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德化窑的传承谱系(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见闻 编著</span></p>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26日,国家文物局新公布了一批1911年后已故的名家作品限制出境名单,类别包括书法、绘画、陶瓷、雕塑等一共八个门类,以下为15位陶瓷类名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其中许友义、苏学金为清末民国德化陶艺界的名家,两位近代瓷界泰斗亦师亦友,他们的弟子在今天的瓷都早已占据了半壁江山,影响极为深远,本文将重点介绍“许系”的传承谱系及代表人物。</b></p> <p class="ql-block"> 第一代:许良西(1810—1868),讳仕楼,号墨林。清代闽粤著名雕塑流派—“山湖祖”传人。既擅长寺庙佛像大型雕塑,又精通微型雕刻。曾在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上雕刻观音大士、十八罗汉、善才龙女及龙虎、鹦鹉、竹石、杨柳等,真可谓巧夺天工。</p><p class="ql-block"> 第二代:许起蓉(1847—?),字孝蓗,号金龙。师从许良西。《德化县志》载:“工塑像,善雕刻,遐迩知名。”当时浙江宁波府福建会馆雕刻、永春金峰寺佛像均出其手。</p> <p class="ql-block"> 第三代:许友义(1887-1940)名进勇,字友义,号云麟,店号“裕源”,师从许启蓉。明代德化何朝宗瓷塑技艺重要传承人,晚清至民国间杰出雕塑家,瓷塑大师。曾拜苏学金为师习研瓷雕技艺,二人志投,情若手足。许自幼随父学艺,尽得家传奥秘,潜心钻研,集泥塑、木雕、瓷雕技法于一身,创造出活动瓷链、捏塑珠串等新技法。民国十九年(1930),许友义兄弟三人为仙游县龙纪寺创作五百罗汉瓷塑,500尊者形象各异,无一雷同,是中外瓷雕史上大型群雕的开端之作,值得世界陶瓷艺术史大书一笔。除其子侄辈,得许友义薪传者尚有其门徒苏勤明、温堆登、许文君、陈其泰等。许友义作品所用印章多为角质,有“德化”文葫芦章、“许云麟”葫芦章、“许云麟制”方章、“许裕源”方章等,均为篆书。</p><p class="ql-block">师承:许启蓉,苏学金(亦师亦友)。</p><p class="ql-block">徒弟:<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勤明,温堆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许文君,陈其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许友义作品《寿星立像》</b></p> <p class="ql-block"> 第四代:许文君(1914—1964年) ,初向族叔许友荆学习泥塑木雕佛像,后从师于雕塑艺术大师许友义学习瓷塑。1930年代后期至1940年代,于城关西校场的省瓷业改良场从事日用瓷制作;亦曾从艺于程田寺格裕源瓷庄(许友义长子许世华经营)、云麟瓷厂(许友义次子许世南经营),1951年进德化瓷厂,任模型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瓷塑艺人,德化瓷厂艺术瓷创作组创始人之一。1959年被抽调参加国庆十周年礼品瓷设计与制作。瓷塑作品《牛郎织女》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受文化部嘉奖。长子许兴泰、三子许兴泽、孙子许瑞峰皆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p><p class="ql-block">师承:许友荆,许友义。</p><p class="ql-block">徒弟:许兴泰,许兴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许文君作品《牛郎织女》</b></p> <p class="ql-block"> 陈其泰(1915-1995) 又名国泰,师承许友义,一代瓷雕名师,福建省政府任命的德化的第一个民间艺人。1954年被选送杭州美术学院进修;1955年至1964年在福建省德化瓷器研究所工作;1979年至1985年在德化陶瓷科学研究所工作。他在几十年的瓷雕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瓷雕精品全部无私地奉献给了国家。</p><p class="ql-block">师承:许友义</p><p class="ql-block">徒弟:陈明良、陈桂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陈其泰作品《立魚观音》</b></p> <p class="ql-block"> 第五代:许兴泰(1941—2006),福建省陶瓷界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三届),其父许文君是近代瓷雕名师许友义的主要传人之一。许兴泰8岁时就随父学习瓷雕技艺,1956年进德化瓷厂雕塑组工作,1964年被调到福建省陶瓷研究所担任雕塑设计工作,1974年调回德化瓷厂雕塑车间,1980年担任艺术瓷车间主任兼技术主任,1992年调任德化瓷厂研究所副所长、雕塑设计室主任。许兴泰创作的观音瓷塑,气韵生动,栩栩如生,给人一种永远隽美的艺术享受,被公认为当代德化观音创作的圣手。</p><p class="ql-block">师承:许文君</p><p class="ql-block">徒弟:许瑞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许兴泰作品《坐石观音》</b></p> <p class="ql-block"> 许兴泽(1947-2013)陶瓷艺术大师、享受特殊津贴、国大师许兴泰胞弟、德化县第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其父许文君是近代瓷塑名师许友义主要传人之一,从小受艺术熏陶,酷爱瓷塑工艺。11岁起随父学习传统陶瓷雕塑技艺,为陶瓷雕塑打下牢固的艺术功底。主要创作题材有观音、弥勒、达摩和仙女等。尤其擅长高难度的实心瓷塑作品和大型瓷塑作品的创作。被誉为“大型瓷塑和实心瓷塑第一人”。许兴泽遵循传统老艺人作坊式的创作方式,对作品务必精益求精,凡事又亲力亲为,因此存世作品非常少。</p><p class="ql-block">师承:许文君</p><p class="ql-block">徒弟:赖礼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许兴泽作品《天女散花》</b></p> <p class="ql-block"> 邱玉云(女,1935- )邱双炯大师的堂妹,从师于瓷塑名家陈其泰、苏勤明,与王则坚、周雅各同期共事,因退休较早,未曾参与职称评聘,1989年11月,德化县人民政府特授予“陶瓷工艺美术艺人”荣誉称号,她的次子柯宏荣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次媳陈桂玉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徒弟</span>连紫华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师承:陈其泰,苏勤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徒弟:柯宏荣,连紫华。</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邱玉云作品《盗仙草》</b></p> <p class="ql-block"> 陈德卿(1949-2011)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16岁起随父陈其泰学习传统瓷雕工艺,进德化瓷厂后至1977年,又得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大师王则坚的尽心指导。他潜心研究出的“建白”瓷雕陈设品和“薄胎”瓷系列珍品深受收藏家的追捧。其作品先后被工艺美术馆、历史博物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等收藏。</p><p class="ql-block">师承:陈其泰、王则坚</p><p class="ql-block">徒弟:林建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陈德卿作品《木兰从军》(素胎)</b></p> <p class="ql-block"> 陈明良(1963- ),师从中国著名民间瓷塑艺人陈其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七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冿贴,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三峡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英国珍宝博物馆,新加坡国立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的珍藏。</p><p class="ql-block">师承:陈其泰,陈天棋。</p><p class="ql-block">徒弟:三十多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陈明良作品《文昌帝君》</b></p> <p class="ql-block"> 柯宏荣(1962- ),陈桂玉(女、1962- ),两人为伉俪,柯宏荣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六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第一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陈桂玉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第二届),邱双炯大师的外甥女,曾师承陈其泰,1984年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校雕塑系,王则坚的弟子。数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收藏,中国博物馆收藏。</p><p class="ql-block">师承:陈其泰、王则坚、陈德卿。</p><p class="ql-block">徒弟:陈明华,连紫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柯宏荣、陈桂玉作品《三月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陈桂玉作品《卖炭翁》</b></p> <p class="ql-block"> 第六代:许瑞峰(1969- ),自幼随父亲许兴泰学艺,许氏瓷塑第六代传人。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八届)、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二十六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国家珍宝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德化陶瓷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收藏。</p><p class="ql-block">师承:许兴泰</p><p class="ql-block">徒弟:许启元(许氏瓷塑第七代传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许瑞峰作品《仙女散花》</b></p> <p class="ql-block"> 赖礼同(1968-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艺术设计专业,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杨剑民先生、许兴泽先生、陈祖彬先生等德化陶瓷界老前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七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p><p class="ql-block">师承:许兴泽,杨剑民,陈祖彬。</p><p class="ql-block">徒弟:吴思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明智<span style="font-size:18px;">(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光涌</span>(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等共三百多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赖礼同作品《山鬼》</b></p> <p class="ql-block"> 林建胜(1965-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八届),师承陈德卿,多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永久收藏。</p><p class="ql-block">师承:陈德卿,杨剑民</p><p class="ql-block">徒弟:兰全盛(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p><p class="ql-block">张明贵<span style="font-size:18px;">(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林建胜作品《坐岩金童子拜观音》</b></p> <p class="ql-block"> 陈明华(1966-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精于通花瓷艺,多件作品获金奖,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作品入选国礼瓷。</p><p class="ql-block">师承:李国章,柯宏荣、陈桂玉。</p><p class="ql-block">徒弟:张国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陈明华作品《国色天香》</b></p> <p class="ql-block"> 连紫华(1970-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第七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第一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师从著名陶瓷艺人邱玉云、柯宏荣。曾受故宫博物院及恭王府博物馆邀请,摹塑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明代何朝宗的“渡海达摩”、“渡海观音”、“送子观音”、“读经观音”等造像,深受业界肯定,被誉为“当代仿何第一人”。近50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等永久收藏。</p><p class="ql-block">师承:邱玉云,柯宏荣。</p><p class="ql-block">徒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连紫华 作品《达摩立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