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家会问:这个题目好奇怪:大学里的职工宿舍村怎么会和遥远的蒙古族村落联系到一起了!</p><p class="ql-block">且听我慢慢道来!</p> <p class="ql-block">那还是56年前的1968的夏季,在这两个大学村里的少男少女们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毅然决然地告别了繁华的大都市和世外桃源的大学校园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内蒙古农村。</p><p class="ql-block">他们是“天津大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的1966—1968届的高、初中应届毕业生。年龄从16岁到21岁。共28人。他们的父辈包括:学校的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的教授,职工子弟及河北省委的干部子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68年6月份刊登在红卫兵报上的光荣榜。</p> <p class="ql-block">重新打印后看得更清楚。</p> <p class="ql-block">西海力斯台是原内蒙古通辽县木里图公社的西海力斯台大队,当时也称为“东升大队”</p> <p class="ql-block">现在从北京坐高铁到通辽只需要区区4个多小时,即使从天津坐直达通辽的一般列车也仅需要11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前我们从天津出发,必须在大虎山倒车。一般情况要整整走两天才能到村里。</p> <p class="ql-block">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我们,来到了北疆,开始了新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春天在漫天沙尘暴中我们扶犁播种,随着小苗越来越高,我们要及时开苗定株,蹲在田垄上,挥动小锄左右开弓。一干就是一整天,腰酸背痛不说,连站都站不起来了,有些同学不得不回津去治疗。</p><p class="ql-block"> 夏天庄稼是生长得最快的时候,我们与社员一起冒着烈日从河里挑水抗旱,肩膀被磨得血肉模糊,也要坚持!</p><p class="ql-block"> 秋天丰收的季节!金黄色的玉米靠我们的双手一个个的从玉米杆上掰扯下来。红彤彤的高粱穗子是我们从高粱杆上割下来!被晒得像小刀子一样扎人的黄豆是我们一把把割下来!,扎在手上疼在心里!还记得全体社员挑灯在场院里剥玉米,轧高粱,颗粒入库,扛着百斤麻袋窜梭在跳板上。我们和社员一起赶着马车到公社粮库送公粮!</p><p class="ql-block">冬天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赶着马车在离村里几十里的沙坨子去检牛粪,搂柴火!</p><p class="ql-block">苦吗?累吗?确实是!为了生活,农民能干,能扛!我们也要坚持!那时候就是我们最朴素无华的想法。</p><p class="ql-block">几十年过去了,对于知青下乡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有悔论,另一种是无悔论!</p><p class="ql-block">但多数人是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的,大社会,大环境造就了我们这批知青,这就是历史,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历史,也是国家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这段下乡的经历,决定了我们后面的人生。无论再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不再害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