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星光沿途散播,长路尽头总有灯火——明湖学校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整本书跨学科阅读活动(八年级篇)

听她说

<h3>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拓展性学习任务群”中对七至九年级的师生明确提出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br>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整本书阅读”逐步成为语文教学的热点。本篇以八年级上册必读书目《红星照耀中国》为例,通过信息技术支撑下项目化跨学科学习方式进行深度探究,并辅以趣味性情境任务,以期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h3> <h3>穿越百年,星光永存———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h3> <h3>一、导读阶段(第1-2周)<br>  明确本学期必读和选读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特点和价值。<br>(一)情境创设,激发阅读兴趣:<br>  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图片、视频,展示当时国际媒体对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不实报道。(学生产疑)<br>  请学生们化身新闻小记者,带上事实的眼睛,试着走进神秘的“红色中国”里一探究竟,从书中找出相关的真相内容,并以此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澄清。(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师生交流,总结阅读方法)</h3> <h3>“拨开迷雾”记者发布会</h3> <h3>“拨开迷雾”新闻发布会</h3> <h3>(二)全员大侦探,明确真实内容:<br>  明确真相:新闻封锁之下的传言不实。<br>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诺,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客观真实地记录下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想,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br>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h3> <h3>学生设计的澄清报纸封面1</h3> <h3>学生设计的澄清报纸封面2</h3> <h3>二、积累性阅读阶段(第 3-8周)<br>  学生利用课内课外时间自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绘制思维导图、斯诺行程图、长征路线图,制作时间轴,梳理重大事件。在班级内开展整本书阅读专题讲座,深入探讨《红星照耀中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br>  任务一:梳理阅读思路,绘制思维导图(个人作业,代表展示)<br>  《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笔下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他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的所见所闻。</h3> <h3>学生绘制的整本书思维导图1</h3> <h3>学生绘制的整本书思维导图2</h3> <h3>任务二:绘制斯诺行程图(小组作业,代表展示)<br>  根据书中内容,以地点(跨学科:地理)为线索,绘制斯诺的行程图,并加以解说。</h3> <h3>任务三:长征路线图(小组合作探究作业,做PPT展示)<br>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书中内容绘制地图(跨学科:地理),讲解长征路线以及书中介绍的重大事件。<br>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播放长征相关影片记录。<br>跨美术学科设置:为长征大事件配上自己的手绘插图。<br>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h3> <h3>任务四:制作时间轴,梳理重大事件(小组合作探究作业,PPT展示)<br>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全书大事件,全面了解本书的历史背景。<br>跨学科:历史 PPT展示,师生讨论,总结梳理。</h3> <h3>任务五:讲演故事,人物读活<br>(一)评说故事小组<br>《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的报道性作品,文中有大量的采访对话, 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模拟采访,录制音频或从书中选择一个“大人物”,把他的故事连缀起来,以演说的形式分享给大家。<br>信息技术:拍摄视频</h3> <h3>小组代表分享书中的“大人物”</h3> <h3>(二)编演短剧/课本剧小组<br>从书中选择一群“小人物”,把他们与红军的故事加以编排,以短剧的形式展现出来。信息技术:拍摄视频</h3> <h3>小组分角色演绎“红小鬼”拦路彭德怀的片段故事</h3> <h3>(三)同时,与《红星照耀中国》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也丰富多样,还可引导学生进行电影片段配音、话剧片段排演等活动。信息技术:视频配音</h3> <h3>电影《红星照耀中国》周恩来与斯诺第一次见面片段配音1</h3> <h3>电影《红星照耀中国》周恩来与斯诺第一次见面片段配音2</h3> <h3>学生手抄配音台词</h3> <h3>任务六:总结评奖,精神传承<br>(一)个人颁奖小组<br>为书中的“大人物”写颁奖词,总结人物的个性特征及主要功绩。<br>小组代表发言:<br>他们以生献国,坚持中国人民的客观真理;他们至死求真,凝结成深邃泥潭的白莲。下面进行《红星》人物颁奖典礼。首先是个人奖:<br>1.最酷领袖奖——毛泽东</h3> <h3>他是一位斗志昂扬的青年<br>徒步游历,满腔热血<br>栉风沐雨,精力充沛<br>他是红军的领头雁<br>他是风雨中的掌舵人<br>他是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领袖<br>他像一座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屏障 <br>他像一条江,有深邃的感情与蓬发的活力<br>他像一颗红星,散发着绚烂的光芒,照耀着中国!<br>他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h3> <h3>学生绘制“大人物”肖像</h3> <h3>2.最佳外交奖——周恩来<br>他为革命鞠躬尽瘁<br>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br>在长征的艰难岁月里<br>他坚毅前行,与战士们同甘共苦<br>展现出崇高的革命精神<br>他是人民的好总理<br>是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的伟大人物</h3> <h3>3.最真记者奖——埃德加·斯诺<br>险峻的黄土山上<br>印下西方记者的足迹<br>他以脑袋为筹码<br>冲破了国民党的封锁<br>他越过一道道沟坎<br>冲破了重重迷雾<br>冒险为世界换来了一双看中国的眼睛</h3> <h3>(二)集体颁奖小组<br>为书中的“小人物”写颁奖词,理解他们在那个时代的重要意义。<br>小组代表发言:<br>1.资深老兵奖——红小鬼<br>额顶的红星闪闪发光<br>明亮的眼睛充满希望<br>红彤彤的脸庞写满稚嫩<br>宽大的军装掩不住斗志昂扬<br>他们象征了活力与青春正气<br>他们是那东升的朝阳!</h3> <h3>2.最美“和声”奖——红区农民<br>虽然贫苦,却还要送来给养<br>让自己的孩子参军上战场<br>自豪已取代忧伤<br>红色的西北,红色的中国,都离不开你们!<br>你们是坚强的后方! </h3> <h3>学生们在课堂上为书中的“大英雄”和“小人物”举行了一次颁奖典礼,气氛肃穆庄严。<br>方法小结:精神传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怎么做?)<br>教师总结:总有一抹红色,穿破黑暗。总有一种精神,照耀古今。<br>注:特别感谢八年级(20)班杨尊义同学将其太爷爷的各类荣誉奖章和当年使用的红军战士衣服提供给我们的整本书学习活动使用。这是他和家族的荣誉,也是所有红军的荣誉!红星永远照耀中国🇨🇳!</h3> <h3>红星照耀下的老红军太爷爷<br>一身荣誉,红星永耀🇨🇳</h3> <h3>红星照耀下的老红军爷爷<br>红星永耀中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