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江苏淮安河下古镇 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保留着很多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及名人故居。这是个历史上人材荟萃之地,仅明清两代古镇里就曾出过67位进士,123位举人,12名翰林,素有“三鼎甲齐全”之称。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就出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吳承恩(约1504一1582年)字汝忠、射阳居士,祖籍江苏涟水县,后徙居山阳(今江苏淮安)。</p> <p class="ql-block">他出生在书香门第, 祖上几代人都是教书育人的老师,家庭生活较为富足,父亲吴锐虽是个商人但也是通读过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儒商。</p> <p class="ql-block">吴承思出生后,父亲更是将家庭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望有朝一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所以便取上承皇恩下泽黎民之意,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没有辜负父亲期望,从小聪慧好学读书过目不忘,然而这孩子非常顽皮,天不怕地不怕,爱惹事生非,突显与众不同个性。13岁由于文才出众被父亲送横店读书,16岁考上安微毫州学府研读四书五经。</p> <p class="ql-block">除四书五经外,他读书涉猎较广,他最爱读的是神仙志怪小说和各朝的野史。不过长大后的吴承恩并没有心怀天下 济世安民的雄伟理想,对科举也是不感兴趣儿,早早过上了娶妻生子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他的妻子是当朝户部尚书的曾孙女,后来还是在妻子劝说之下,才到了淮安知府葛木所創办的龙溪书院进修,院长葛木是进士出身,对吴承恩极为欣赏,提拨关照,为对得起老师栽培,吴承恩终于在三十多岁时开始自己的科举之路了。</p> <p class="ql-block">但可惜的是之后一连三次赴南京参加乡试却名落孙山。后来吴承恩家道中落只能寓居南京,靠卖文补贴家用,直至中年才花了点钱以保送生的身份得到当官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公元1556年吴承恩被任命为浙江长兴县丞,可吴承恩志不在当官,不屑于从迎拍马,只干了一年因看不惯官场黑暗而愤然辞官回到了家乡,开始专心写自已的神魔小说。</p> <p class="ql-block">他以唐朝玄藏法师西行取经一路上的见闻而编纂成的《大唐西域记》为蓝本,又在南京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基础上加入了当时流行于民间各种唐僧西天取经的传说故事,并进行了大量改造,最终完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一经问世,便成为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的奇书。</p> <p class="ql-block">后《西游记》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译为英俄日法等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所称颂。</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故居</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故居</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吴承恩的诞生地,吴承恩父親吴锐为人忠厚,靠经商生活,娶徐氏生一女,中年后又娶张氏生一子,就是著名文学家吴承恩。</p> <p class="ql-block">当年老客厅的摆放家俱</p> <p class="ql-block">客厅是当年吴家的主堂屋,举行喜庆婚丧大典和宴客亲友的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曾祖父吴铭,祖父吴贞为儒学教谕、训导,至父亲吴锐时家境衰落,开始经商。</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故居</p> <p class="ql-block">缅怀堂正中铜像是根据吴承恩头颅骨复原雕塑而成,庄严肃穆,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故居</p> <p class="ql-block">吴家古井为吴承恩高祖父吴鼎所挖,是吴家几代人的生活用井。</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故居</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晚年放浪诗酒,约八十岁时寿终正寝。</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故居</p> <p class="ql-block">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堪称悲凉,学霸却总试不中,满腹经纶却沦落世俗,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虽出身门香书第却为了填饱肚子寄人篱下漂泊一生,然而也正是这样的悲惨经历,才成就了这部旷世巨著《西游记》,成为四大名著之一,连他自己也没看到这本书问世后,在全球产生的巨大轰动。</p> <p class="ql-block">吴承恩故居</p> <p class="ql-block">于是西天取经路上又多了一个编外人员,那就是西游记的总设计师一吴承恩。😃</p> <p class="ql-block">在千年儒教社会家族里,吴承恩是一个接受者受害者,也是一个叛逆者逆行者,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迎来的一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位杰出的历史文学家值得歌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