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教师接风,观年轻态</p><p class="ql-block"> 今日,我们为某教师举办了一场接风宴,旨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力量。然而,在席间,我却观察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各别人显得很不实在,我行我素,自以为是,率性而为。</p><p class="ql-block"> 年轻,本应是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代名词,但如今的部分年轻人却将这份朝气误解为无拘无束、肆意妄为。他们或许才华横溢,却不懂得收敛锋芒;他们或许见解独到,却不愿倾听他人。这种态度,不仅会影响他们自身的成长,更会对团队氛围造成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自身都无法做到脚踏实地、谦逊有礼,又怎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呢?因此,我希望这些教师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在团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既保持个性,又不失团结。</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年轻人的这种态度或许只是暂时的,他们还需要时间和经验来磨砺自己。作为前辈,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用我们的行动去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最近这次组内聚会,这让我的内心感到五味杂陈,年轻人应该有年轻人的朝气,自以为是率性而为总归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聚罢感到索然寡味,徒增无味之思。</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各别人确定很不实在,你真心的对待他,他未必真心的对待你!喝完了就后悔,自己很自责!不能做到慧眼识珠。如王安石之《知人》所言“知人难”,都说人生如戏,但戏若能彩排,错了还可以改,人生是无法彩排的!人生做错的事只能去后悔,这也是很无奈的事儿!古代多少文人墨客,適居左迁,他们并不是不聪明,尚且有站错队做错事的时候,难道他们不后悔吗?当然有人后悔,有人就很乐观,你看刘禹锡在巴山蜀水呆了23年,他仍能说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句,我们应当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过往的人生。苏轼也有诗云:“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啊,人生的旅店每一个都不一样,每一个都有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也就成就了我绚丽多彩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林清玄好像有一篇文章里说。“月色向人明,松衫风外声”,是说,月的温柔使人心潮荡漾,风的吹动使人情流动。对于月与风又有什么挂碍呢?因为月的美丽而想抓住月,由于风的自由而想把风,不是痴人吗?尔我突然想起了把风抓月的事,若不能把风追月,岂不是我要天天做后悔的事吗?那我,是不是个痴人呢?</p><p class="ql-block"> 话又说回来,谁不想把风追月呢! 风的自由与月的美丽,谁不想兼而有之呢?对于生活中这样两难的问题,未必都能两全,你看从前有个和尚喜欢一个姑娘,很难割舍,他说,走入布达拉,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落到拉萨街头,我是雪域最美的情郎,如何能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呢?囿于时代仓央嘉措也很难做到的两全!我们都是凡人,生活中哪能没有烦恼呢?</p><p class="ql-block"> 所以王安石才说,知人难,“知人则哲,惟帝难之”,即做到哲人的地步,就是尧舜也很难做到的事情!所以白居易才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等七年期”,我既不是哲人,又不是尧舜。但也不想做后悔的傻事,那怎么办呢!我想只能向内求!</p><p class="ql-block"> 佛说,莫让微尘障目,心若空谷,万法皆空,自在无碍。莫为浮云遮望眼,劳心费神,勿以琐屑之事,自寻烦恼,徒增无谓之思。</p><p class="ql-block"> 这事权当我的一个反思,凡事以后三思而后行吧。我当每日三省吾身,不合自己人生观不做,不适合自己价值观的尽量少做,但求无愧于这心。尽量做一个糊涂的人!</p><p class="ql-block"> 坛经有云,以无所住而生齐心,要无所住,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才有舍与得!要无所执,也就无所求,无欲则刚,无欲无求,则君子可以立于天地之间,可以做一个大写的人,古人有诗云:</p><p class="ql-block">无欲无求心自安,清风明月伴君眠。</p><p class="ql-block">山间鸟语声声脆,水上波光点点鲜。</p><p class="ql-block">不问世间纷扰事,只将心事付云烟。</p><p class="ql-block">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孤灯照影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