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篇介绍了高迪色彩缤纷、充满魔幻的建筑,但其实走在巴塞罗那街头,各色建筑目不暇接,它们虽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但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与巴特罗之家并排于“不和谐社区”的另外四座建筑之一的莫雷拉之家,建筑于1905年完工,并于次年获得了巴塞罗那市政府授予的“年度建筑艺术大奖”。这是“不和谐社区”的五座建筑里唯一获得此奖的一个。 屋顶的蛋壳造型似乎在巴城很受钟爱,很多建筑都有。 半圆的阳台也很多见,或许这就是此建筑的设计师,定义了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的多明尼克对其他建筑师的影响吧。 接下来的两座是穆耶拉斯之家和博奈特之家,四平八稳的古典设计风格与周围其他现代主义建筑完全不同,因此也被称为整个“不和谐社区”里的两只丑小鸭。 穆耶拉斯之家 博奈特之家 <div>再往下走,到达巴特罗之家之前紧邻巴特罗之家的是阿玛特耶之家,也是当今不和谐社区里最早完成改建的一栋房子。</div> 1898年,巧克力大亨、艺术收藏家兼摄影师的安东尼·阿玛特耶(Antoni Amatller)买下了这栋房子并委托建筑师普奇(Josep Puig i Cadafalch)进行设计。在此之前,普奇已经完成了四只猫餐厅的那栋楼马丁之家(Casa Martí)的设计,也积累了一些名气。<br>改建这座巧克力商的房子时,普奇想如何将中世纪的哥特艺术复活,他吸取了低地国家和传统哥特式的元素,将阿玛特耶之家设计成一座极具巧克力屋式的新哥特房子,顶部采用楼梯状的三角楣,加上华丽的马赛克拼图。 极具特色的哥特式阳台 雕像圣乔治屠龙 接下来都是随走随拍的街景、建筑、雕像。非常喜欢这样的漫步街头时光,不断的会有惊喜出现在眼前,沐浴着同一片阳光,欣赏着异国风景,体验着异域风情。 欧洲老街,到处是一线天。 看到龙虾当道,自然离海滨沙滩不远了。但是,来到巴塞的海滨,我们不是来享受阳光海水沙滩的,是为哥伦布纪念碑而来。<br> 纪念碑为纪念哥伦布到达美洲400周年而建。巴塞罗那是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到达美洲后返回西班牙的地点。纪念碑提醒人们,巴塞罗那是哥伦布在最著名的航行后向伊莎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报告的地点。<br> 正对哥伦布纪念碑,著名的人潮如涌的Rambla大街。 海鲜市场前广场,可惜周日海鲜市场不营业。 布鲁诺古阿多斯之家 伞与扇与龙,亚洲风?算欧化亚洲风吧。 这座黄色楼角处悬于外的近圆形的阳台,巴城也有很多。<br> 来之前还无意间看到了“吻墙”的介绍,居然也被我找到了。巴塞罗那吻墙位于老城的一条小巷里,名为Carrer dels Capellans。 <div>这是由艺术家琼·冯库贝尔塔(Joan Fontcuberta)设计的艺术作品,旨在纪念1713年巴塞罗那战役300周年。是对战争的痛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希望将甜蜜的爱传播开来。</div><div><br></div><div>艺术家通过征集市民的照片,最后用4800多张小照片拼贴成一面马赛克大吻墙。</div><br> 四只猫咖啡馆,当年毕加索常来并为其设计菜单的那家店。<br> 很不巧,我们赶到时,他们已经营业结束,而且第二天不营业。在我赖着拍照时,被他们无情地“赶”了出来:) 这几张照片故意没修剪,可以体会一下当时拍照的紧迫感,哈哈~~<br> 邻近傍晚,坐在Hotel Royal Passeig de Gracia的楼顶餐厅欣赏巴城落日风景。<br> 转天又开始了一日的参观和闲游。 巴塞罗那大教堂旁狭窄小街 巴城叹息桥,是由高迪弟子琼·鲁比奥·贝尔弗于1928年设计的哥特式天桥 小店橱窗“苦尽甘来” 凯旋门的斜对面艾思塔佩之家(Casa Estape) 凯旋门 斗牛博物馆 西班牙海鲜饭 西班牙著名小吃:油条沾热巧克力 夹在现代公寓之间的卡德拉斯酒吧屋 Baro de Quadras,有着明显哥特建筑元素,像是闹市区里一道通向时间隧道的魔法门。 门柱上的乔治 与恶龙 门楣一对小怪兽 又一个蛋壳屋顶 科马拉特之家 Casa Comalat,有些像米拉之家 尖顶屋的 Casa de les Punxes 随处可见各具特色的屋顶<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