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衡山

夏永年

<p class="ql-block">衡阳市衡山旅游区</p><p class="ql-block">湖南省衡阳市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衡阳市衡山旅游区</p><p class="ql-block">23</p><p class="ql-block">国家自然与文</p><p class="ql-block">化双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24</p><p class="ql-block">位于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延寿路37号。在"五岳"中,衡山的地理位置靠南,有着"五岳独秀"的美称。而在中国脍炙人口的成语"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p><p class="ql-block">15-17</p><p class="ql-block">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p><p class="ql-block"> 1982年,衡阳市衡山旅游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06年2月,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7年5月,衡阳市衡山旅游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古代</p><p class="ql-block">汉代以前,是南岳萌芽、产生并逐渐成长的阶段,仅具备"名山"的性质,尚未完全形成旅游地的功能和格局。当时,出现南岳最早的建筑。</p><p class="ql-block">周朝时在山顶建祝融庙,山下建"明堂",秦代,祝融峰上有祝融君祠。至汉武帝,按当时国土疆域的四至范围重新规定"五岳",引为衡山辽远,道隔江汉,于是封安徽霍山又称大柱山为南岳。江南衡山失去了岳名,被降为"镇",官方文书中称作"衡镇",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隋开皇九年(589年)沼定衡山为南岳,而废霍山为名山,自此,湖南的衡山名正言顺地成为正宗南岳。</p><p class="ql-block"> 魏晋时,南岳道教己是宫观林立。云龙峰上有栖真观,紫盖峰下有南岳观,赤帝峰前有华数观,紫霄峰前有衡岳观。南北朝中期,佛教逐渐进入南岳。此后,南岳佛道教共存共荣,宫观寺院竞相发展起来。为了培护环境,这些僧道及附近山民培育起了一片片森林。如宋太平兴国年间一年报慈东藏住持僧人省贤◇号福严◇率领寺僧在寺周围广种杉树,后来把植树范围扩展到附近十数里内的其他山上,日积月累,经过大约10年的时间,共种植10万余株。</p><p class="ql-block">隋代,南岳衡山为朝庭所封,至唐天宝五年(746年),唐玄宗封南岳神为司天王,遣大臣或守吏祭祀南岳衡山。</p><p class="ql-block"> 唐以后,五、宋、元、明、清均因袭之。南岳衡山为帝王所封,受朝廷保,禁止樵牧及经济开发,森林得到较好保护,并继续兴建了大代护量寺庙宫观建筑,逐渐形成旅游地的格局和功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近代</p><p class="ql-block">近代,南岳衡山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与开发。清末主要是对一些寺观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和增建,使南岳佛教五大丛林上封寺、祝圣寺、福严寺、南台寺、大善寺得以重振,两次大规模地重修和增建了南岳庙,并重修祝融殿,扩建玄都观,新建雪浪亭、监岳祠等。特别是光绪五年(1879年),由社会募捐1.2亿两白银重修南岳大庙,历时3年竣工,另外利用余款增修了祝融殿、寿佛殿和祝圣寺、御碑亭、御书楼、注生殿、辖神祠等多处。这次重修较以前历次的重修工程都要浩大,南岳大庙庙貌未变。</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除了对原有景观的维护外,开始了对南岳的现代化开发。成立南岳管理局,开始有计划地营造森林。民国十八年(1929年),长衡公路通车,道经南岳,为南岳有公路之始。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何键主湘时曾着手开发南岳,勘定南岳的登山公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完成南岳至半山亭、磨镜台段,第二年完成半山亭至祝融峰段。把朱明、赤帝、香炉、碧萝、金简、喜阳、祝融、烟霞、天柱、祥光等13座风光秀丽、各具一格的山峰联在一条线上,羊肠山路,化为康庄坦途,登游称便。</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不少军政机关和大专院校搬迁到南岳,一时"行宫""别墅"林立,在古镇周围兴建了专科大学、医院、宾馆、旅行社等,交通得到开发,商市空前繁荣。民国年间建有大量新的景观,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忠烈祠的兴建,南岳上出现规模宏大的现代化的祠堂建筑和陵墓建筑。</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年(1941年),中央、湖南省政府合作投资建设南岳,并组建"南岳建设特种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资本总额为100万元。日军进入南岳后随即进行了大肆破坏,南岳的森林、文物古迹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现代</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对南岳较为重视,1951年元月就成立南岳特别区,直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文物保护、植树造林、兴建旅游设施等方面有所建树,但经"文化大革命"的10年浩劫,到二十世纪70年代末南岳己是庙空僧尽、佛毁堂荒,山林、文物尽遭破坏,仅有政治接待和少量的观光、实习、科学考察旅游。建国的最初30年,南岳旅游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p><p class="ql-block">随着改革开放,政府开始重新重视南岳旅游的发展,1978年,南岳管理局筹资29800元维修福严寺、黄庭观、方广寺,并建立"湖南省衡山南岳树木园",自此南岳当代旅游进入恢复和发展时期。</p><p class="ql-block"> 1980年,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衡山对外开放。1981年,南岳林场列为首批全国7个森林旅游试点单位之一,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又公布南岳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4年成立南岳区人民政府,并于1985年设旅游局。这一阶段,南岳旅游资源得到大规模的恢复与开发,旅游设施日益改善,旅游管理逐渐走向正规,国内旅游人数迅速增长,旅游产业初步成型。</p><p class="ql-block">1996年,南岳获全国首届风景名胜区展览优秀奖,并在湖南省风景名胜区"最佳旅游目的地"和"最佳专项旅游"评选活动中双双夺冠,1999年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衡阳市衡山旅游区内衡山主体衡山位于中国湖南省偏东南部,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长38千米,最宽处17千米,总面积640平方千米,介于北纬27◇4'-27◇20'◇东经112◇34'-112◇44'之间;南面是衡阳盆地,东面是湘中盆地。</p> <p class="ql-block">衡山在几亿余年的漫长地质年代中,经受了各种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以峰林状花岗岩断块孤立中山的地貌特点。南岳区范围内,海拔高度超过1000米的山峰20座,海拔500一1000米高的山峰17座。众多的山峰聚集在不到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构成了群峰突起的峰林状山体景观,凡超过1000米高的山峰均是燕山期花岗岩呈岩基岩株状产出,经内外营力长期塑造的结果。这群"南天柱石"耸立于海拔不到100米的湘中地区,显出山更高、坡更陡、谷更深。南岳总体坡度多在30◇一40。之间,在报信岭一带,其相对高度竟达700-900米。南岳衡山山体的主要部分为侵蚀一剥蚀地貌,南岳衡山主体周围的丘陵地带剥蚀一侵蚀地貌,沿河及山麓地带的河流出口处为侵蚀一堆积地貌。</p> <p class="ql-block">截至2013年,衡阳市衡山旅游区内已记录高等植物266科、973属、2149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苔藓植物共计48科、101属、152种,蕨类植物35科、71属、221种(含种下等级),种子植物1776种(包括种下等级),隶属801属、183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共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金钱松、篦子三尖杉、大叶榉香樟、闽楠、绒毛皂荚、红椿、喜树、香果树、花榈木、野大豆、金荞麦、中华结缕草共1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 )附录的有金兰、独花兰等兰科植物21种;残遗植物有绒毛皂荚、钟萼木、篦子三尖杉等;在调查过程中,不但发现采集了既有资料从未记载产南岳衡山的植物类群,如五列木、袋果草、竹节参等,而且发现了老鸦瓣、药百合、小鸢尾、湖南黄岑等湖南稀见种;该区还有10尾、湖南黄岑等湖南稀见种;该区还有10多种植物的模式产地:南岳金丝桃、衡山荚菜、湖南泡果荠、无髯猕猴桃、腺枝葡萄、窄花柳叶箸、毛柄金腰、南岳箸竹、南岳凤丫蕨、南岳蹄盖蕨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动物资源</p><p class="ql-block">衡阳市衡山旅游区内野生动物资源正在逐年增加,区域内有典型的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至2017年,区域内共计有64科、186种动物,其中哺乳动物33种,鸟类104种,两栖类49种。已记载的昆虫有183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保护种有黄腹角雉、穿山甲,二级保护种有灰胸竹鸡、红腹锦鸡、林麝、大灵猫等20种;还有湖南重点保护动物34种。</p> <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建筑</p><p class="ql-block">藏经殿</p><p class="ql-block">藏经殿在祥光峰下,是南朝陈废帝光大二年(568年)慧思禅师所建。由于明太祖赐大藏经一部,存放寺中,所以称为"藏经殿"。以后又相继改为祥光寺、普光寺,后来仍叫藏经殿,现今的建筑是1933年所重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方广寺</p><p class="ql-block">方广寺,在南岳区莲花峰下。寺名方广,取佛说十方广布之意。寺始建于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后历经各朝代修葺。寺中有宋徽宗写的"天下名山"四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万寿大鼎</p><p class="ql-block">万寿大鼎,全称"中华万寿大鼎",是被世界吉尼斯确认的"世界第一鼎",是当前世界上最大、最重、寿字最多的青铜器。中华万寿大鼎是南岳中华万寿坛景区的中心景点,位于南岳衡山的驾鹤峰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水帘洞</p><p class="ql-block">水帘洞位于南岳乡水帘村,距南岳镇4千米,古名朱陵洞,传说与衡阳石鼓山上的朱陵洞相通。水帘洞水源来自南岳紫盖峰顶,流经山洞,汇入6米余宽,深不可测的石洞,水满溢出,垂直下泻,形成瀑布,高60余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善寺</p><p class="ql-block">大善寺是佛教天台宗祖师、南岳佛教开山宗师﹣﹣慧思大师的"唱道之地",位于南岳大庙西侧祝融路。大善寺背倚北支街,正面西侧与南岳衡山登山主干道祝融路相望,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东西两翼有禅堂、道德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岳大庙</p><p class="ql-block">南岳大庙在南岳镇北街尽头,坐北朝南,后有赤帝峰,前有寿涧水,庙址呈长方形,总面积达98500平方米,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建筑物。正门叫棂星门,牌楼式建筑,由花岗石砌成。左右各有东西便门。</p> <p class="ql-block">主要山峰</p><p class="ql-block">祝融峰</p><p class="ql-block">祝融峰是衡山的最高峰,是中国纪念人文祖先祝融氏的山峰。"祝融峰之高"为南岳风光"四绝"之首。由于常年烟云的烘托和群峰的叠衬,加之它矗立于地势相对低洼的湘南盆地之中,更显得它峻极天穹。在古语中"祝"是持久永远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是永远光明。唐代大文豪韩愈在《游祝融峰》诗中赞叹道"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北宋黄庭坚写道:"万丈祝融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此处为揽群峰,看日出,观云海,赏雪景的最佳去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天柱峰</p><p class="ql-block">天柱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海拔1061米,位于南岳镇延寿村境内。从山下仰望群峰,有高峰扑入眼帘,其上又有两个峰顶,如双柱插天。因奇峰挺拔,形似一柱,有撑天立地之感,故名天柱峰。《九域志》载:"名山三百六十有八柱,此为第六柱也。"峰顶圆形小平台上筑八角垂檐亭阁,高4米,二层四门,花岗岩砌成,为观火警的瞭望塔。塔下石壁上阴刻楷书"南天柱石"四字。</p> <p class="ql-block">回雁峰</p><p class="ql-block">回雁峰居800里衡山72峰之首,故称南岳第一峰。海拔96.8米,总面积6.32公顷◇座落于衡阳市雁峰区湘江之滨,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峰名传说有二,一曰:北雁南来,至此越冬,待来年春暖而归;二曰:山形似一只鸿雁伸颈昂头,舒足展翅欲腾空飞翔;古城阳也因此峰冠以"雁城"之雅称。南岳第一峰含义有二,其一就地理位置来讲,它是南岳72峰从南到北的首峰,与祝融、天柱、岳麓诸峰同负盛名;其二南岳"香文化"历史悠久,历来有南岳进香自第一峰开始之说。千年古刹雁峰寺座落于回雁峰上,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历代高僧曾在此传经布道,传说"寿佛"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峰寺,寺内设有"寿佛殿",是南岳称为"寿岳"的重要佐证。</p> <p class="ql-block">石廪峰,俗称雷钵底,或叫大岭。其东侧的石壁上,有两个斜突的峰尖,从下面望去,像高耸云天的大米仓。于是,围绕这个特征的传说就产生了。有的说,这两个石峰不但长得像米仓,而且还有两扇门◇门边立着石像,关着的一扇清清楚楚地挂着锁。每到暴风雷雨之夜,山下人会听到关门闭户的声音。这两扇门,平常一扇打开,一扇闭合。每当仓门全部关闭,就预示着大地的丰收;而当全部打开,就会带来饥荒。有的说,石仓里有的不只是粮食,而且还有蜜。古籍记载,峰上名胜古迹很多,如玉清观、陈真人炼丹台、鬼栽石、雷泓、风穴、诵经坛、浴丹泉等。还存留着的,只有雷公井(雷泓)了。《舆地纪胜》卷55衡州:石廪峰"在南岳,其峰耸峙如仓廪"。《清一统志.衡阳府一》:石廪峰"形如仓廪,有二户,一开一阖"。</p> <p class="ql-block">紫盖峰</p><p class="ql-block">紫盖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太平御览》卷39引盛弘之《荆州记》曰:"衡山有三峰,其一名紫盖,每见有双白鹤徊翔其上。"《舆地纪胜》卷55衡州:紫盖峰"在南岳。有紫霞笼罩之状,其形如盖"。南岳诸峰皆朝于祝融,如拱揖之状,独紫盖一峰,面南挺立。杜甫《望岳》诗:"祝融五筝尊,蓬肇次低昴。紫盖独不朝,争长嵘相望。"</p> <p class="ql-block">岳麓山</p><p class="ql-block">岳麓山是南岳72峰之尾峰,海拔300.8米,融中国古文化精华的儒、佛、道为一体,包容了历史上思想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山下有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山腰有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古麓山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湖南省佛教的发源地和中心。</p> <p class="ql-block">道教文化</p><p class="ql-block">道家最早进入南岳的传人为东汉末期张道陵,他自天目山游南岳,谒青玉坛、光天坛,礼祝融祠。其后则为皮元与王谷神。宋.陈田夫《总胜集》载:"皮元与王谷神同居南岳的去龙峰栖真观,胎息还元,数年成道。晋武帝司马炎封王谷神为太微先生,皮元为太素先生"。</p> <p class="ql-block">汉至魏晋,道家一热衷于是炼内丹,即今所谓气功。烧丹炼汞为外丹,即药物,为古代化学。今南岳紫盖峰下弥陀寺废址右侧的巨石上刻有《还丹赋》,该赋对炼丹之道作了许多阐述,即系魏晋时期道家的手笔。道家南来,炼丹技术及其药学固然深有影响,但道家思想文化,在人们中影响却更深。后于皮、王两道士来南岳的所谓"九仙",即在此注《道德经》,传播《黄庭内景经》《太上宝文》及《五岳真形图》,使道家玄学与神仙之说,深入人心。而符录谶讳之学与南楚原有的巫赐之术相融合,在南岳一带行道设教,一直未绝,庙会、赛神之风犹存。至于神祠道庙之盛,更于此始。他们术动帝王,道干卿相,更无论信士满民间了。唐初,因司马承祯言,遂于五岳各建真君祠,南岳神则封为司天王,遣官奉祀。这就是道家的神通。据李元度《南岳志》资料◇南岳道观,自晋初即有栖真观、南岳观,以后各代多有兴建,唐代最盛,多至28所。道观多,道徒也多。</p><p class="ql-block">南岳历史上最著名的道士,在南北朝期间有徐灵期、邓郁之、张昙要等。在唐代,道士司马祯及其弟子薛季昌、王仙桥与后来的邓紫阳等人被封为天师。司马承祯被赐号白云先生。其后,道士张太虚又被赐号元和先生。道士刘元靖赐号广成先生并敕授银青光禄大夫,充崇元馆大学士,加紫绶,铸印置吏,是南岳第一个实授三品职官的道士。优诏频颁,大吏踵至,道流势力因官家的支持而日益兴盛,唐时已达到了顶点。而道家文化也就更相应地渗入到各个领域。此时,文人与道家往来唱和,也构成南岳道教文化的一大特点。旧志载,唐守诗人、名士与道家有交往的颇多。如唐德宰相李泌,早年隐居南岳时曾师事道士张太虚,唐敬宗时吏部侍郎赵橹则为刘元靖撰《广成先生传》,太子少傅卢又撰《广成先生石室铭》。韩愈则为南</p><p class="ql-block">岳道士轩辕弥明《石鼎联句诗》作序。唐诗人储光羲、崔涂、张乔、鲍溶、李群玉、王元等诗人均有诗寄南岳道人或道观。而道士中不少文化教养较高,玄学修养较深的人,亦纷纷著书立说,如南北朝刘宋时徐灵期即著有《衡山记》,是第一部纪述南岳的专著。</p> <p class="ql-block">福寿文化</p><p class="ql-block">衡山衡山寿文化源远流长,《星经》载:衡山衡山对应星宿28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衡山故名寿岳。宋徽宗在衡山御题寿岳巨型石刻,现仍存于衡山金简峰皇帝岩。康熙皇帝亲撰的《重修衡山庙碑记》首句即为:衡山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也名寿岳,再度御定衡山为寿岳。历代史志也常以比寿之山、主寿之山等称历代衡山。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表达美好的祝愿,所谓"寿比南山",原来是出自于《诗经.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比喻人的寿命像南山那样久,"寿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就是衡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南岳是中国五岳之寿山,历来为祈福、求寿之圣地,福寿文化源远流长。人类人文始祖、南岳主神祝融氏生息于南岳衡山,是主管人间福、禄、寿之神。关于南岳为寿岳的历史记载颇丰,《春秋元命苞》《开元占经》《春秋感精符》《费直周易》《唐书天文志》等许多古代典籍,都有南岳称为寿岳的记载。《辞源》即释"寿岳"为南岳。自汉代起,南岳即有"寿岳"之称。汉之《星经》载:南岳衡山对应星度28宿之轸星,轸星主管人间苍生之寿命,故南岳又称"寿岳"。南岳福严寺有一幅名联:"福严为南山第一古刹,般若是老祖不二法门"。说明南山即南岳衡山。"寿比南山"即为"寿比南岳衡山"。自宋徽宗在南岳金简峰留下"寿岳"石刻后,"寿岳"之名更著称于世。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御制重修南岳庙碑记》第一句便是:"南岳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变名寿岳。至灵长于禄位,锦福祚于子孙,载在星位,由来尚己"。雍正十年(1723年)上谕"南岳为皇上主寿之山"。唐代诗仙李白诗云:"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南极老人星"即寿星。</p><p class="ql-block">南岳衡山寿文化历史灿烂,用"寿"字或化用的"寿"字命名的比比皆是,如万寿宫、寿宁宫、寿涧桥、寿涧溪、百寿亭、延寿亭、延寿村、寿佛殿等寿文化遗迹无处不在。南岳大庙是集南岳寿文化之成的建筑,显眼处满目是"寿"字,屋檐上、横条柱上,装饰架上到处都能看到"寿"字,而御碑亭的楹枋上更是写有100个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故又名"百寿亭"。南岳之所以称为寿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南岳衡山拥有适合人们养生健身、益寿延年的自然条件。</p> <p class="ql-block">书院文化</p><p class="ql-block">衡山书院文化始于唐肃宗时,邺侯李泌赐隐于南岳烟霞峰下读书论道,居处藏书极为丰富,其后李泌之子李繁为随州剌史时,在南岳建南岳书院(现名邺侯书院)以作纪念,时约816一824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南岳书院数量众多,在全国居第一位。清代曾国藩在《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中写道:"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以肃岳故也。"据《湖南通志》统计,清光绪年间,在现南岳区范围内,先后共有邺侯、卢潘、集贤等书院17处。</p> <p class="ql-block">宋代胡安国父子在南岳书院讲学,后张受业于胡氏父子,发扬程、胡之学,朱、张之学在此合流,形成有名的"湖湘学派",推崇爱国主义和"经世致用"哲学,故南岳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到明代王阳明、邹守益、湛甘泉、蒋信、尹台、王宗沐等又先后在文定书院、甘泉书院讲学,于是宋、明"理学""心学"在这里得到较大发展。明末王夫之则集其大成,批判朱、王两种主观和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理学),高举朴素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大旗,影响后世,极其深远,所以清末谭嗣同赞誉其为"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