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背之行

绿叶

<p class="ql-block"> 龙潭背之行</p><p class="ql-block"> 9月7日晴空万里,我驱车前往武义接上颜老和老包后,我们四人开始了愉快的行程。 </p><p class="ql-block"> 龙潭背,系指武义白姆乡和金华箬阳乡交界山区中龙潭水库所在这片区域,水库下游有一村,名龙潭村,水库所在海拔高出该村许多,在千米以上,也许是这个缘故,当地人都称它为龙潭背。当年兴修水利之时广大人民硬生生的在悬崖绝壁上修建了一条引水渠,被称为武义的红旗渠。此处风景秀丽,山体险峻,溪瀑湖潭遍布,水库大坝是一个理想的观景台,这里便是我们四人今天的目的地。 颜老师的生活丰富多彩,这天他原本早有安排,为了给我们向导,特意推辞了原先的行程。心中感激,脚下不免加紧,这时耳旁响起颜老师的嘱咐,“按我的提示行车,每经过一个点(村),我都会有相关的故事”,我才把车停下来。</p> <p class="ql-block">  从壶山一品出发,沿武义莹乡路到七孔塘右转弯,进入十下线,过正新屋大约2-3公里后右转走X305,经过岭脚村再往前,翻过后树岭,先后经过桑叶坞村、彬树塘村、董处村、水阁村后,到下徐宅村右转走王郑线(武义王宅到金华郑宅),经过蓬桥头、新塘岗、陈堰到郑宅左转进入安山线(期间经过一块婺城区与武义县的界牌),溯水而上,到达立有“黄大坑”石牌坊处,颜老师示意停车,让我们拍照留证,再往前几步见一大石头上书“王大坑”处,颜老师再次示意停车,随后遇见的村落,即为这两处标识所指,也就是说,“黄大坑”“王大坑”指的是同一个村庄。过了黄大坑不远,即可到达山道村。该村后山上有个登山好去处,单程大约2个小时,其中约三分之一路基使用了收集来的磨盘,甚是壮观,可惜时间关系这次我们只认了入口。</p> <p class="ql-block">  沿途风景秀美,空气清新凉爽,连续多日近40℃的高温时节,我们却早已关闭汽车空调、打开车窗,享受着大自然送来的清凉。到了山道村,理论上讲安山线(安地到山道)已经结束,后来早有人把路延伸到了琴坛村,再后来又把把琴坛村到箬阳的公路打通,安山线终于与湖大线(湖海塘到大应)交会,使琴坛村的断头路变成了环山活路。这一天,我们计划沿安山线前行,到湖大线后左转进入,沿湖大线到达瀛头村后左转进入无名公路,直到龙潭水库这个目的地(过去我到过水库,当时能开车的路只修到水库尾,去水库大坝得走一段羊肠山路,不知现在情况。查地图,看似路已修到大坝)。</p> <p class="ql-block">  车到琴坛村口,颜老师示意停车,让我们认真欣赏了男左女右两位琴石人后,为我们打了个伏笔:刚刚我们已经看到了琴之所在,找机会带你们去找找弦在哪里。我终于忍不住把一路上的担忧说出了口:油箱里备油不足,不知道能不能完成后面的行程。事先得知去龙潭背,以20年前的经验,车到麻阳一级电站后,登山穿洞走2小时左右就到达水库大坝了。出发时瞄过油表,指针在半中间,想必够这天用的,所以途经油站都没想着去加油。但是按眼前这样走下去,还有约15公里的山路才能到达目的地,油箱不满,心中发慌。为此,颜老师当即修改此行目的地,决定停车浏览琴坛村。</p> <p class="ql-block">  颜老师很健谈,一路走来,我们翻过了了好多山(可惜不知其名),经过了许多村,不时听他给我们讲述相关的人文、地理、名胜、古迹,很多很多。我们一路听了一个村两个名的故事、一碗面条的故事、俩封信的故事、琴坛村名的来历、两位老年学生吃醋的故事、种猪人工授精的操作方法、蜂产品的产生与功效等等。颜老师引人入胜,时时激发我们层层强烈的求知欲。比如,讲当年在雅干、喻斯村的游客肚子饿了想买吃的,向正在溪水边洗衣服的妇女打听,何处可求充饥食物,她说这个地方比较偏僻没有餐馆,如果不嫌弃可到家中我烧碗面条给你们吃。游客喜乐不支。当村妇把喷香的盖浇面端上桌时,简直把俩个游客给乐坏了,据说是他们一辈子里吃到的最香甜最可口的面条!这仅仅是故事的开头,</p> <p class="ql-block">  精彩在后来:吃了面条的一个人,鼓励、支持这位村妇开餐馆。凭借她的巧手、勤劳和善良,慢慢地小餐馆名声远扬,成了正式餐馆,后又翻新成了农家乐(喻斯土菜馆),短短几年时间,就把她家里困难情境彻底逆反了。后来,另一个吃了面条的人仕途光辉,特意回到当年的村落寻找这位心地善良的人,发现村庄进出的道路没有改善,不适应社会发展,回城后立即拨款一笔用于该村道路建设。这就是一面碗面条的故事,颜老师把它叫做一碗面、两个人,故事中的村妇就是喻婉珍主任(喻斯村妇女主任)。</p> <p class="ql-block">  一碗面,两个人。还有另一版本。说的是,另有一回颜老师带领好友游玩龙潭背,因路遥力乏,困息在瀛头村外的山头上。伙伴说,现在我们都口中渴、腹中饥,这么个深山里头可怎么办才好?这时,颜老师想到了喻斯村的喻婉珍主任,打电话询问办法,喻主任爽快回答,别着急,稍等片刻,马上就会有人打电话联系你的。结果,不到2分钟后,瀛头村妇女主任的电话拨到了颜老师手机上,自称是张云香,喻主任介绍的,请颜老师一行到村口,她派人在村口等候。还没进家门,一行人就早已嗅到扑鼻的香味,盖浇面喷香喷香早在那里等着了。这就是“一面盖浇面,两位女主任”的故事。目前,瀛头村妇女主任家也开起了农家乐,每人每天100元包吃包住。</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有字里行间透出的人生哲理,有情绪跌宕中的为人处事,有轻声细语中的汹涌起伏,有耐心指点里的大彻大悟……除了感恩,还是感恩,可我这理科生没办法拿出美好的字词来表达对颜老师的感激,唯有举杯致谢! </p><p class="ql-block"> 这一路,我们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知道了中草药可分为十八类,其中生长于树荫下的大多是清凉解毒药,藤条类植物、会钻洞的动物,则大多属于通经活血药。颜老师说,掌握基本规律就能解决一大片,不需要死记硬背,当年他17、8岁,三天就把一本厚厚的中药书背下来了。当然,注意通常情况的基础上,特别要注意特例。如雷公藤、断肠草,毒性大,千万不可马虎。你看,这好几年都参不透的东西,颜老师几秒钟就把它点透了,透亮透亮的。</p> <p class="ql-block">  野山姜,治寒性胃痛很灵。很香,平时可用来烧肉。你看,一路上颜老师随手指点路边草、溪边柴,数家珍般介绍它们,瞬间把我等对野草的认识提升百倍千倍。 琴坛村,过去我也有多次路过,总觉察不到它的美、它的入胜之处,看到村口所立“客家浙东第一村”不胜疑惑。颜老师说,琴坛村慢慢游,可以玩一天,起初我还真不信,心想且看你怎样带我们游玩。当我们沿着村对面山中游步道,边走边识药,边走边欣赏,感受着“江南九寨沟、浙中小西藏”的震憾,寻找古琴弦的所在,倾听琴石公婆的低吟,全身心早已升华。难怪年近七旬的颜老师,看上去不比我仨人年长。原来,他性格豪爽,为人善良,嫉恶扶弱,具备了承载德行的强大身躯,又常在这玄音缭绕、仙踪遍布的大美山水中穿梭,修为之高不是我能望其项背的。但他象一块强大的磁铁,对我产生无名的吸引力,恨不能时时刻刻在他身边,分分秒秒听他妙言。这不,颜老师已经开讲:</p><p class="ql-block"> 琴坛村的名字富有诗意,传说村旁的龙潭溪边生长着九条藤蔓,这些藤蔓横跨溪流爬到对面古树上,当溪水拍打在藤蔓上时,会发出如同琴弦被拨动一般的清脆声音。村民们每晚都在这仿佛琴声般的水响中安然入眠,要是哪天听不到这琴声般的水响了,那不是干旱就是发大水(水灾),村民们为了抗灾将无法安然。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为“琴弹”(也有人称为“藤潭”),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名称“琴坛”。</p><p class="ql-block"> 颜老师曾任武义二中、武义三中生物教师,后调武义县教育局教研室任生物教研员,担任武义县环境保护协会会长,近日因年纪原因辞去会长职务,但继续参与其中事务。武义县境内及周边邻近区域的青山绿水,无不与他们的辛勤工作相关。有好友说颜老师是村村有“丈母娘”,缘由于此。当汽车来到后树岭头,颜老师问老包,当年这个地方是啥样子还记得吗?他俩回忆着当年清理后树岭头遍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艰辛情境,同是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当地每个村里的村书记都与颜老师保持密切联系的内在原因。原来,这个“丈母娘”是村干部,哈哈。</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过得充实、浪漫、清心、爽快,其间还有很多人和事值得记录。虽然没有到达预定目标,但是照样收获颇丰,再说可以下回安排再来。 </p><p class="ql-block"> 颜老师,我们热切期待着与您的下一次!</p><p class="ql-block">作 者:包秀益</p><p class="ql-block">编 辑:邓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