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研讨新教材 感“悟”反思新课堂 ——牡丹江市初中物理学科新旧版本教材对比分析、指导与教学实践研讨活动

ふ雲 水 阁ふ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和理解新教材教学要求,深化我市初中教学改革,加强初中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的理解与教学路径的探索,<span style="font-size:18px;">牡丹江市初中物理学科“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主题教研活动于</span>2024年11月13日下午在市第十一中学体育馆举行。本次活动以“初中物理新旧版本教材对比分析、指导与教学实践研讨”为核心,旨在通过具体实践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们掌握新教材的教学要点,探索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新路径,促进教师们对新课标的深刻理解和有效应用。活动由牡丹江市初中物理教研员邓晓琼老师主持,市区八年级物理任课教师、外县(市)教研员及骨干教师80多人参加了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市第十一中学的郑丽莉老师通过《平面镜成像》这一课题,展示了生动有趣的课堂实录。郑老师的课堂展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平面镜从古至今、从日常生活到航天科技的广泛应用,学生自己动手设计镜面游戏。郑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真正实现了“做中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p> <p class="ql-block">  市十一中学八年级备课组闫洪刚、郑丽莉、吴春平、周明澔四位老师,展示了他们精心准备的集体备课过程。他们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设计、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和精心的设计,分工明确,合作默契。通过集体备课,不仅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效率,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正如《礼记·学记》所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团队合作是教学创新的重要保障,集体备课不仅有助于教师们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集体智慧的力量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李秀梅和市实验中学的李星辉、张帅、王璐瑶四位老师,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新旧版本教材进行了逐页逐字的对照、分析和讲解,从教学目标、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出发,详细解读了新教材的变化和优势,指出了新教材在内容编排、实验设计、课后习题、章总复习等方面的改进之处,同时也提出了针对部分难点章节的教学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教师们不仅能巩固已有对教材的认识,还能发现新的教学思路。这一环节不仅帮助教师们快速掌握了新版教材的特点,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更为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p> <p class="ql-block">  市初中物理教研员张喜斌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针对新教材的具体使用提出了全面的指导和建设性意见。张老师强调教师应充分利用新版教材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要大胆创新,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张老师的指导为教师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支持,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新课标理念,破解新教材使用过程的困惑和疑难,有助于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学不可以已”,本次主题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教师们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与认识,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增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也为我市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开启了新篇章。落实新课标,用好新教材,赋能新课堂,迎接新中考。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增强团队凝聚力,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更加开放、灵活、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学体系,开创我市基础教育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马诗睿、姚光莲、李经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