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菩萨顶

东哥

<p class="ql-block">菩萨顶,位于五台山灵鹫峰,占地四十五亩,顺山就势而筑殿宇,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其中康熙登台五次,乾隆登台六次,曾多次驻跸于此。</p> <p class="ql-block">从殊像寺到塔院寺和五爷庙,再到显通寺,到圆照寺,到广宗寺,最后到菩萨顶,地势一路抬高。</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灵鹫峰,相传文殊菩萨就居住在此,因此得名菩萨顶。</p> <p class="ql-block">从罗睺寺开始向上,山道坡度越来越陡峭,基本上全是步步登高的石阶,颇为考验香客们的脚力。</p> <p class="ql-block">仰望菩萨顶。</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大照壁非常亮眼,上面的文字不知是藏文还是满文。在照壁一侧,有一小门,进入此门,就来到照壁背面。</p> <p class="ql-block">转过红色大照壁仰首上望,<span style="font-size:18px;">眼前豁然出现108</span>级石阶,仿佛一架天梯直通天宫。</p> <p class="ql-block">照壁背面只有一个汉字“佛”。菩萨顶前的108级台阶,垂直高度为19.5米,宽5.1米,坡度为50度,用花岗岩条石砌成,石阶两旁是一米多高的砖砌花格栏墙,墙顶部呈波浪状。</p> <p class="ql-block">108级石阶,距离虽然不算太长,但石阶的坡度十分陡峭,无论上下都会令人步步惊心。</p> <p class="ql-block">佛家认为,人有108种烦恼,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寺前的每一级台阶就象征着一个“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意味着解脱一种烦恼,石阶尽处就是超凡脱俗的佛国领土。</p> <p class="ql-block">在山西的寺庙中,这种陡峭的石阶似乎普遍存在,显然它并非因地形而不得不如此,而是建筑设计中的有意而为之。</p> <p class="ql-block">登上石阶,迎面一座四柱三门七檐的高大彩绘木牌楼,为清康熙33年(公元1694年)所立。</p> <p class="ql-block">牌楼上覆黄色琉璃瓦,前后均镶嵌着康熙帝御制牌匾,上书“灵峰胜境”,牌匾正中上方有御印“康熙之宝”,落款为“康熙甲戌仲夏书”,即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木牌楼,高大雄伟,彩龙绘凤,色泽鲜艳,坚固精致,富丽堂皇,为五台山木牌楼之冠。</p> <p class="ql-block">牌楼侧面。</p> <p class="ql-block">牌楼背面。</p> <p class="ql-block">山门前的白塔。</p> <p class="ql-block">山门外“菩萨顶”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赫然在目。</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初名大文殊院。唐朝时因据说文殊菩萨曾在此显灵,故改名为真容院。北宋时重修,并铸铜质文殊像供奉。明永乐初年,蒙藏信徒进驻五台山,始有菩萨顶的称谓。清朝时康熙、乾隆等皇帝多次朝拜五台山并住宿于此,赐予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向大喇嘛进贡。</p> <p class="ql-block">山门前平台上有牌楼、石狮、幡杆、白塔和金塔等。</p> <p class="ql-block">山门两侧分别是钟楼和鼓楼。</p> <p class="ql-block">山门,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屋脊正中置铜制宝瓶一个,宝羊一对。</p> <p class="ql-block">山门建于高台之上,高台围以雕花汉白玉栏杆,中间有登上高台的左右两路石阶,两路石阶之间有汉白玉石陛。如上所述,其建筑等级之高绝非一般寺庙可比。</p> <p class="ql-block">山门前的汉白玉石陛,上雕九龙戏水浮雕,为保护石陛,其上覆盖着有机玻璃。屋檐下正中高悬“勅建真容院”匾额。</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p> <p class="ql-block">山门内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巨大的转经筒,显示了藏传佛教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后,迎面是天王殿。天王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盖顶,屋脊中间置铜制的莲花宝瓶,两端置鸱吻。</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内两侧的平台上,有彩塑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之后,大殿面阔七间,黄色琉璃瓦盖顶。</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位于台基之上,台基为石砌束腰须弥座,四周有回廊和廊柱。</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的前方,还设置了重檐抱厦,所以初一看,还以为是重檐顶,这就令大殿显得更加富丽堂皇、流光溢彩。</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要殿堂,也是庙内喇嘛进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前面供奉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内,后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与天王殿之间的院落中,有两株古松,还有三通绞龙石碑。</p> <p class="ql-block">三块绞龙石碑是:康熙16年(1677年)御制菩萨顶牌;乾隆14年(1749年)御制菩萨顶牌;嘉庆16年(1811年)嘉庆皇帝到五台山时所立清凉山碑记。</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旁边的大铜锅,口径达2.04米,深达1.15米。</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旁金刚殿廊下的转经筒。</p> <p class="ql-block">大文殊殿,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是一座典型的宫殿建筑。大殿面宽五间,单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屋脊中央置铜宝瓶,两端置鸱吻,四条戗脊,前有龙凤、狮子等饰物。这种规格,已是皇宫建筑的规格,只是等级略低。</p> <p class="ql-block">“大文殊殿”匾额。</p> <p class="ql-block">大文殊殿介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文殊殿的基座为石砌束腰须弥座,并围以一米高的汉白玉栏杆,前方留有石阶踏步,左右石阶中间是斜坡石陛,石陛为汉白玉雕就的团龙。</span></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最引人注目的是享誉全国的滴水檐。每年的春夏秋三季,不仅雨水如流,就是晴天也滴嗒不断,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四射,宛如大殿四周挂起了一道璀璨的珠帘,呈现出一派“檐飞花雨阶前落,地涌莲花石上生”的胜景,久而久之竟然水滴石穿,把大殿四周的石阶和石板穿出了一大圈蜂窝状的小坑,最深的地方有5厘米多。然而,在1984年对大殿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后,这一奇景永远消失了。后来经研究发现,形成滴水的原因是:滴水殿的屋顶由四个坡面组成,四个坡面中位线以下所有的琉璃扁瓦上都留有一些可以渗水的沙眼。下雨的时候雨水就顺着这些沙眼渗到了瓦下,瓦的下面是30厘米厚的泥土层,泥土层的下面是三层各有2厘米厚的石灰层和铁皮。铁皮可以隔水,于是泥土层中渗漏下来的雨水受到石灰层和铁皮的阻隔,就顺着石灰层坡面缓慢下流,在殿檐外的瓦下渗出,形成了滴水的奇景。</p> <p class="ql-block">大文殊殿内正面塑像三尊,均为喇嘛教的造像风格,正中文殊菩萨,左观音,右普贤,合称“三大士”。这三尊佛像是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清圣祖敕掌仪司员外钟德送来。殿中还悬挂着乾隆皇帝的御匾一块,上书“人天尊胜”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前院内,有汉白玉石碑坊一座,其坊额上刻有康熙御笔“五台圣境”四个大字,落款为“康熙之宝”印。</p> <p class="ql-block">由此门出来,可来到后院。</p> <p class="ql-block">富丽堂皇的琉璃墙。</p> <p class="ql-block">屋脊上站着小鸟。</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右侧的红色建筑是菩萨顶的主体部分,左侧的青灰色建筑是菩萨顶的后院。</p> <p class="ql-block">通往后院的石阶。</p> <p class="ql-block">这画面看上去是不是很有点皇宫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右手边是一长排僧房。</p> <p class="ql-block">僧房对面有一个挺大的院落,其中有藏经楼,还有高大的香炉一座。</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右侧是山门,左侧是东院入口。</p> <p class="ql-block">东院中的“御碑院”,其中的乾隆御碑以方形巨石雕成,高六公尺,每面宽一公尺,四个面上分别刻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p> <p class="ql-block">汉文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东禅院院墙上的“大悲咒”。</p> <p class="ql-block">刚离开真容院,山门已经关闭。</p> <p class="ql-block">夕阳中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随着夕阳下山,光线正一点点逐渐暗下去。</p> <p class="ql-block">在山门前的大平台上欣赏对(东)面的群山。</p> <p class="ql-block">夕阳在对面山头上留下一抹金色。</p> <p class="ql-block">随着夕阳的落山,对面群山上的那一抹金色正在慢慢消失。</p> <p class="ql-block">山下“塔院寺”的大白塔正在维修,外面围着绿色的安全网。</p> <p class="ql-block">山下那一大片建筑,不知是哪个寺庙,好像还没有完全完工。其巨大的殿宇,外表虽然十分壮观,但却是没什么价值的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p> <p class="ql-block">正在闭门维修中的圆通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