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还有铜鼓出差,之见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adp8dn" target="_blank">湖北博物馆镇馆之宝&我见过的195-3-11禁止外出之越王勾践剑 (春秋晚期.越)</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ac0hqd" target="_blank">湖北博物馆镇馆之宝&我见过的195-1-27之曾侯乙编钟 (战国.曾)</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aamasy" target="_blank">湖北博物馆镇馆之宝&我见过195-1-29之曾侯乙尊盘</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aer9dz" target="_blank">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 战国</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aeua5c" target="_blank">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虎座鸟架鼓 战国.楚</a></p> <p class="ql-block">文物出差,这次见到的是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湖北博物馆藏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这次见的是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bq9jcr" target="_blank">武汉博物馆镇馆之宝之元青花四爱图梅瓶</a></p> <p class="ql-block">我见过的195件禁止出境文物丨湖北篇</p><p class="ql-block">三件没有见到,俩件没有展出,一件在荆门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为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勾践所用青铜剑,剑身满饰菱形纹,剑格两面以蓝色琉璃镶嵌花纹。剑身靠近剑格处有“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八字鸟篆书铭文。此剑保存完好,历经二千三百多年,刃部仍然十分锋利。2013年8月19号,被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1978年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曾侯乙尊盘由曾侯乙尊和曾侯乙盘组成,全套器物通高42厘米,口径58厘米,重约30公斤。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2002年1月18日,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2年1月18日,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bljn90" target="_blank">我见过的195-3-64禁止出境之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a></p> <p class="ql-block">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木胎。呈鸳鸯形,由两半胶合而成,颈部作圆形榫卯结合,插入器身,头可自由转动。腹部两侧绘两幅及其精彩的漆画:左侧绘撞钟、击磬场面;右侧绘击鼓、舞蹈场面。此器形象逼真,情趣高雅,器物造型与所绘漆画均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代表了战国漆工艺及漆画水平。2013年8月19号,被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曾侯乙墓外棺,形制硕大,结构奇特,棺重约7吨,是曾侯乙墓墓室内的主棺,棺内套有一内棺,成殓墓主人尸骨。外棺由铜框架里嵌厚木板构成。棺盖上有12个伸出的铜钮,底下有10个圆形兽蹄形足,足上有10根铜立柱,立柱之间用木板嵌装。外棺一侧的下方,开有一门洞,有学者推断此洞可能是为墓主人留下的灵魂出入之口。2002年1月18日,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bk01nw" target="_blank">我见过的195—1-28湖北省博物馆 · 曾候乙墓外棺</a></p> <p class="ql-block">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此器之长大,活环套练之多,饰纹之繁复精美,是迄今发现的多节活动链状玉佩中最长、最精美的一件,堪称战国玉雕中的瑰宝。关于其用途,鉴于它发现于墓主的颌下而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是作为佩饰,也有学者认为是作为冠帽之饰。2013年8月19号,被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blw07e" target="_blank">我见过的193-3-53禁止出境文物之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a></p> <p class="ql-block">1965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该座屏共透雕和浮雕了五十一只动物,其中大蟒二十条,小蛇十七条,蛙二只,鹿、凤、雀各四只。分别表现了鸟搏蛇、蛇吞蛙、凤舞、鹿跃等内容。座屏下部两蛇盘成的对称花结,曲折剔透,是座屏中引人注目的部分。这些动物错落交叉,盘绕回旋,形态丰富且精细如真,就连凤凰的羽毛,小鹿的斑点,蛇和莽的纹路都力争写实。不仅如此,木雕采用红、蓝、银三色体现动物的形态和木雕整体的艺术技艺,在战国时期实属难得。2002年1月18日,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bsahfz" target="_blank">我见过的195-1-30禁止出境文物之彩漆木雕小座屏</a></p> <p class="ql-block">1974年湖北<b>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b>出土。商周时期,统治阶级往往将玉器视为权力、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视玉为宝物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故琢磨了许多璀璨夺目的玉器佳品。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商代大玉戈,温润光洁,色沁自然,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玉戈之最大者,堪称<b>“玉戈之王”</b>。2002年1月18日,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1993湖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而且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郭店楚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2013年8月19号,被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p> <p class="ql-block">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年代为战国晚期,约当秦昭王29年至秦始皇30年时(公元前278-公元前217年)。其中《语书》为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中出土简册的一种,共14简,位于墓主腹下部,简长27.8厘米,宽0.6厘米。标题写在最后一支简的背面。2013年8月19号,被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p><p class="ql-block"> 睡虎地秦墓竹简共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其中《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为原书标题,其他均为后人整理拟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