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4年11月13日,陪同战友再次走进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时隔近二十年,井冈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里不仅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的痕迹,还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新时代,井冈山与时俱进,步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这里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源泉,激励我们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h3> <h3>走进井冈山,不同形态和革命先辈的雕塑群引人注目,成为井冈山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靓丽风景。雕像群真实记录了井冈山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形象地展现了领袖人物当年的英姿和革命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见证。</h3> <h3>《井冈红旗》建成于2007年,为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而创作。整体外形为高高飘扬的红旗,中间镶嵌五角星、镰刀斧头和“井冈山”三个字,雄伟壮美,熠熠生辉。</h3> <h3>《胜利的号角》以红军军号为主体,寓意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在胜利的号角声中,中国革命逐步走向胜利。</h3> <h3>《红军万岁》巨型雕塑,以5个红军战士为原型,表现了红军战士铮铮铁骨、勇于胜利的伟大气概。</h3> <h3>井冈山博物馆后山广场《胜利的起点》雕塑,展现的是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在井冈山会师的场景,象征着中国革命的起点在这里。</h3> <h3>屹立在挹翠湖公园顶端火炬广场的《星火相传》雕塑群,由众多火炬组成。主火炬高34米,寓意毛泽东在34岁时带领红军上井冈山。从火炬广场入口至主火炬两侧有89个小火炬,加上主题火炬一共90个,寓意挹翠湖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据说站在火炬广场,可以远眺雄伟的井冈山主峰,俯瞰茨坪全貌。在这里举行的火炬传递活动,旨在通过火炬传递来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血脉永续。</h3> <h3>在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一座《党指挥枪》雕塑展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人民军队对党的忠诚。</h3> <h3>北山烈士陵园内的“井冈山雕塑园”是全国闻名的革命历史题材雕塑园,有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的青铜、汉白玉和花岗岩雕塑,栩栩如生地展现着他们的英姿和风采。</h3> <h3>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茨坪红军南路。1958年由国家文物局投资兴建,1959年10月竣工对外开放,是国庆十周年献礼工程之一。2005年9月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动工建设,于200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八十周年之际竣工开馆,同年11月对社会免费开放。</h3> <h3>如今茨坪红军南路街景。宽阔的马路,繁华的街道,川流不息的来往车辆,道路两旁的装饰,无论是红色文化氛围还是现代化的城市建设,都让人印象深刻。这里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活力。</h3> <h3>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米,其中展厅面积8000多平米,馆内分为五个部分,六个展厅。馆藏文物有3万多件,珍贵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2万多份,珍藏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书画家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墨宝珍迹千余幅,还有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重上井冈山时的影视资料数百件。</h3> <h3>走进博物馆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角楼形状底座上一盏青铜制的油灯,灯芯不断的跳动着耀眼的“火焰”,背景是井冈山著名的五指峰,底座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熠熠生辉,人们排着队在这里拍照留念。</h3> <h3>博物馆大厅入口处,两侧墙面上悬挂着毛泽东主席的两首诗词。<br>《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br>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br>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br> 早己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br>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h3> <h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是毛泽东同志于1965年5月25日时隔38年重回井冈山时而写的一首词。全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76年1月号,是毛泽东生前最后发表的两首词之一。词中描绘了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后所看到的旧貌换新颜的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色,回顾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历史,抒发了无限感慨和欢欣之情,赞美了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所具有的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凌云壮志。<br>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br>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br>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br> 高路入云端。<br>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br>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br> 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br>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br> 谈笑凯歌还。<br>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h3> <h3>第一部分 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br>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点燃了中国革命的希望,但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人的背叛和陈独秀机会主义的错误,初显光明的中国陷入了低迷和黑暗之中,无数共产党人遭到了敌人的逮捕和屠杀。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武装反抗的旗帜,开始独立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面对困境,毛泽东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将革命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毅然带领革命队伍上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h3> <h3>第二部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br>主要介绍朱毛两军会师后井冈山斗争的情况。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粉碎了敌人第一、二次“会剿”。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建设人民军队,建设共产党组织,建设红色政权,进行工农武装割据。</h3> <h3>贺子珍(1909-1984)江西永新人,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永新县委负责人和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1927年参加组织永新农民武装暴动后上井冈山,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与毛泽东结婚。1928年在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全委机关工作。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1937年冬去苏联治病和学习。1947年8月回国。建国后曾在杭州妇联工作。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9年4月19日在上海病世。</h3> <h3>第三部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br>介绍的是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注重党的建设。1928年12月10号,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主力与红四军会师井冈山。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红五军和井冈山人民坚持边界斗争,开辟了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h3> <h3>第四部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新局面<br>主要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全国各革命根据地的联系,和井冈山根据地的成功经验对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各根据地的联系不断加强,直接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h3> <h3>第五部分 走向全国胜利<br>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培育了具有原创性的民主精神~井冈山精神!</h3> <h3>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历史的宝库,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也见证了共产党的坚韧与智慧。</h3> <h3>井冈山博物馆马路对面是位于茨坪中心的挹翠湖公园。这座由人工挖掘建造而成的公园,绿荫如盖,亭台楼阁相映成趣,以“一湖三岛十二景”著称。蓝天白云下,倒映在湖中的青山绿树,就象一副绝美的画卷。走进公园犹如诗情画意一般,漫步在园中让人流连忘返。</h3> <h3>站在挹翠湖公园内远望,可以隐隐看见井冈山主峰-五指峰。五指峰是井冈山的象征,100元人民币背面主景就是以五指峰模样绘制而成。据说五指峰山高林密,地域宽阔,山洞遍野,回旋余地大,是历来兵家藏龙伏虎之地。</h3> <h3>茨坪革命旧址群<br>茨坪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最高指挥中心所在地。中共井冈山前委、红四军军部、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军官教导队、军械处、公卖处等重要机构都设在这里。1929年1月,红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后,茨坪遭到大肆烧杀,这里的房屋几乎全部被焚毁,后来当地老乡重返家园修复了一部分。1960年代当地人民政府又按照原貌修复重建了一部分。</h3> <h3>参观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h3> <h3>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是一栋普通民房。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和贺子珍经常在这里居住和办公。</h3> <h3>堂屋是中共井冈山前委办公室,毛泽东曾多次在这里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和部署根据地的工作。</h3> <h3>堂屋右后间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卧室兼办公室,房内陈设简朴。在这里,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军民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当时,由于湘赣敌军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的军需给养非常困难,物质生活十分艰苦,毛泽东与普通战士一样吃红米、南瓜度日。</h3> <h3>当时,部队对晚上点灯用油有一个规定:各级机关晚上办公时,只能用一盏油灯,油灯上可以点三根灯芯儿;连部晚上值班,可以留一盏油灯,但只可点一根灯芯。按照这个规定,作为红四军的党代表,新四军军委书记,井冈山前委书记,晚上办公室用的油灯,完全可以点三根灯芯,但他为了节省用油,每天晚上办公都坚持用一根灯芯。就在这样微弱的灯光下,1928年1月,他在这里写下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全面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br></h3> <h3>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将毛泽东主席在茅坪八角楼使用过的油灯和他在井冈山书写的两篇名著《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作为文物收藏馆中,并将这盏油灯视为“镇馆之宝”。</h3> <h3>卧室右间,是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歺室。朱德、陈毅有时也在这里用歺。当时,红军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经常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缺少油盐的南瓜汤,有时甚至要靠野菜充饥,“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歺歺吃的精打光”。当年井冈山流传的这首歌谣,正是红军艰苦生活的写照。</h3> <h3>如今的井冈山旧貌换新颜。进入井冈山老表土特产批发市场,销售展柜中种类丰富的各种产品琳琅满目,有茶叶、烟笋、菌类、蜂蜜等特色农产品;有井冈山红米、井冈豆皮王、井冈蜜柚、井冈山红米酒等;还有仿野生铁皮石斛、杜仲、黄精药材等,……。市场配有完善的物流设施,方便商家和客户的仓储和流通,井冈山的特色产品可发往全国各地,乃至销往海外,充满活力的市场,一片繁荣景象。这景象是井岗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井冈山市政府抓住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和林下经济,2017年在全国率先脱贫摘㡌,农民收入逐年上升。现如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h3> <h3>一天的行程,只是走马观花,更多的景点未见真容,让人意犹未尽。随大巴车返程时,细观窗外风景,公路在山脉间蜿蜒穿行,山上的毛竹、红松苍翠挺拔,半山腰的茶园随山势起伏,路两旁绿荫掩映,一闪而过的村庄里,大多是两层的楼房,一派新气象。再见井冈山!衷心祝福老区人民生活越过越好,新时代再创新辉煌!<br></h3> <h3>缅怀革命先烈!致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时代的光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