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转实转别赖账

老大

<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年,我发现网上有太多的文章,他们都把习练太极拳者膝盖伤疼的主要原因归罪于实脚转,貌似有理有据,实则没有丝毫说服力,根本站不住脚。多篇文章当中都有下面那段话(开头就有一个“4”好像很可笑,其实,很多篇章里都是这么写的,而且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差,是不是抄袭,我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4、动作转换时不能虚实分明。在脚尖外摆、内扣时尽量不要负重,待定好方向后,再将重心转移过去,不要将两脚在地下虚实不分的乱扭乱摆,这样既不能体现出虚实分明,又会在带负荷转重心时,不小心使膝关节受伤,导致以后会出现关节痛”。</p><p class="ql-block"> 此段之述说,虽然没有直白“带负荷转重心时”必然使膝关节受伤,但是,却借用“不小心”三个字拐了一个弯儿:<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会在带负荷转重心时,不小心使膝关节受伤”,就把罪刑巧妙推判给了实脚转。其实,他们说的</span>“不小心”才是“使膝关节受伤”的罪魁祸首,“带负荷转重心”何罪之有?判错了!理论和实践都完全能够证明,不论是实脚转还是虚脚转,都有可能由于不小心使膝关节受伤!而且,“不小心”可以给我们造成千千万万种情况下的伤害,可是,我们在这讨论的是太极拳应该实脚转,还是应该虚脚转,根本与“不小心”毫无任何关系。重要的是,现实当中与实脚转相比较,虚脚转伤害膝关节的情况更多更多,尽管你加天大的小心,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实。</p><p class="ql-block"> 正宗的传统杨氏85式太极拳的碾脚扣脚,都是实脚转。许禹生先生所著《太极拳势图解》(1921年版)第8-9页,揽雀尾至单鞭的动作就是“实脚转”,具体的叙述是:“(一)由前式右臂不动,手腕下垂,五指微拢作钩形。右足尖微向左前转约九十度。(二)屈左臂,……”</p><p class="ql-block"> 单鞭的上一个动作是揽雀尾的按式,定式为右弓步,左脚虚,右脚实,上述“右足尖微向左前转约九十度”就是实脚转。下面,嫡传杨氏太极拳传人付清泉大师的一小段演练视频,就是实脚转的典型范例。</p> <p class="ql-block">  《传统杨氏85式太极拳图文详解》中,单鞭接提手上势的动作也是实脚转,详解如下:“第五式:提手上势</p><p class="ql-block">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 45 度踏实,坐实左腿身体渐渐左转,右脚提起落于左脚前一步,以脚跟着地,脚尖自然微翘,右膝微弓成右虚步。在转体时,右吊手仍变掌,与左掌分别自左右坠肘,并随着向前合拢,右掌在前,高与眉齐,掌心朝左;左掌在后,高与胸齐,掌心朝右正对右肘关节。眼神通过右掌向前平视。成提手式。”</p><p class="ql-block"> 提手上势的前一式第四式是单鞭,定式为左弓步,左脚实,右脚虚。第五式提手上势一开始就是“左脚尖里扣45度踏实”,这个左脚尖里扣就是不折不扣的实脚转,而且在此《详解》中,所有拳式的转脚动作都是实脚转。</p><p class="ql-block"> 杨守忠、傅钟文、赵斌、吴图南、沈寿等前辈的不少著作当中,都坚持“实脚转”之说。当然,还有不少人坚持“虚脚转”,双方肯定各自有各自的理由。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由选择认知的权利,我相信,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早早晚晚必有公道,但是,我们不应该等,而是应该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寻找。</p><p class="ql-block"> 论实战,如果太极拳是一种武术,在实战当中,任何一方要想战胜对方,动作必须果断、迅速、稳准狠,绝对不能有拖泥带水的没有用的动作,否则,必然以失败告终。</p><p class="ql-block"> 实脚转,可以一式紧接下一式,根本没有那些啰嗦和杂掺。</p><p class="ql-block"> 虚脚转又如何呢?我们就看单鞭接提手上势吧:“身体后坐,右脚变实,左脚变虚,脚尖内扣45度。身体左移,重心完全移至左腿,左脚踏实。…… ”这些动作不都是没用的吗?啰哩啰嗦何必呢?所用的时间不是白白浪费的吗?这不是纯粹的贻误战机吗?不是干等着挨揍吗?结果还不是以失败告终吗?</p><p class="ql-block"> 说养生,太极讲阴阳,脚下论虚实,一动无有不动,实可护人。根据人体结构力学之理,膝关节强扭必受伤。在练拳时,只要是单腿负重之时,膝尖足尖必须彼此相照,否则,损伤膝盖没商量,必须格外重视,严加防范。</p><p class="ql-block"> 实脚转,只需开胯或合胯,脚和膝永远是同时一起转,三尖相照不偏离,身体沉稳、四肢轻灵,根本不存在膝关节被强扭,所消耗的能量只会摩擦地面,绝对不会加害膝关节。</p><p class="ql-block"> 虚脚转又如何呢?还是看单鞭接提手上势:“身体后坐,右脚变实,左脚变虚,脚尖内扣45度。身体左移,重心完全移至左腿,左脚踏实。…… ”这一后坐使臀部偏离了右脚的脚跟,膝尖更是偏离了脚尖,右膝关节被无情强扭。还有,身体左移又会使左膝关节发生强扭,结果是左右膝关节都受到了伤害,太残酷了。</p><p class="ql-block"> 此文并非瞎说,本人前期学拳时,膝盖痛、腘窝痛,下蹲和起身时,膝关节还啪啪作响。后来,通过坚持学习拳理、反复观看和探究王荣达等四师兄弟演练85式拳的视频,练拳的时候时刻留意实脚转身、三尖相对,结果所有疼痛全部一扫而光。我现在已经77岁,还可以每天上午和下午各用一小时,分别轻轻松松打三趟85式太极拳,丝毫没有乏累之感。</p><p class="ql-block"> 实脚转身三尖照,辅佐沉稳筑轻灵。</p><p class="ql-block">避扭膝节免受伤,养身技击万里行。</p><p class="ql-block"> ——老大 写于2024/11/08</p>