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黄桷大佛

快乐使者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安岳,中国石刻之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安岳石刻是四川省安岳地区流传的一种传统雕刻艺术。安岳石刻始于南北朝时期,盛于唐、五代和北宋时期,以佛教造像为主,亦有道教造像,境内有古代石刻遗存五百余处、造像十万余尊。安岳石刻继承和延续古代的摩崖造像艺术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它有圆雕、塔雕、壁雕、碑刻等技艺形式,刻工精细,刀法娴熟,匠心独运,人物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8年6月7日,四川省安岳县申报的石雕(安岳石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黄葛(黄桷)大佛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黄桷大佛,又名黄葛大佛,位于安岳县鸳大镇黄桷铺福应山石岩之上。佛前清代重修庙宇七重,是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据说原来大雄宝殿宏伟壮观,佛阁戏楼争相辉映,斗拱翘角古朴华丽,加之寺院周围青松翠柏掩荫,流水桃花衬托,特别是庙后有一直径两米多的巨大黄桷树,终年树冠遮天蔽日,因而环境十分幽静,其大佛造像也因此树得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供奉有释迦牟尼佛、紫竹观音、滴水观音、东(西)方三圣、百态观音等118尊佛像,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约公元724年),建有石木结构、砖混结构、木质结构的大雄宝殿、长廊亭阁、华严殿、三圣殿、佛堂等建筑。大佛为释迦牟尼佛坐像,依高岩石壁雕刻而成,像高十六米,头高四点二米,满头螺髻,头顶螺髻直径二十公分,身披袈裟,结跏坐于五米高的莲花座上,面部圆润丰满,神态端庄慈祥,穿通肩袈裟,内村轻薄佛衣。造像古朴大方,巍巍壮观,线条刚劲流畅,令人望而起敬。充分显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鬼斧神工的雕刻艺术,不愧为石刻宝库中的珍贵文物。古人为蔽风雨侵蚀,清代建寺七重,叠叠而上,直至佛像头顶。据说原来大雄宝殿宏伟壮观,佛阁戏楼争相辉映,斗拱翘角古朴华丽,寺周林木掩映,风景秀丽。庙后有一直径两米多的巨大黄桷树,终年树冠遮天蔽日,因而坏境十分幽静,其大佛造像也因此树得名,佛座下清泉如注,冬暖夏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9年,破损的寺庙维修一下成了小学,这应该是当年的校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新建中的殿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佛!这尊佛1961年就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憾的是1966年文革中佛头被炸毁,仅留底座和佛身。1991年当地群众集资维修后,降级为资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