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畫派

可可西里

<p class="ql-block">“长安画派”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其创作的大量作品是陕西美术的瑰 👏</p> <p class="ql-block">  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 批以人民生活和大好河山为创作对象,深入探索中国画 形式语言的绘画大家,代表人物有石鲁、赵望云、何海 霞、方济众、李梓盛、康师尧等,他们是陕西乃至全国 著名的画家、教育家,他们的学生和弟子大多都成为陕西美术界的知名人士、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以及各大院校 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育人思想。 🙌</p> <p class="ql-block">“长安画派”以陕西美协为基地。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 与时代的需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生活中寻找素材。🎵</p> <p class="ql-block">🌟长安画派有什么特色</p><p class="ql-block"> 风物人情和自然,是这一流派在创作中最大的载体。尤其是在革命年代,艺术家秉承的理想,和现实中西北荒凉峻拔的自然景观有机融为了一体。在人文风情上,体现出了磅礴大气和崇高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孕育艺术家的土地是黄土高原,西北情结渗透到了他们的骨血里,所以,当文化积淀成一种情怀,时代的脉络和发展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所以,长安画派用他们的选择作画,将时代和艺术融会贯通。💗</p> <p class="ql-block">传统与创新,在绘画上的转换方式,也糅合了高原绘画题材的内核,由此逐渐形成了现代西北画风。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超越了地域性,具有超地缘的精神凝练。🙆</p> <p class="ql-block">🌟长安画派的发展脉络为什么能跟时代相结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农村写生和塞上写生为背景的画作,是赵望云创作的基底。他的西北画在很大程度上,正在和现实结合,而不再仅仅只是居坐于象牙塔内。🙌</p><p class="ql-block"> 赵望云成为长安画派的开创者,西北风物的背景之上,有了时代风貌,比如抗战时代的画刊,这就是赵望云走上街头,让艺术融入时代的具体实践。作为拓荒者,此时长安画派的风格还没有奠定,还在探索中一点点成长。✌</p> <p class="ql-block">赵望云《边塞风光》👆</p><p class="ql-block">1949年以后,赵望云的艺术创作更加贴近时代。他的创作主旨,逐渐向党的文艺方针靠拢,工农兵结合,为人民服务成为创作的新基底。这种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和转变,正好和我国的文艺方针相契合。</p><p class="ql-block"> 就国内的艺术观来看,建国前后文艺总方针一直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其基本的脉络就是,逐步涤荡资产阶级的艺术观,建立起以无产阶级为主导的美术指导思想。😜</p> <p class="ql-block">  创作的基底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国内以无产阶级为指导思想的艺术创作,从20世纪开始,也先后经历了三个大致的发展阶段。</p><p class="ql-block">分别是延安时代的模式👈</p><p class="ql-block">模仿和对照苏联模式的时期👈</p><p class="ql-block">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新模式的探索时期</p><p class="ql-block"> 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中,长安画派基本上都全程经历了。</p><p class="ql-block"> 首先从地域来看,开创长安画派的赵望云,建国以前是经历过延安时期的。所以,对于以无产阶级为指导的美术创作思想,他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相当的熟悉。</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有这个基础,此后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脉络,长安画派都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赵望云在创作上,更是和时代保持了严密的同步。</p><p class="ql-block">1962年赵云望为《甘肃画报》作画👆</p> <p class="ql-block">1962年赵云望为学生做示范👆</p> <p class="ql-block">  他的创作基底有工人阶层,赵望云经常到建筑工地写生,就和当年在西北的时候,经常到农村写生一样。</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来看,赵望云最初“走出象牙塔”的创作理念,一直影响了后续的创作者。与时代相结合的创作基底,让他们随时掌控了时代的脉络。</p><p class="ql-block">建国以后的艺术创作指导,艺术和政治、形式和内容,是逐步统一和整合的过程,艺术的自觉性,已经和思想上的统一同步,创作已经和国家的政治意志,有机融合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长安画派在推崇时代和社会特色的形式上,就与整体的思想统一性相遇了。所以,表现时代的特色,也就成为了和时代保持同步的契机。💚</p> <p class="ql-block">由于艺术的创作,在这一时期正在经历模仿和探索,因此长安画派的特性,就成为了探路者先锋,毕竟他们的风格和革命内容是最为相近的。就这样,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长安画派推出的新中国画,一举奠定了他们在国内艺术创作道路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长安画派的创作特色为何能引起时代共鸣。发展脉络是主旨,具体的创作特色上,长安画派和时代的艺术指导思想更是相辅相成。而之所以能引起时代的共鸣,则是因为有下述几点原因。👇</p><p class="ql-block">第一,他们重视现代人物和现代对象的描绘。时代特色的鲜活性,在创作中始终放在第一位,与之相对应的审美情趣,更是和社会主义为主导的无产阶级审美情趣相对照。👣</p><p class="ql-block"> 长安画派追求的特色是,反映生活和时代,才是最大的根本任务。在这个基础上,艺术的独创性以及不断追求的新和美,要与时代脉络一致。比如,赵望云在1957年创作了《山村新渠》。鲜明的时代特性,成为长安画派力求的表现风格,而且在创作上还力求新颖。👳</p> <p class="ql-block">第二,他们注重创作和生活的融合,将生活在创作中,看成是观念的外延。人生经验、人生理想、创作经验,三者应该融为一体。长安画派中的石鲁,就一致秉承这一理念。</p><p class="ql-block"> 他的创作观念是,以社会主义为基底的艺术观念,其创作的初衷,是要为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服务,创作的本质,是用社会主义的艺术观和精神去教育人民。同时,还要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美感与理想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创作的形式来看,特出和诠释了什么是群众性的喜闻乐见,体现出了中国的气派和作风,表现出全新的民族和人民的相结合特像。就创作的理念来看,这种艺术观念在此前是没有的。</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创作理念的指导下,从源泉到思想,都要直接从生活中汲取。而且,创作者只有经历了生活这座大熔炉,最终才能陶冶出革命的艺术观。石鲁的这种观念,与彼时的创作脉络高度契合。</p><p class="ql-block">杨之光画石鲁👆</p> <p class="ql-block">1953年,石鲁创作了《王同志来了》,1954年,创作了《古长城外》,1956年,又创作了《头顶玉米的埃及妇女》。</p><p class="ql-block">《王同志来了》👆</p> <p class="ql-block">《古长城外》</p> <p class="ql-block">1956年赵望云(右一)与石鲁(左二)等在埃及访问写生👆</p> <p class="ql-block">《头顶玉米的埃及妇女》👆</p> <p class="ql-block">  这些画作的格调,与彼时的时代风貌高度一致,它体现出了异于过去的生活激情,展现出了人们全新的精神面貌。从形式到内容再到风格上,都是全新的,紧扣了时代特色,所以就能引起强烈的共鸣。</p><p class="ql-block">第三,发掘和表现革命题材,让长安画派与时代的发展脉络逐步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这一创作特点,在石鲁的创作风格中展现的最为突出。首先石鲁经历了革命和战争,所以这种创作情愫,要比其他的艺术家更为浓烈。1959年的《转战陕北》,1961年的《东方欲晓》,这些作品都是他创作风格的显著体现。</p><p class="ql-block"> 创作中既有艺术经验的积累,同时也有感情的积累。这种创作遵循的艺术观是反映生活,既要很好的表现出外表的形态,同时还要反应出性格特征与精神面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有了生活和感情,便会逐步形成艺术经验。在这个基础上,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融入了革命的元素。革命,成为这两点的创作方法指导。由此,长安画派的风格,就具备了豪迈与雄浑,质朴和深沉。</p><p class="ql-block">🌟长安画派的绘画史地位</p><p class="ql-block">以地域特色表现革命内容,用民族的传统特色来展示时代的脉搏,这一特点让新中国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跨过多个历史维度去看,长安画派的基底有历史上汉唐时代的雄浑,进入现代以后,又汲取了五四新文化的营养。</p><p class="ql-block"> 在新的创作时期,他们的艺术观念指导,又一直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文艺理论为主。由此形成的独特画派,在新时代便具备了新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这种创作风格的出现,实际上也是新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画家们以集体的形式,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如何解决传统艺术形式这个大的难题。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长安画派都拿出了切实的经验。</p><p class="ql-block"> 他们提供给国内的新的艺术指向就是,创作既要有民族性,同时也要有地方性。这样一种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创作特点,改变了国内几百年来的绘画格局。[可怜]</p> <p class="ql-block">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大部分表现的是南方山水,这种画风曾经一统艺术界,根本难以撼动。而长安画派,就是将独属于自身的地域特色,推到了画坛中央,并且还带有全新的特色和艺术内涵。这样的一种突破,就是颠覆性的。</p> <p class="ql-block">  从艺术的角度去看,这种创作无疑是成功的。当然,就特定的时代背景来看,长安画派的成功,于政治上也得到了认可。它的走红带有突然性,与历史上任何时代的画派都有很大的不同。</p><p class="ql-block">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长安画派,人们都能发现其中特殊的时代印记,艺术在这一时刻,似乎又有了时代选择的必然。</p><p class="ql-block">《大转场》(纸本365cm*145cm,2018 年 )</p> <p class="ql-block">  这幅作品是不是很震撼!这就是画家王俊杰老师的画作。《大转场》局部</p> <p class="ql-block">  王俊杰拥有艺术博士学位,学术专著颇丰,有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他的绘画领域广泛,以画人物和马最为出色。</p> <p class="ql-block">  王俊杰先后师从韦江凡、杜滋龄、张立辰等名家,可谓是黄宾虹、徐悲鸿、赵望云、潘天寿这一代大师的孙子辈传承人。他既是长安画派的传承者,又是海派与学院派的结合体,拥有丰富的艺术底蕴和学术思想。</p> <p class="ql-block">  俊杰继承了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优秀传统。他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塞外风光、关中风情以及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感。</p> <p class="ql-block">《塬上人家》(纸本220cm*200cm,2010 年 )👆</p> <p class="ql-block">  他的画作重视题材的规范、技巧的规范和艺术语言的规范。他注重素描的基础训练,基本功扎实。在创作过程中,他善于抓住特定的、瞬间即逝的表情、手势、姿态等细节,以独特的绘画语言构成多种动作的画面。他的作品既有长安派的凝重厚实,又兼具海派的灵动潇洒和墨润华滋的特点。</p><p class="ql-block">《守猎记》(局部)👆</p> <p class="ql-block">王俊杰的代表作品有《守望》、《塬上人家》、《龙抬头》、《大转场》、《瑞雪》等,这些作品都是采风中真实场景的艺术再现,展现了豪迈、雄放、阳刚之气以及喜悦、快乐、欢快的场景。此外,他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如《到黄埔去》、《从遵义走向胜利》、《沼气地竣工的喜悦》、《好后生》等也广受好评,凝结着他对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和对历史的思考。[哇]</p> <p class="ql-block">  拖泥带水是他骏马图的风格。他的人物画注重细节的刻画,而他画马却又是另一番笔墨。徐悲鸿与韦江凡的马就有相当大的区别,但风格是一致的。自古画马者不计其数,有成就者也不少。但画马是非常难的。俊杰先生画的都是骏马、奔马、群马。马奔跑的形态要描给的十分精准,对马的骨骼的结构、肌肉的变化、马鬃、马尾随奔跑的速度,风向的变化而不同。既要精准,又要生动有气势,就必须把状物的准确性与笔墨的生动性和谐地统一起来。所以,他大写意的骏马图,多取其动势。以写意的笔墨,拖泥带水,追求墨色的变化,体现骏马奔腾中光影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他画的马,充满野性的美,充满生机的美。把马的坚毅、强焊、深沉、速度、力量的品格和马的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折射出来。他画的马带有强烈的情绪性、精神性和自我心灵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  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真实再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热情讴歌中华民族的脊梁。《到黄埔去》、《从遵义走向胜利》、《沼气地竣工的喜悦》、《好后生》等作品凝结着俊杰先生对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作者所处的时代对历史的思考。他描绘的是历史事件图像,更重要的是历史事情的客观逻辑与想象的艺术再造。他所创造的每一幅作品不单单查阅历史资料,更重要地是实地考察,到广西,到遵义,到梁家河……看史料展览,听老革命老同志回忆那段历史,仔细揣摩。抓住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闪光点,以实衬虚,虚实相生。着重表现事件的真实感人的画面。更重要的是表现这些英雄人物崇高的信念、信仰之美,人格之美,不屈不挠的坚韧之美。只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充满深厚感情的人,才能产生出经典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王俊杰性格开朗豪放,阳光正气,这种性格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