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171)陆逊凭什么能预知祸福?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徐春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陆逊曾任东吴的上大将军、丞相。陆逊无论是任将还是做相,都深得孙权的信任,孙权后期每项重要决策,几乎都要征求他的意见。究其原因,关键是陆逊看人、看事总是有先见之明。</p><p class="ql-block">夷陵之战,陆逊率军打败刘备,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徐盛、潘璋、宋谦等人纷纷上书孙权,说刘备一定可以擒获,请求再次攻打刘备。孙权询问陆逊的意见,陆逊认为曹丕正在大规模集结军队,表面上说是要帮助吴国讨伐刘备,实际上却心怀不轨,应当郑重决断并立即撤军。不久,魏国果然出兵,吴国在三个方向受到攻击。</p><p class="ql-block">暨艳被孙权任命为选曹郎,负责全国的人事工作,后来官至尚书。暨艳见当时各郎署人员混杂,良莠不齐,大部分官职任非其人,就想加以整顿,分出好坏贤愚,区别对待。凡是有弹劾朝廷百官的,考核选拔三署郎官,大多都是贬高就低,降下几个等级,维持原议的不到十分之一。那些在任内贪鄙、品行卑劣的人,都被贬为军吏,并且设置军营安置这些人。起初,暨艳提出设立营府来处置贪官污吏的建议,陆逊规劝、告诫他,觉得这样必定招致祸患,但暨艳不以为然。结果暨艳的做法带来的怨愤怒骂声音越来越多,而因此积聚起来的诽谤诬陷也随之涌现,众人竞相举报暨艳等人选举专用私情,对官员的好恶爱憎不从公家的角度出发。最后,暨艳等人在孙权的压力下“畏罪”自杀。</p><p class="ql-block">陆逊对诸葛恪说:“地位比我高的人,我一定要尊奉他,与他一同晋升;地位比我低的人,则要扶持他们。现在我看您盛气侵凌尊长,心中轻视下级,这不是安和福利的根基呀!”然而,孙权去世后大权在握的诸葛恪,更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最后被孙亮、孙峻设计杀死,并被夷三族。</p><p class="ql-block">广陵人杨竺年轻时被人称誉,但是陆逊认为他最终会招致祸害,劝他哥哥杨穆同他分开,另立门户,防止株连。果然,杨竺后来卷入孙权晚年的二宫之争,被孙权处死,尸身被扔到江中。</p><p class="ql-block">那么,陆逊凭什么能准确预测凶吉呢?那就是“杂于利害”的硬功。</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军争篇》曰:“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陆逊不偏执于一利,也不偏执于一害,而是善于从利中看到害、从害中看到利,故而能预测到哪些人能长远,哪些人走不远,哪些事有好结局、哪些事会生祸端。</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法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