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姑苏行,觅史在金陵,舅甥结伴游,共度夕阳红~四季风光小分队江南游(二)

风淡云轻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熙熙攘攘的留园出来坐上了933路公交车准备去沧浪亭公园,这是我38年前的夙愿,今天要实现了!车上乘客不多,其中有一位非常健谈的上海老先生,他建议我们在中途下车先去怡园转转,于是我们改变了去沧浪亭的行程,先去这里啦!</p> <p class="ql-block">  怡园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园中分东、西两部分,因建园较晚吸收了诸园所长,如复廊、鸳鸯厅、假山、石舫等,还有历代书法家王羲之,米芾等人的真迹笔帖这里,吸引了喜爱书法的小舅妈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这个园林不大有6000多米,其中由白色的复廊将园林分为东西两个院落。</p> <p class="ql-block">  院子中种满了绿植郁郁葱葱,亭台楼榭隐于其中,在这里漫步赏景,令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道波浪形的矮墙。</p> <p class="ql-block">  月亮门上的窈窕二字实不敢当,拍张照的勇气还是有滴,呵呵。</p> <p class="ql-block">  穿过波浪墙,我们来到了公园中央,这里一池碧水静卧,四周有形状各异的太湖石围绕,不远处的假山上有一处亭子,名曰“小沧浪”,顾名思义这是仿沧浪亭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夏日此厦对面湖中盛开的荷花,因此得名“藕香榭”!</p> <p class="ql-block">  造型各异的花窗是江南园林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  站在山上欣赏到了这个漂亮的屋脊造型,能工巧匠在江南啊!</p> <p class="ql-block">  看看我俩在干啥呢。</p> <p class="ql-block">  原来这是一座面壁亭,通过亭子的一面大镜子可以看到身后的风景,特别是假山上的小沧浪亭。</p> <p class="ql-block">  舅舅舅妈站在那里在叫我俩呢!</p> <p class="ql-block">  一步一景。</p> <p class="ql-block">  景随步移。</p> <p class="ql-block">  白墙上装饰着各种形状的花窗。</p> <p class="ql-block">  犹如人间仙境令游人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  已近中午十分了,我们在怡园把西园寺买的素包子和豆包吃了,先垫补点,继续坐933路车去沧浪亭啦!</p> <p class="ql-block">  路上小舅指着马路对面跟我们说,那是苏州医学院,是我大表妹当年上大学的学校,现在她都退休了,表妹是79年参加的高考,那会考大学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她不但考上了,还是学医的,在我们家族中是一位令人仰望的人物,我必须要打卡一下,体验一把表妹在园林式大学做莘莘学子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一座古朴的石头牌坊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沧浪亭到啦!</p> <p class="ql-block">  公园前面是一条小河,跟喧闹的留园相比,这里非常的静谧。</p> <p class="ql-block">  走过这座小桥,就是沧浪亭的正门了。</p> <p class="ql-block">  沧浪亭建于宋代,是苏州园林中历史最悠久的园林。沧浪亭门前被一条小河环绕,与其他的园林设计不同,先见水后见园,园中以山景为主景布置,独出心裁小巧玲珑。</p> <p class="ql-block">  舅婿二人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苏州园林多数曾经是私人宅邸及花园,所以公园的入口处极为低调,不仔细看都能忽略而过。苏州园林亦称“苏州古典园林”,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苏州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融合了丰富的娱乐功能与精致的自然景观。这些园林以山水布局为核心,巧妙运用借景、对景、分景等手法,营造出步移景异的独特效果,充分展现了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p> <p class="ql-block">  门面古朴低调,然而当你一脚踏入其中,顿觉眼前一亮,绿树成荫,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令人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  小路边的树上结着绿油油的柚子,这是我们北方人寻常见不到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沧浪亭啦!(1041~1048年),由诗人苏舜钦购得唐末五代孙承右之池馆,并在此傍水建亭,取名“沧浪亭”,灵感来源于“沧浪濯缨”的典故。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沧浪亭曾作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p><p class="ql-block"> 元明时期沧浪亭被改为佛寺,明嘉靖年间僧人文瑛对其进行了复建。清康熙年间,宋荦将亭子移建于土阜之上,形成了现今的园林布局。</p><p class="ql-block"> 沧浪亭的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形成独特的“未入园先得景”的景观效果。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展现出极高的园林艺术水平。</p><p class="ql-block"> 园林内建筑布局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明道堂、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同被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苏州现存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的园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 赋有江南特色的芭蕉树。</p> <p class="ql-block">  生机盎然的竹林。</p> <p class="ql-block">  这座仰山亭上的对联吸引了我和舅舅,其中有一个字我们不认识,我赶紧查了百度。一个提手旁一个土,合起来读“在”,哈哈今天有收获,认识了一个生僻字!意思是存在,活着。</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棵Y字母造型的大树干。</p> <p class="ql-block">  一汪碧水被白廊围绕。</p> <p class="ql-block">  廊上树叶形的漏窗,新奇俊俏。</p> <p class="ql-block">  绕到水面的另一侧,又是另一番景致。</p> <p class="ql-block">  阳光下的葫芦形门洞。</p> <p class="ql-block">  再看见花窗已经见怪不怪啦!</p> <p class="ql-block">  沧浪亭共有108个漏窗建筑,还有三块御碑,分别是康熙,乾隆和道光皇帝的御笔,因此得到了历届官员的重视与修缮,也成为了苏州四大名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古朴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  花瓶形的门洞,映衬出里面的花窗,景中带景,构思巧妙。</p> <p class="ql-block">  这个大堂陈列着树根雕做的家具,第一次亲眼所见。</p> <p class="ql-block">  从园中出来的时候,碰到了舅舅舅妈,他俩已经从沧浪亭下来了,我让他俩等等我,我也要亲自到上面去看看,这可是我碎碎念的沧浪亭啊!</p> <p class="ql-block">  我沿着石阶很快就到了亭子前,从三面给它拍了证件照。</p> <p class="ql-block">  还求游人帮我拍了照,完成打卡任务,兴冲冲的下山了!</p> <p class="ql-block">  有人要问王同学去哪啦?他到前面的可园给我们买门票去了!王同学不喜欢热闹,经常一个人在一边静静地坐着等着我们,不过我们的食住行由他全面统筹负责安排,我们仨人就负责逛吃逛吃!哈哈。</p> <p class="ql-block">  可园位于沧浪亭公园的对面,是苏州市现存唯一的书院园林,曾经也是苏州医学院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可园始建于清代,北宋时属苏舜钦所建沧浪亭的一部分,清雍正六年至九年(1728年~1731年),尹继善任江苏巡抚期间,在此地建“近山林 ”,取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称“乐园 ”,清乾隆年间改其名为“可园”。清嘉庆十年(1806年),两江总督钱保江和苏州巡抚汪志伊在可园旧址建正谊书院,后可园经数次修缮。</p> <p class="ql-block">  一进大门就被这座月亮门里面的画面吸睛啦!“四时风雅”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四人也入乡随俗风雅起来!</p> <p class="ql-block">  如此秀美的景致怎能不拍照呢!</p> <p class="ql-block">  此处风景独好!</p> <p class="ql-block">  舅舅面对美景情不自禁地笑了,他坐在地上为我和舅妈拍照。</p> <p class="ql-block">  透过这片池水看见了远处的王同学。</p> <p class="ql-block">  远处看见的这组船型建筑叫画舫栌。</p> <p class="ql-block">  终于寻到不爱出镜的王同学啦!</p> <p class="ql-block">  两家人又合影啦!</p> <p class="ql-block">  这时天开始阴了,我们今天的园林游览也近尾声。</p> <p class="ql-block">  有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小巧别致的可园,可心可意,意犹未尽啊!</p> <p class="ql-block">  离开可园,我们几个在街上坐了会儿,一边打车一边在美团上下单,该吃午饭了,已经下午2点多啦!旅游就是快乐与疲惫共存啊!</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回到了山塘街,在一家美食集市上找到了这家餐馆。</p> <p class="ql-block">  看看我们的午餐丰富吧!</p> <p class="ql-block">  吃完午饭溜溜达达就到了繁华的山塘街。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阊门外,东起渡僧桥西至虎丘山,全长约3700多米,</p><p class="ql-block"> 山塘街始建于825年,为白居易担任苏州刺史期间建造,为此山塘街又称“白公堤”。在宋代山塘街因金朝攻入苏州而遭到破坏,元代时再次遭到破坏,至明时山塘街才得到大规模的整修,1860年山塘街被清军烧毁。解放后人民政府重新修复了山塘街,经过一系列的变迁,从而形成了如今这样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这是伫立在街口的牌坊,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山塘盛境”。街道一边商店林立游人擦肩接踵,另一边则围起来在施工。</p> <p class="ql-block">  看见河道中的画舫游船啦!河的两岸白墙黛瓦人家,大红灯笼高高挂!好一幅江南水墨画啊!</p> <p class="ql-block">  街口有一座御石碑,上面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的墨宝“山塘寻胜”。</p> <p class="ql-block">  各种苏绣的宫扇,令人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银楼,当年也是佳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山塘街的苏州点心铺。</p> <p class="ql-block">  各式糕点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  往我们住的酒店走去,看见了北码头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  阊门是苏州的八大城门之一,也是苏州建造得最为宽阔高大的一座城门,它的位置处在城西稍偏北。古人把天地分为八个方位,分别和天上的八路天风相通,这路天风,是最重要的,叫做阊阖风。由于通天气,可以得到天神的保佑,所以就起名叫阊门啦!</p> <p class="ql-block">  苏州(古称姑苏)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了。据唐代《吴地记》说,阖闾城有八座水陆城门,分别是城东的相门,娄门;城西为阊门,胥门;城南为盘门,蛇门;城北为平门,齐门。为什么不多不少八座?书中有解释:“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象地之八卦。”这就叫“象天法地”。</p> <p class="ql-block">  与水关城门合影。</p> <p class="ql-block">  王同学一进胡同口就坐下不愿动啦!</p> <p class="ql-block">  终于回到酒店看见亲爱的床了!</p> <p class="ql-block">  休息了一个多小时,洗了个澡天就黑了。我们离开酒店跑到街上寻晚餐啦!这条街叫西中市,我们住的这条小巷叫新马路。</p><p class="ql-block"> 找了一家挂着江苏省非物质遗产标牌的饭铺,吃了一顿热乎乎的简餐。晚上还想去山塘街逛夜景呢。</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见下一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