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保定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历来为京畿重地和“首都南大门”。保定以前为直隶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也是河北省最早的省会,长期是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span>保定还是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毛泽东亲笔题词:“抗日模范根据地”。</span>抗战时期,为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保定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保单位69处,有直隶总督署(清代八大督署之首)、古莲花池、大慈阁等。</span></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1日晚19:16分,我和小妹从广州火车站踏上一路向北的列车,去寻找和回味几十年前坐绿皮火车回老家的感觉。我的老家在保定市顺平县,每次回老家都会路过保定,但从未停下来去看看保定城,这次回老家要在保定与在天津旅游的弟弟妹妹们汇合,一起回老家,所以专程在保定停留两天,感受一下这座历史古城的魅力。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22日晚上18:18分终于到达了保定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入住酒店后放下行李,到“老头包子”铺简单吃了点包子和粥,赶紧步行去看看夜色中的保定西大街。西大街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淳化年间,形成于元代,兴盛于明清时期,是保定市中心一条保存较为完好的具有明清、民国时期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西大街的建筑风格独特,以二层建筑为主,具有明清、民国时期的风貌特色。建筑风格融合了中西元素。</p><p class="ql-block"> 保定的主要景点大多集中在莲池区裕华西路附近,我们住在永华南大街的酒店,步行就可以到达这些景点。</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保定市区在战国时期始建城池,有三千多年历史。原始社会末期的唐虞时代,今保定市属于冀州和幽州。保定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蒙古太祖二十二年,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保定之名取“永保安定”之意,源于元至元十二年,当时改顺天路为保定路。明朝朱元璋废保定路改保定府,崇祯十一年设保定总督,清代沿旧制仍设保定府。清康熙八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始为直隶省会。保定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了许多著名人物,如:刘备、赵匡胤、祖冲之、关汉卿、六祖惠能法师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都诞生于此,</span>现代还诞生了郭晶晶等体育冠军。</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品尝了保定的特色美食“驴肉火烧”,就前往兴华路的清河道署和淮军公所。因去的太早了没开门,只好在门口拍张照片,<span style="font-size:18px;">然后去不远处的古城墙。</span></p><p class="ql-block"> 清河道署是清河道员办公和居住的场所,是我国惟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代水利管理机构的道台衙署,全称“分巡道直隶清河道”,正四品,设立于清雍正四年,主要负责大清河、滹沱河及各淀泊等畿南水系的治理,清末裁撤。</p> <p class="ql-block"> 淮军公所,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是李鸿章为纪念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阵亡的“将士”而建的昭忠祠。清光绪十四年至光绪十七年(1888~1891年),李鸿章奉诏修建的“淮军昭忠祠”及“公所”(淮军办公驻地)合一的建筑群。戏楼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封闭式戏楼,是整个淮军公所的精华所在,也是淮军公所“中西合璧,南北交融”建筑特色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在淮军公所摆着一辆过去在冀中平原地区很常见的木质独轮车,我十几岁回老家时常见到这种车。如今五十多年过去了,再次推起独轮车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感到无比亲切,无限感慨,</span>时空仿佛穿越到了五十多年前,只可惜时光不会倒流,往事也只能回忆了。</p> <p class="ql-block"> 保定古莲花池始建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由元代汝南王张柔创建。这个古典园林经历了从私人居所到官府占据、书院、行宫和公共园林的变迁,融合了中国南北园林的特色,展现了元、明、清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名园之一。</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十年(1745年),古莲花池宾馆扩建为行宫。乾隆、嘉庆、光绪三朝帝后均来此驻跸巡幸,乾隆皇帝先后6次来此游赏。古莲花池牌楼,歇山式建筑,是一座三门四柱的彩绘牌楼,门上悬挂民国年间大总统徐胜昌书“古莲花池”大字横匾。</p> <p class="ql-block"> 古莲花池内的直隶图书馆为一座两层西式楼房,1908年,直隶省提学使卢靖筹款,在古莲花池东部建立了“直隶图书馆”,建筑面积为24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西式,具有典型的欧洲建筑特点。馆内收藏图书2000余种,是长江以北地区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已超过百年。图书馆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钟楼商厦的前面,是保定钟楼,又叫鸣霜楼,原名宣德楼、干云楼,位于裕华西路233号北侧,紧邻大慈阁,始建于明宣德年间。保定钟楼,型木式建筑,坐北朝南,建筑格局仿辽金形式,重檐歇山布瓦顶。二层楼上悬挂有大钟,铸成于金大定二十一年,整个建筑外观秀美玲珑,体现了古建筑的典雅与庄重。保定钟楼是保定古城中可以将保州城和保定路、保定府的历史文化连接起来的重要文物之一,楼体的建筑也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大慈阁位于保定市莲池区穿行楼北街57号。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大慈阁由元代蔡国公张柔所建。一组寺庙建筑群体,因其主体建筑称大慈阁而得名,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大慈阁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的山门,门楣书“真觉禅寺”,天王殿后东为钟楼,西为鼓楼。主体建筑大慈阁歇山布瓦顶,重檐三层。2006年5月25日,大慈阁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去的时候大慈阁正在维修,所以只能在外面拍张照。</p> <p class="ql-block"> 保定天主教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始建于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901年),扩建于清宣统三年(公元1910年),由法籍传教士所建,名为“圣伯多实禄堂”。教堂的建筑风格为罗马式,采用青砖构造,具有高大庄严的特点,整个建筑富丽堂皇,典雅庄重,气势恢宏。其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保定市中心,毗邻直隶总督署和古莲花池等著名景点,成为保定市的一个重要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前身为清朝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该校成立于1912年,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保定军校与广州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学堂、东北讲武堂并称为“民国四大军校”。培养了众多显赫人物:叶挺、蒋介石、李济深、张治中等。这些毕业生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军校在战乱中屡遭损毁和拆除,1995年在旧址上建成了仿原军校建筑风格的纪念馆,2002年修复扩建工程完工,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大门、尚武堂、东西厢房、教室、宿舍等。遗憾的是我们去的时候军校没有开放。</p> <p class="ql-block"> 直隶审判厅旧址,位于莲池区法院东街236号,是保定市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清末民初的司法类建筑。该建筑由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筹建,清宣统二年(1910年)投入使用。院落为天井式二层小楼,青砖卧垒,券窗券门,包括南楼、北楼、东、西配楼等四座文物建筑。该建筑兼有清末西方建筑风格与中国南方建筑布局,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p><p class="ql-block"> 直隶审判厅是中国从封建司法制度向近代司法制度演变的重要节点,开创了地方行政、司法权的分立,为近代法院鼻祖,直隶审判厅旧址是中国现存唯一的清末地方审判机构,在中国法制史上有比较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光园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是明代大宁都司右卫署和断狱司署,后为直隶巡道司狱署。1916年,曹锟将其改建为自己的私人官邸,因敬慕戚继光,故改名为光园。光园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正门设计精美,上部有拱形石雕花,下部由石柱支撑。园内不仅有中式园林的优雅,还融入了西式建筑的元素,展现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韵味。解放后前部花园和西北后部二排平房被拆除,仅剩主体建筑——正厅,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建筑,2015年,光园改为保定市方志馆(抗日战争史料馆)。</p> <p class="ql-block"> 明朝时期,称直接隶属于京师的地区为直隶,分为北直隶和南直隶。北直隶包括今北京、天津、河北大部以及河南、山东的小部分地区;南直隶则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清朝时期,北直隶改为直隶省,后来逐渐扩展到今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北部等地。1928年,直隶省改名为河北省。</p><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旗杆是清代直隶总督署的重要标志,象征着直隶总督的权威与地位。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衙署,在清代,只有三品以上官员的衙署门前才可以立旗杆,而直隶总督署门前的旗杆更是高达33.6米,成为当时全国最高的旗杆之一。</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署<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保定市裕华路,</span>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也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隶总督驻此,至1911年清朝灭亡,历经182年,直隶总督署共有74位直隶总督在此任职,如赫赫有名的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建国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p> <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大门的两旁一对黑底金字抱柱联: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这副对联不仅写出了当时直隶所辖范围,更是凸显了历经清朝八位皇帝一百八十年,九十九任七十四位直隶总督的显赫声名。</p> <p class="ql-block"> 大堂正中上方悬挂一方匾额,上书“恪恭首牧”是当年雍正皇帝御笔,用以褒奖克勤克俭的直隶总督唐执玉。</p> <p class="ql-block"> 清代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幕府。</p> <p class="ql-block"> 两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每次旅行总会留下遗憾,大慈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因维修没能入内参观,直隶审判厅因去的太晚已经闭馆,保定还有很多历史古迹,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的,保定,后会有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