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马关下着雨》读后感

凌晨飞雪

<p class="ql-block"><b>  《那天马关下着雨》读后感</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拜读曾丁玲老师的大作《那天马关下着雨》,我仿佛随着作者的笔触,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敬意与怀念的日子,一同踏上了前往马关烈士陵园的旅程。这篇散文不仅是对一次简单行程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情感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文章开篇,作者便以深情的笔触回顾了自己与烈士赵军生的不解之缘,以及由此而生的愿望——与烈士的战友和妹妹们一同前往马关烈士陵园。这份心愿,不仅仅是对英雄的凭吊,更是对那段战火纷飞岁月中战友间深厚情谊的向往。随着作者一行人从昆明出发,前往马关,文章的情感逐渐升温,读者也被深深地带入到那个充满仪式感和敬意的氛围中。</p><p class="ql-block"> 到达马关烈士陵园后,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祭奠的场景,而是先通过回忆自己多年前在此地偶遇牟其刚烈士墓碑的情景,巧妙地引出了对烈士们的共同追忆与敬仰。随后,母华珍老师的出现,更是将文章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位几十年如一日为素不相识的烈士上坟的幼儿园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什么是对英雄的永恒敬仰。她的出现,不仅让作者感到亲切与感动,也让读者对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充满了敬意。</p><p class="ql-block"> 文章自然转入祭奠烈士的主题;在细雨绵绵的马关,我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了一个充满敬意与哀思的世界——马关烈士陵园。文章不仅是对赵军生烈士个人英勇事迹的缅怀,更是对那段烽火岁月中无数无名英雄的深情致敬。</p><p class="ql-block"> 文章以天气为引,雨停之时,恰似天公作美,让这场祭奠多了几分庄重与肃穆。手持黄菊,步入陵园,那一座座静默的墓碑,仿佛在低语着过往的英勇与牺牲。赵军生烈士的照片,年轻而英俊,却永远定格在了25岁的青春年华,那份冰冷与心痛,直击人心。他的生命虽短,却如璀璨的流星,划过夜空,照亮了后人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赵军生连长之所以能在牺牲多年后仍被战友们铭记于心,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英勇牺牲,更因为他那平易近人、与战士亲如兄弟的高尚品质。他深藏高干子弟的身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种低调与谦逊,让人肃然起敬。正是这种把战士当兄弟的情怀,让五连的战士们在他牺牲后依然对他情深意重。</p><p class="ql-block">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感动。赵军生烈士和他的战友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与和平。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句话的含义。这些英雄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与信仰。</p> <p class="ql-block">(遵义医科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遵义市长征学学会副会长田宗远)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