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篇之所以定名“晋阳秋”,一则是因为我们秋游太原晋祠,用“晋阳秋”贴切、应景。二则是早年看过长篇小说《晋阳秋》,虽然我只依稀记得主人公、共产党员郭松在太原牺盟会开展抗日救亡斗争,是革命加爱情的故事,但这本书让我在七十年代对太原有了最初的印象,因此致敬《晋阳秋》。</p> <p class="ql-block">10月19日,雨后天晴,游览蓝天白云下的晋祠让大家觉得惬意。我有十余年没来太原了,上次到晋祠更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所以,我也很有兴致故地重游。</p> <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据史料记载,晋祠创建年代暂无考证,但最晚也在北魏时期以前(迄今约1500年以前),为纪念晋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的祠堂,又名唐叔虞祠。</p> <p class="ql-block">经过多个朝代的扩建和修缮,形成了今天所见的规模。晋祠以其丰富的建筑样式、雕塑、壁画和碑刻艺术而闻名,是古代宗祠与造园艺术结合的典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走进晋祠,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让人不禁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为奉祀邑姜后所建,是晋祠的主殿,坐西向东,位于中轴线终端。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是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处于独冠中居的地位,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首。</p> <p class="ql-block">(摘自导游图)</p><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 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实物孤例,梁思成评价“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原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明确年代记载的殿亭结合的古建筑,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风头椅上,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为宫廷生活写照。这些宋代侍女塑像,为晋祠文物中珍贵的佳作,是晋祠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是晋水主要源头。李白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p> <p class="ql-block">(摘自导游图)</p> <p class="ql-block">晋祠三绝之一--周柏。一说为西周所植,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又一说为,右边横斜的为“卧龙柏”,相传是唐叔虞封晋时亲手植。令人称奇的是,唐朝时卧柏下又长出一颗翠柏,撑住了倾斜的古柏,这株翠柏被称为“擎天柏”,树龄也在千年以上。宋代欧阳修写下:“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p> <p class="ql-block">望月楼</p> <p class="ql-block">晋祠不仅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是一处文化圣地。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领略到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每一座石碑,每一块匾额,每一尊雕像,都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晋祠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楼台亭阁,湖光山色,古木参天,红墙黄叶,游人如织,晋祠的秋色美不胜收。漫步在晋祠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在晋祠,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秋风掠过,落叶纷飞,晋祠的秋天,是一首动人的诗,是一幅美丽的画,更是一段难忘的记忆。希望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我记住你了,晋阳秋!</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文中有关资料引自公开文献。主要照片、图片和相关内容由团队成员提供,柳卫建编撰制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旅游#山西文旅#晋祠#秋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