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安博物院

小军

<p class="ql-block">  西安博物院总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由博物馆、唐荐福寺遗址、小雁塔三部分组成,整体按文物鉴赏、旅游观光、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设计,形成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公园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场所。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园林休闲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小雁塔。小雁塔本名“荐福寺塔”,始建于唐景龙元年(707年),位于唐朝长安城荐福寺,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雄姿。</p> <p class="ql-block">  白衣阁上仰望小雁塔。</p> <p class="ql-block">  小雁塔是密檐式砖结构佛塔。塔为青砖砌筑。塔平面为正方形。原为15级,约45米高,现存13级,1989年测定塔的总高度是43.395米,底边长11.38米。</p> <p class="ql-block">  小雁塔的基座为砖方台,基座下有地宫。基座之上为塔身,塔身底层较高,二层以上逐层高度递减。</p> <p class="ql-block">小雁塔风光。</p> <p class="ql-block">  荐福寺最初建于唐文明元年,是唐睿宗李旦为其父唐高宗死后献福而建佛教寺院,最初名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改名为荐福寺。荐福寺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寺院,是唐代重要佛经翻译场所之一。荐福寺吸引了唐代许多高僧,其中以义净法师最为著名,荐福寺毁于唐末战乱。</p>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  现存的荐福寺古建筑群为明清两代重修,寺内古建筑群大体延续了明代正统年间重修时的布局,寺内殿宇建筑集中在山门直对小雁塔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慈氏阁、大雄宝殿、藏经楼、小雁塔、白衣阁等。</p> <p class="ql-block">  慈氏阁。阁楼上有匾书“敕赐荐福寺”五字。“敕赐荐福寺”匾额是武则天用飞白形式所写,后来木匾朽坏。到了明代,荐福寺进行了大修,明英宗朱祁镇重写‌了匾额。‌</p> <p class="ql-block">白衣阁。</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清代康熙年间以来,因荐福寺内移来金代铸造的铁钟,寺僧晓扣之则清音远震,辅以雁塔秀影,形成了“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胜迹。</p> <p class="ql-block">荐福寺内的石刻碑。</p> <p class="ql-block">圣旨碑。</p> <p class="ql-block">  荐福寺内还存放有石人、马柱等等民间文物以及各种民俗艺术展览。</p> <p class="ql-block">  荐福寺内的古树名木共计十棵,九棵为国槐,一棵楸树,距今约800一1300年左右。其中五棵国槐分布于大雄宝殿前中轴线两侧,其余四棵分布于慈氏阁南面和钟鼓楼之间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树龄1300年的古槐树,保护级别特级。</p> <p class="ql-block">树龄800年的古楸树,保护级别一级。</p> <p class="ql-block">西安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西安博物院以“古都西安”为题,以西安作为13王朝的古都、一千多年建都史为主线,以历代文物的展示为基础,突出反映西安的都城发展史和都城社会生活状况。展厅面积约2485㎡,陈列文物660余件组。在“古都西安”的总标题下,又分为“千年古都”和“帝都万象”两部分</p> <p class="ql-block"> 西安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博物馆(文物展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设计者、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创意设计,整体外观以天圆地方理念创作,突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同院的小雁塔以及荐福寺古建筑群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博物院内风光。</p> <p class="ql-block">博物院外保存的石马。</p> <p class="ql-block">竹林深深,曲径通幽。</p> <p class="ql-block">  垂柳倒映湖中,雁塔藏身绿中,秋意盎然,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风景旖旎,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馆内重要藏品,唐代鎏金铜铺首。</p> <p class="ql-block">元代玉麒麟。</p> <p class="ql-block">唐代三彩腾空马。</p> <p class="ql-block">唐代蓝釉驮骡。</p> <p class="ql-block">西周勾连云雷纹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