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古埃及文明

悠外婆

<p class="ql-block">古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这里,诞生了最早的文字、城市和国家,建立了古代最发达的来世信仰体系;在这里,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诸文明经历了复杂的融合过程,多元文化在选择和再造中传承发展,走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2024年恰逢中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和"中埃伙伴年",2024年2月25日,中埃签署古埃及文明大展赴华文物展览合作协议。</p> <p class="ql-block">“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重磅大展。</p><p class="ql-block">7月17日,“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举行开幕仪式,并于7月19日向公众开放;展期将近13个月,延续至2025年8月17日结束。</p> <p class="ql-block">这次展览是由我国学者自主策划,共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包括图坦卡蒙、阿蒙涅姆赫特三世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雕像,成套木乃伊棺,女王金饰以及萨卡拉地区新发现的彩绘木棺、动物木乃伊和雕像等重磅展品。另有若干件中国文物参展,展品数量超过800件。展览以中国学者的独特理解,注入更加多元的视角,<span style="font-size:18px;">力图向观众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古埃及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展</span>览的举办为两大古老文明交流碰撞出美妙火花,同时也将拉开中埃两国之间未来更广泛人文合作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大展开馆以来,一直就是一票难求,每天预约进馆参观人数居高不下,需要限流。成为上海滩最热门的展览,注定是一次文化盛宴。</p> <p class="ql-block">好友L兄神通广大,通过千里之外的朋友辗转帮忙,预约到了2024年11月5日的组团参观。当我们接到通知时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获得如此难得的机会而喜笑颜开,也真的佩</span>服他的热心和办事能力。</p> <p class="ql-block">我们早早的来到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前,就看到一座雕塑伫立在博物馆门前。雕塑铭牌上有文字介绍:美内普塔站像。这座高达240厘米的花岗岩雕塑是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卢克索博物馆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美内普塔是古埃及第19王朝的第四任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第十三个儿子。虽然这位法老在花甲之年即位,但这尊雕像依然把他刻画成一个青壮年,力图展示法老最为理想的形象。法老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姿态立于底座之上,背后的支撑物上刻有象形文字铭文。法老头戴尼美斯头巾,额前饰有象征王权的圣蛇徽标,上身赤裸,下身着短裙。雕像高大庄严,五官清晰,肌肉线条流畅明显,展现了新王国时期工匠的精湛技艺。</p><p class="ql-block">在美内普塔父亲的统治末期,埃及内部的军事力量式微,美内普塔继位后曾调集军队,面对海上民族和利比亚联军取得了一场巨大的胜利。作为美内普塔最著名的纪念物之一,美内普塔胜利石碑不仅描述了这场胜利,还在最后提及了迦南地的战事,被认为是最早提及以色列的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前的墙上悬挂着大幅招贴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营造出热烈气氛。告</span>诉人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珍贵的埃及文物从遥远的非洲来到我们身边!上</span>海博物馆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火热进行中!</p> <p class="ql-block">年轻博主正在展览馆门前拍视频,内容似乎与古埃及文明展览有关联。现在,抖音、小红书等成为民间媒体人的展示平台,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更何况是热门大展,民间媒体人自然不会放过获取流量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有美摄者就一定有美拍。乘着观展前人流不多赶快来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L兄正在为大家办理参观手续,久未谋面的朋友相谈甚欢。</p> <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参观事项。</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进一楼展厅,人潮汹涌的火热场面扑面而来。我们即将穿越时空隧道,感受千年神秘。</p> <p class="ql-block">三位从南通专程赶来观展的友人还没到,我们先来一张合影后再参观。</p>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馆长和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都为展览写下热情洋溢的前言。</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优秀的文明之一。其经久不衰的文明遗产,以丰富的成就为标志。些成就让世界看到了历代埃及人民多么富有才知,多么善于创造。长期以来,埃及的历史一直与人类文明广泛的叙事交织在一起。宏伟的金字塔与神庙,还有令世人印象深刻的陵墓,都是埃及人在各个领域变革的明证。</p><p class="ql-block">埃及文化在全球有多么大的影响,就反映在各国无数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中。这些地方收藏了宏富的埃及文物。这些地方开办的展览,吸引了无数参观者。他们为胡夫、图坦卡蒙等标志性人物所吸引。胡夫大金字塔是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世界奇观;少年法老图坦卡蒙的宝藏吸引了全世界的注目。</p><p class="ql-block">本次"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所示藏品丰富多彩,代表了埃及文明的诸多方面。展品包括奥赛里斯、伊西斯、荷鲁斯、普塔等埃及著名神灵的画像。此外,还展示了来自不同朝代、各位法老的宝物。展览还突出了官员、祭司等社会上层人物的塑像。这些名贵的文物,让观众得以一窥古埃及文明的灿烂。</p><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还展出了另一类不同寻常的文物,包括石刀、重要的前王朝时期陶器、化妆用的调色板。这些文物揭示了早期人类历史和古埃及人的日常社会生活。其丰富多彩,跨越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家庭、宗教、墓葬等语境,正折射出埃及社会的多面性。</p><p class="ql-block">我身为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对我国能在文明厚重的中华大地,参与举办本次高规格展览,深感荣幸。希望所有展品都能化身为我们埃及的文化使者,盛情邀请广大中国人民来访我国,亲身体验埃及文明的壮丽。</p><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伊斯梅尔·哈立德博士</p><p class="ql-block">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秘书长</p><p class="ql-block">埃及开罗</p> <p class="ql-block">壮丽的尼罗河流经千里沙漠,汇入地中海。在她滋养的广袤黑土地上,古埃及文明萌发壮大,成为地中海文明圈的中心和人类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古埃及,总与"震撼"和"神秘"相连,在这里,诞生了最早的文字、城市和国家,建立了古代最发达的来世信仰体系,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文明成就;在这里,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诸文明经历了复杂的融合过程,多元文化在选择和再造中传承发展,走向未来。</p><p class="ql-block">埃及与中国同为文明古国,它是我国第一个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也是我们的好兄弟、好伙伴、好朋友。2024年恰逢中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和"中埃伙伴年",我们欣然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携手共进,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的第四个大展,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此次展览是中国官方博物馆与埃及政府间的首次合作,也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埃及文物出境展,它将见证中埃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及其进入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代。</p><p class="ql-block">展览通过一部通史"法老的国度"、两个专题"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展开独立叙事。这是我们自主策划的古埃及大展,它不仅是展览界的一个里程碑,也将是埃及学研究的重要分水岭,来自中国学者的独特理解将为埃及学注入更加多元的视角。展览的举办为两大古老文明交流碰撞出美妙火花的同时,也将拉开中埃两国之间未来更广泛人文合作的序幕。</p><p class="ql-block">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次从尼罗河到长江、再到黄浦江的跨时空之旅;让我们共同享受这场世界顶级的饕餮文明盛宴;让我们共同聆听两个古老的国度历经悲欢,在神奇相遇与伟大共鸣中展开大河文明之间、古代与现代之间的双重对话。</p><p class="ql-block">褚晓波博士</p><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馆长</p><p class="ql-block">中国上海</p> <p class="ql-block">辛努塞尔特<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世头部雕像放置在一楼大厅非常醒目的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法老的国度”用1500平方米的展厅,讲述了从史前到希腊罗马时期将近3000年的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通过宇宙观念、社会秩序、文字书写、工匠技艺、墓葬习俗等,来揭开古埃及文明的神秘面纱。看完这部分展览,对3000年的古埃及文明历史就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法老的国度"以创世神话为起点,聚焦古埃及文明的地标﹣神庙与金字塔,探寻古埃及文明的底色,追溯文明的轨迹。这是一场横跨三千年的文明之旅,涵盖古埃及社会制度、日常生活、精神世界等方面。</p> <p class="ql-block">“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穿过千里沙漠,注入地中海,是古代最发达的高速通道。它定期泛滥,带来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人类的早期文明。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每年尼罗河泛滥又退去,这种对立统一、循环往复的自然节律,促生了秩序与混乱对立共生的宇宙观,贯穿古埃及文明的始终。</p> <p class="ql-block">古埃及人将对大自然的认知演绎为上千个神祗的形象,通过供奉众神维护宇宙秩序。这种根植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宇宙观,使得古埃及人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归属感与文化凝聚力,推动了王权的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p> <p class="ql-block">奥赛里斯站像 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p> <p class="ql-block">观众纷纷挤在展柜前,或者借助翻译器,或者听取讲解员介绍。虽然有分时段限量观众的举措,但如此拥挤的场面使得观展体验极差。当然,人潮汹涌也体现了国人对文化盛宴表现出了极大热情。</p> <p class="ql-block">复活的奥赛里斯像 第26王朝(公元前664--前525年)。因观众太多,实在挤不到合适角度拍出面部。</p> <p class="ql-block">画有船、动物和鸟类的陶罐(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5300--前3000年)。</p> <p class="ql-block">右上:石刀 早王朝时期( 约公元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3000--前2686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上:仿篮子石盘 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613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彩陶几何网格纹壶 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4700--4400年)</span></p><p class="ql-block">将埃及和中国的文物放在一起展出是展览的一大特色,一对比就发现古埃及文明来的更早,且工艺更精巧,观众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神人关系和谐、王权与神权结合,是古埃及人信仰世界的突出特点。在古埃及辞书的分类中,神、人、死者分属天界、地界、冥界,而国王同时属于三界,他决定着国家兴衰,维护着社会和自然界的秩序。</p> <p class="ql-block">石碗 第2王朝(公元前2890--前2686年)</p><p class="ql-block">石碗外侧刻写了国王哈特普赛赫姆威的荷鲁斯名,表现形式为荷鲁斯站在象征宫殿的符号"塞拉赫"( Serekh )上,符号内写有国王的荷鲁斯名,意为"两股力量皆获满足",表明这位国王在位期间维护了上、下埃及的统一与秩序。</p> <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像 (<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1985-前1773年)</span></p><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卡纳克神庙出土了七尊雕刻风格和身体特征相仿的雕像,其中两尊刻有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王名,这批酷像因此被认为都属于这位国王。</p><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统治埃及长达四十五年,期间曾与其父辛努塞尔特三世共治二十年,埃及在他们的统治下进入了中王国的"黄金时代",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有了显著的发展。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在位期间大力开垦法雍绿洲,开展大规模的采矿活动,探索远距离的商贸路线,使商业远征队的足迹遍布上下埃及和周边沙漠,这也为这一时期的建筑营造和雕像制作提供了充足的珍贵石材。</p> <p class="ql-block">阿蒙神妻舍普恩威瑞特二世像 第25王朝(公元前747--前656年)</p> <p class="ql-block">红玉髓是埃及本土一种常见的半宝石,因其色泽而象征献血和生命,并和太阳神的力量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刻有各种自然场景和生活场景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从供奉诸神到祭祀祖先,从国王加冕到亡者下葬,古埃及人活在仪式的世界里。通过对仪式的解读,一个等级分明的金字塔社会呈现在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彩绘太阳船模型 古王朝时期(公元前2686--前2160年)</p> <p class="ql-block">卡埃姆赫塞特及妻儿彩绘雕像 第6王朝(公元前2345﹣前2181年)</p> <p class="ql-block">国王和王后头像 双面浮雕板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一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的神庙、陵墓、宫殿中均有大量的浮雕装饰,但在正式动工之前,工匠们需要不断练习以磨砺其手艺。这块浮雕板可能是工匠的习作,两面分别雕刻了国王和王后的头像。</p> <p class="ql-block">劳作的陶俑。</p> <p class="ql-block">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描绘和建构客观世界的一种尝试。圣书体象形文字通常出现在神庙墙壁、纪念物上,成为有象征意义的符号。</p> <p class="ql-block">梅米彩绘假门 第5--6王朝(公元前2494--前2181年)</p> <p class="ql-block">向图特摩斯三世献礼石碑 新王朝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 <p class="ql-block">包金朱鹭像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这类朱鹭像一般用于放置朱鹭的木乃伊。在下埃及的孟菲斯地区,神庙附近的水域饲养着大批朱鹭,它们活着时是图特在人间的化身,死后则被制成木乃伊放入朱鹭雕像或带盖陶罐。朝圣者会购买与自己信仰的神明相关的神圣动物木乃伊,供奉在神庙的祭坛上,用于探问神谕、祈求保护或虔诚还愿。</p> <p class="ql-block">地理纸草 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0年)</p> <p class="ql-block">铁器时代的世界帝国的出现,波斯,压力山大和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发展,使原来独立发展的文明地区渐趋一体化,加速了文明交融和传统再造的过程。古埃及文明最终由尼罗河汇入地中海边更广阔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三种文字书写的双语石碑 罗马埃及时期(公元前30--公元395年)</p> <p class="ql-block">伊西斯怀抱荷鲁斯像 <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span></p><p class="ql-block">伊西斯怀抱荷鲁斯的主题在后期埃及时期盛行,并延续至希腊罗马时期,可能是基督教中圣母玛利亚怀抱圣子这一主题的灵感来源。这一时期,伊西斯不断吸纳古埃及其他女神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头饰的融合,如两侧牛角与太阳圆盘的造型来自哈托尔女神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彩绘镀金奥赛里斯像 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 <p class="ql-block">伊奥尼特女神坐像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雕像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于卢克索的阿蒙荷太普三世神庙的庭院中,是考古学家发现的首个伊奥尼特女神雕像。伊奥尼特是底比斯的一位地方神,在新王国时期被纳入卡纳克当地的九神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镀金木乃伊面具 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公元395年)</p> <p class="ql-block">悬挂着的是木乃伊肖像。</p> <p class="ql-block">以来世信仰为核心的宗教体系,是由古埃及社会精英综合地方传统打造的高级文化。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表达行式:1.墓葬文学。2.建筑,图像表达。3.相关主题的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p> <p class="ql-block">人形棺盖 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 <p class="ql-block">阿蒙祭司的墓葬纸草 纸莎草纸 <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用埃及(公元前664﹣前337年)</span></p><p class="ql-block">丧葬纸草是古埃及人重要的随葬品之一,旨在保护死者克服冥界的所有阻碍。这份丧葬纸草属于某位阿蒙神祭司,画面分为四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头枕 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p class="ql-block">头枕下方的女性形象双膝跪地,作托举状,或与天空女神努特托举太阳相关。在古埃及信仰中,头枕与死亡和来世有关,因为死亡和睡眠相似,是暂时的无意识状态。随葬头枕寓意着死亡只是一场梦境,而死者终将醒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狮形浇祭供桌 第3王朝(公元前2686﹣前2613年)</p><p class="ql-block">供桌发现于萨卡拉的梯形金字塔旁的一处地下墓穴中,其外观与制作木乃伊使用的石床一致。这种石床表面略倾斜,末端带有水槽,方便引流防腐过程中流出的液体和清洗遗体用的水。供桌前端为两头狮子的形象,成对的狮子象征着地平线,而太阳神每日从地平线升起,石床的形状因此具有了复活的含义。但萨卡拉发现的这张石床的实际尺寸远远小于真实的木乃伊防腐床,因而很大可能是浇祭使用的供桌或防腐床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河马雕像 第17王朝(公元前1580--前1550年)</p><p class="ql-block">河马的蓝色身体上绘有尼罗河两岸的动植物,费昂斯材质的独特蓝色意指尼罗河水的粼粼清波,动植物间的互动则体现了尼罗河充沛的生命力。古埃及人在墓葬中放置河马小雕像,是希望这种凶猛的动物能在冥世之旅中帮助亡者抵御其他有危害的生物,例如鳄鱼,从而顺利抵达来世的乐土。</p> <p class="ql-block">书吏卡的塞尼特棋盒与棋子 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p><p class="ql-block">塞尼特是一种棋盘游戏,"塞尼特"意为"通过"。下棋的画面最早出现在古王国时期的壁画中。新王国时期,塞尼特棋有了来世信仰方面的象征意义,在《亡灵书》中,死去之人会与一个看不见的对手下棋,获胜者的灵魂将顺利穿过冥界,赢得重生。</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狮身人面像雕塑。</p> <p class="ql-block">看完"法老的国度":L兄兴奋不已,感叹道:这里的展品让人震撼不已,流连忘返,这些文物将古埃及的宇宙观、社会秩序、文字艺术…全都浓缩展现。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进第二个展厅:萨卡拉的秘密。</p><p class="ql-block">萨卡拉是被古埃及人沿用最久的古老墓地,有3至13王朝的15座金字塔,也是贵族墓葬、动物木乃伊埋葬极其密集之处。2020年萨卡拉考古新发现,包括修建于公元前600年的猫女神神庙遗址,以及猫神祭司地下合葬墓穴中的完好遗存等,被列为当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萨卡拉便成为举世瞩目的考古遗址。</p><p class="ql-block">“萨卡拉的秘密”首次系统公布埃及考古队在萨卡拉地区展开自主考古以来取得的重大发现,解读萨卡拉作为复古之都的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了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神圣动物崇拜。</p><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后期,由于国家分裂,外族入侵和社会动荡,加剧了民间对魔法和巫术的信仰,神圣动物崇拜因此风靡一时。有些被认为神灵的动物被饲养和宰杀,制成木乃伊卖给大众,作为献给神的供奉或还愿物品。</p> <p class="ql-block">新王国时期,在萨卡拉墓区有一座猫神庙,是埃及境内存世不多的考古遗址。</p> <p class="ql-block">猫神巴斯泰特立像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牛犊卧像 托勒密埃及时期(公元前332﹣-前30年)</p><p class="ql-block">1962年2月由埃及探险学会于拉迪姆发掘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各种鸟神像</p> <p class="ql-block">埃及祭司分为多个层级,工作的类别也多种多样,因为无论神庙、墓地还是先王们的祭祀场所都需要专门的"服务人员"。同一个人可以身兼多个神灵的祭司,也有的高官同时兼任大祭司的职位。</p><p class="ql-block">祭司大致有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瓦布祭司:意为"洁净之人",是神庙中的基层祭司,负责运送供品,在神庙的每日供奉中担任辅助工作,以及在节日时肩扛圣船参加庆典游行。</p><p class="ql-block">诵经祭司:有读写能力,主要工作是在仪式中念诵祷文和咒语,因此在葬仪和神庙祭仪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p><p class="ql-block">"神之父":负责神庙的食物和其他供应,以及清点神庙财物。他们也参加神庙的每日供奉仪式。</p><p class="ql-block">"神之仆";通常为高级祭司,他们掌管神庙每日供奉所用物资,拥有财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彩绘普塔﹣索卡尔木雕 后期埃及 (公元前664﹣前332年)</p><p class="ql-block">普塔﹣索卡尔神也即普塔﹣索卡尔﹣奥赛里斯神。普塔是孟菲斯神论中的创世神;索卡尔则是孟菲斯地区的鹰神,最初可能是工匠保护神,但很快便与墓葬传统相联系,频繁出现于金字塔铭文中,因此又与奥赛里斯产生联系。到了中王国时期,三神合而为一。其形象如展品所示:头上有两根舒展的鸵鸟翎,翎下是由两只公羊角托起的太阳圆盘,身体呈木乃伊形态。</p> <p class="ql-block">彩绘木制金字塔雕 后期埃及(公元前664--前332年)</p> <p class="ql-block">第三展厅专门介绍年少去世的法老图坦卡蒙,在1922年因其墓葬而轰动世界。"图坦卡蒙的时代",以埃及国家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为基础,从公元前1500年地中海地区进入帝国时代的背景入手,再现阿玛尔纳时期的惊天巨变,解读图坦卡蒙传奇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1922年11月26日深夜,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底比斯的帝王谷发现了国王图坦卡蒙的陵墓,其清理工作花费了十年有余。墓中出土了近五千件珍贵文物,奢华壮观,轰动了整个世界。图坦卡蒙的金面具成为大众最熟悉的埃及面孔,引发了西方世界的"埃及热",以及大众文化对古埃及"了不起的"事物和人物的持续关注。</p><p class="ql-block">一百年来,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们越来越全面地复原了图坦卡蒙所处时代的生活场景。今天的我们,更为关心的是:图坦卡蒙所处的18王朝,古埃及正在发生什么样的转型?为何在此时的埃及出现了"一神崇拜"?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少年法老完成了对传统的回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的黄金时代":公元前1500年的辉煌,阿蒙神的信仰、埃赫纳吞的宗教改革.…每一个细节都闪耀着历史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之父是国王埃赫那吞,推行宗教改革,摒弃众神,独尊阿吞。阿吞神是创造之神,宇宙之神,世间一切生命之源泉。他主张只崇拜阿吞,不允许崇拜其她神,还废除了繁琐的神庙仪式。他自称是阿吞唯一的儿子,神与人之间唯一中介。并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阿玛尔纳风。</p> <p class="ql-block">阿蒙神头像阿蒙神头像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头像的平顶冠及两侧残存的双羽饰表明它来自一尊阿蒙神像。阿蒙起初是底比斯的地方神,其名字在埃及语中的含义为"隐藏"或"不可见"。从中王国时期开始,他的地位迅速上升。到了新王国时期,阿蒙成为整个国家的至高神,甚至被称为"众神之王",埃及人为他修建了数不胜数的神庙。</p><p class="ql-block">阿蒙通常表现为戴着王冠的男性形象,王冠上插有两根长长的羽毛。他也会以公羊头人身的形象出现,狮子、巨蛇和埃及雁时常被作为阿蒙的象征物。</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四世(埃赫纳吞巨像)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 <p class="ql-block">绘有植物和鸟类的地砖 第18王朝(公元前1500--前1295年)</p> <p class="ql-block">下左:迈赫普里的努恩碗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这只努恩碗上装饰了羚羊、鱼和水纹。羚羊象征美丽、敏捷和多产;鱼象征肥沃和富饶;水纹代表"努恩",即创世神话中的原始混沌之水,是世界最初的模样和生命的开端。在努恩之水中升起了原始之丘或莲花,最初的神灵阿图姆从中出现并开始创世。古埃及人相信,即便完成了创世,代表混沌的原初之水仍包围着埃及,伴随着太阳每一次从中升起,创世神话将不断重演。</p><p class="ql-block">下右:饰有莲瓣纹的彩绘瓶 第18王朝 (公元前1550﹣前1295年)</p> <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统治期间,走上回归传统的道路。这一时期的艺术样式继承了“阿玛尔纳风”,又复兴了古埃及传统。对19王朝乃至后来的王家贵族艺术有深刻影响。然而,图坦卡蒙在18岁时骤然离世,18王朝统治和“阿玛尔纳改革”也随之结束和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与两女神像 莆玛王期(公元前1295-前1069年)</p><p class="ql-block">这件像原本属于中王国国王辛努塞尔特一世,后被拉美西斯二世所用,拉美西斯二世右例为伊西斯,左侧为哈托尔,国王头置尼英斯头中,久神们购头截三分式厨发,像背面和王座侧面均刻有拉美西斯二世和两位文神的名字及头衔。</p><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他与善想帝国达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学的和平条约﹣﹣卡曼什条约,美西斯二在位时期修进了大量纪念建筑,同时也将多位前任国王的纪念物占为己用,这座插像于1895年被纳入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上右:带有埃耶王名的费昂斯砖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上左:国王头像习作 <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span></p><p class="ql-block">此件未完成的浮雕是工匠的练习之作。浮雕中的国王头戴圆形假发,额前装饰有圣蛇徽标,显示出国王的身份,其面部刻画体现出阿玛尔纳风格人像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下:项圈 第18王朝(公元前1550一前1295年)</p><p class="ql-block">这件项圈出土于阿玛宫附近,可能属于埃替纳吞卷。它由七排制成莲花花寨品斯串珠组成、串珠为明快蓝、绿、紫等颜色,不仅反人对自然世界的细心观察莲花源源不断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二楼还设置了沉浸式体验区,另外购票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古埃及文明。</p> <p class="ql-block">这些珍贵的文物跨越半个地球来到我们身边,是非洲大地上几千年前灿烂文明的见证。我们通过参观展览,近距离的感受到这份千年的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尼罗河两岸的文化遗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尽管历史的长河早已将它们淹没,但那些金字塔里的法老和贵族们,依然用他们的沉默向世人展示着古埃及文明的辉煌。看着那些展品,仿佛能感受到古老文明的脉动。</p> <p class="ql-block">为满足参观者长时间参观,中途出场只需办理手续。我们一行统一在一楼博物馆餐厅用餐。为配合展览餐厅专门做了古埃及文化套餐。</p> <p class="ql-block">餐后,我们集体合影纪念今天的文化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这次,L兄邀约了11位上海朋友和3位南通朋友参观展览,居然南通的朋友中有一位是1975年1月我俩一起到自行车厂工作的老同事,自1978年我考取大学离开工厂后,我们从未见过面。阔别46年后,我们彼此第一时间认出了对方。<span style="font-size:18px;">能够在这样特别的场合相遇,也是非常神奇,缘分不浅。这是我参观展览的又一个收获。</span></p> <p class="ql-block">漫步历史长河,邂逅古埃及文明;<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场视觉盛宴,观</span>赏千年辉煌!</p><p class="ql-block">再次感谢L兄组团参观!鸣谢随缘Ming等提供部分照片。</p><p class="ql-block">2024.11.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