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岁月的洪流奔腾不息,却无法冲淡父亲的故事在我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他的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我们家族乃至时代的精神丰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29日,值父亲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与深切思念之情,执笔记下此文,追溯父亲那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铭记他的养育深恩,传承其遗留的宝贵精神瑰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父亲吴祥仁,1911年11月29日(农历十月初九),降生于四川省南江县沙滩乡陈家坝(现属南江县桥亭镇沙滩区)的一个贫寒农户家庭。在那风雨如晦、动荡不安的岁月,父亲果敢地于1933年1月投身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自此踏上了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征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长征之路:信念如磐,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父亲的身影,在长征的伟大史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长征的号角吹响,他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荆棘载途、磨难重重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面对绵延无垠的雪山,父亲与战友们身着单薄破旧的衣衫,在齐腰深的积雪中艰难前行。凛冽的寒风似刀割面,战士们因严寒与缺氧纷纷倒下,但父亲凭借顽强的意志,相互扶持,一步一步向着山顶攀登。他的双脚被冻得失去知觉,每一步都钻心剧痛,可心中的信念支撑着他:一定要跟上部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广袤无垠的草地,看似平静,实则暗藏危机。沼泽地如黑洞般吞噬着生命,父亲小心翼翼地探寻着安全路径,粮食短缺让他们只能挖野菜、啃草根,甚至煮食皮带充饥。在极度饥饿与疲惫中,父亲始终坚守,用乐观与坚毅鼓舞着身边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浴血奋战,坚守信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时期,父亲随部队投身于众多激烈战斗。在一场关键战役中,红军被敌人重重包围,补给线被切断,弹药与粮食告急。父亲所在小队临危受命,承担起坚守阵地的艰巨任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敌人如潮水般涌来,炮弹如雨般落下,阵地硝烟弥漫。父亲与战友们依托简陋工事,奋勇还击。他目光坚定,熟练地装填弹药,每一颗子弹都带着对敌人的怒火。战友们接连倒下,父亲身负重伤,仍坚守在最前沿。面对冲上来的敌人,他抽出刺刀,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成功击退敌人,为大部队突围争取了宝贵时间。同年3月,父亲因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暗夜突袭,破敌制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父亲成为英勇的老八路,参与了多场对日激战。在一次突袭日军据点的战斗中,父亲与战友们趁着夜色,穿越敌人的封锁线,悄然潜入据点。在激烈的近身搏斗中,父亲毫无惧色,手持刺刀,与敌人展开殊死拼杀,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为战役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转战南北,矢志不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父亲转战南北,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无论是冰天雪地的东北战场,还是酷热难耐的南方战役,他始终坚守在战斗一线。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父亲毅然带领战友们冲锋陷阵。长期的战斗使他身体遭受重创,但他仍咬牙坚持,为革命事业全力以赴。1946年2月20日,父亲因伤病退伍,定居于山西省沁水县城关镇北关村(现今的沁水县龙港镇永宁社区),退伍时持有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太岳军区退字第254号退伍证明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社会主义建设:余热生辉,精神传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即便退伍之后,父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依旧积极贡献力量,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他满怀热忱地向年轻人讲述革命年代的英勇事迹,将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火种传递给下一代,激励家乡的年轻人努力学习、拼搏进取,为新中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父亲凭借在革命战争年代积累的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积极投身于地方建设事业,成为家乡建设中默默奉献的中流砥柱。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总能看到父亲忙碌的身影穿梭于田间地头。他与乡亲们齐心协力挖掘灌溉渠道,修筑堤坝,不辞辛劳地确保农田能获充足水源灌溉,为粮食丰收筑牢根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76年5月10日中午2点40分(农历四月十二),父亲因积劳成疾,脑溢血再度发作,不幸离世,最终长眠于他曾战斗过的沁水这片热土之上,享年65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父亲是令人敬仰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党员,亦是一位二等甲级残废军人。他的一生,贯穿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倘若父亲英灵有知,定能欣慰目睹,如今的中国已达成他当年投身革命时的初心宏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父亲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却如同一座巍峨耸立、光芒万丈的灯塔,永远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深知,传承与弘扬父亲的精神遗产,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与担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秉持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绝不轻易低头,而是以无畏的勇气迎接挑战,在砥砺前行中不断成长蜕变。在工作领域,我们传承父亲的敬业与奉献精神,始终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心力。我们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像父亲当年关怀战友、服务人民那般,去关爱弱势群体,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爱心。我们必将把父亲的精神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让它在岁月长河中永放光芒,激励更多人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相信,这便是对父亲在天之灵最好的告慰与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