿勒泰的机会。</p><p class="ql-block">转眼过去这些年,2024.9月下旬,有幸去往阿勒泰一游,了却我少时的想往。</p> <p class="ql-block">接触过一些援疆人员,总能听到他们不无骄傲地讲着过往,脑海中勾画出种种情景,但誉为"英雄矿、功勋矿"的"三号脉矿"故事却是近几年流传出来的,內容偏重不一,但都一一印在心里,这次有幸路过这里…</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地方名称为"新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2015年对外开放。(手机拍)</p> <p class="ql-block">仔细看门口那一块块匾,崇敬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公园门前广场大型雕塑述说这里的价值:这个矿坑中蕴藏着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其中铍、铯、锂、钽等矿物的品位高,储量丰富,开采规模大,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p> <p class="ql-block">三号矿脉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初,当地牧民发现了矿脉露头,自发开采用于做珠宝装饰;1935年,前苏联地质调查团来到这里,进行勘探和开采,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矿坑采出的矿石全部运往苏联。</p><p class="ql-block">1955年,中苏股份公司移交结束,我方开始全面接手矿区管理。</p> <p class="ql-block">景区门内一座"3号脉‘’石碑和背后山坡上留下的标语是这里的时代印迹。</p> <p class="ql-block">站在它的面前,读着它的经历,让人感到它的刚强、坚忍和担当。</p><p class="ql-block">它因为稀有金属含量多、含量之高而让人惊叹,也因为要偿还前苏联外债曾一度失去管辖权,据统计承担了40%多的外债,又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中做出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三号矿脉外景图</p><p class="ql-block">20世纪六十年代,前苏联撕毁对华援助协议,撤走所有援华专家,並要求偿还总计52亿人民币的债务,由于当时我国经济困难,无法以现金方式偿还这笔巨额债务,苏联便提出以矿产资源抵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三号矿坑扛起这个任务,靠出口矿石总计承担偿还前苏联40%以上的债务。接着,就是矿山对我国核工业和航天事业的重大贡献。</p><p class="ql-block">三号矿坑深达200m,长宽为250mx240m,站在矿坑旁,看着那一圈圈从地面延伸到坑底的运输车道,似乎还能听到机车的轰呜声,这是一种抵达心底的震撼。对于游客来讲,这里也许就是一座关闭的矿山,对于曾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讲,这里是朝圣之地。</p> <p class="ql-block">在大门附近看到的矿山。</p> <p class="ql-block">室外展板,看着这些內容,不难理解,这里曾经是国家机密的一部分,又有多少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尊严默默奉献…</p> <p class="ql-block">矿山公园宣传册</p> <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镇,因其独特的功能与新疆其他地方不同,镇中建筑群似曾相识,更象是一座不显山露水的科学城,不知有多少曾在此隐姓埋名的英雄…</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2024.9.23来到这里,因为时间已晚,没能进入景区内,着实感到遗憾,我们扒着大门,探望里面的情景,看着陆续走出景区的人们;在广场周边、展馆参观,尽可能多的留下记忆…</p><p class="ql-block">致敬,"三号矿脉",致敬,曾在此奋斗的英雄们!</p><p class="ql-block"> ___________________2024.11.22修改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