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万珍宝——远渡重洋回祖国

蓝梦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赵泰来</span>,出生于1954年,广东东莞一个名门望族之家,他是近代外交家<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伍廷芳的外曾孙,</span>伍廷芳可不简单,他是清末驻美国、秘鲁等国的大使,签订近代中国第1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当过外交总长、司法总长、广东省长等等,他特别喜欢收藏,包括后3代的子孙,也不断走上收藏的道路。</p><p class="ql-block">其叔公<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赵聿修</span>是太平绅士、元朗富豪,父亲在虎门镇医院当医生,其实赵泰来小时候不愁吃穿,但15岁时,赵泰来的父母双双去世,赵家受到剧烈冲击,很快,家里的钱就用光了。1969年,15岁的赵泰来走投无路,跑去投奔在中国香港的姨妈,姨妈二话不说收留了他,机缘巧合下,赵泰来还成了中国画家赵少昂的入门弟子。广州番禺沙湾镇宝墨园永远名誉园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69年定居香港</span>后更致力于中国书画艺术作品的征集、收藏、推介和弘扬工作。</p><p class="ql-block">1980年以来,先后在海外组织举办20多次书画艺术展览,并于1990年出资在广州番禺南沙兴建私人艺术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995年11月,毅然决定将自己收藏的中国历代陶瓷、书画和欧洲文物等珍品3000多件无偿捐献给广州艺术博物院,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发展广州文化艺术事业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1998年的秋天,北京的国家博物馆迎来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展览:6万多件珍贵的中国古董文物,它们历经沧桑、漂洋过海,终于回到了这片生养它们的土地。而促成这一壮举的,既不是政府的宏大计划,也不是博物馆的官方行动,而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普通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赵泰来</span>。</p> <p class="ql-block">那是1977年冬日的一天,赵泰来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电话那头是远在英国的姨妈:“孩子,我的时间不多了,有件重要的事情,必须交给你。”姨妈的声音急切而沉重,赵泰来心中充满了疑惑,但没有多问,立刻收拾行囊,飞往英国。当他踏入姨妈的庄园,被带到一个阴暗的地窖前时,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不已。地窖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文物,瓷器、青铜器、玉器、古书…</span>…每一件都精美绝伦,仿佛是一座<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微型的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姨妈拍了拍赵泰来的肩膀,语气沉重地说:“这些都是你曾外祖父(伍廷芳)的收藏。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他眼睁睁看着无数中国文物被掠走,心痛至极。后来,他倾尽家财,悄悄从外国人手中买回了这些流失的宝物。如今,我已年迈,没有其他亲人可以托付,这个重任只能交给你了。把它们带回中国。”</p> <p class="ql-block">之后的十年,赵泰来就一直在这座庄园里清洗整理这些文物。为了避免引人注目,他不惜把自己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国籍改为了英国籍</span>。在整理清点这些文物的时候,他也<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没有雇佣任何帮手,甚至连自己的家人都没有告知。</span>十年如一日,他对每件珍宝细致地处理着,放下了自己所有的生活。甚至有的时候被大的瓷器<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磕掉</span>了牙,被大的青铜器<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砸碎</span>了脚趾头,依旧没有放弃。其背后是对这些中国文物的爱惜以及家族的使命,也是对这些中国文明的艺术品的一种敬畏。与此同时,面对着被清点出来的数以万计的文物,赵泰来也是如履薄冰。生怕这些被家族几代人守护的文物出现差池,在不能请安保人员的时候,自己特意养了四条凶悍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猎犬来帮助</span>看家护院。</p> <p class="ql-block">赵泰来先后将这些文物捐赠给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美术馆以及广州番禺宝墨园等单位。2000年的时候,又先后向中国历史博物馆、江苏盐城博物馆捐赠了数千件文物。其中被评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国家三级以上的文物</span>就有150件之多,涉及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商周、战国</span>等文物。有人说:“如果对比国外拍卖行所拍卖的价格,这些年赵泰来捐出的藏品总价<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多达十几亿</span>。”</p> <p class="ql-block">1998年秋天,最后一批文物终于抵达北京,赵泰来看着装满文物的箱子在国家博物馆卸下,心中百感交集。20年的辛勤付出,终于换来了这些国宝的归来。那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他举办了一场简朴而庄重的仪式。他站在展柜前,凝视着那些熟悉的瓷器和玉器,泪水不禁涌出眼眶:“你们终于回家了。”这些年,他将这项使命视为自己的责任,用20年的坚持,将6万多件珍贵的文物一件件带回中国,为国家和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这个功利化的时代,他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更为纯粹的情感:爱国不仅仅是口号,更是默默无闻的奉献。正如赵泰来所说:“这些文物回到家,我的心也就安了。”</p> <p class="ql-block">赵泰来,一位心怀大义没有小我,真正顶天立地的中国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